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手术时间(5.8±1.8)h,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在近端胃切除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胃上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术,改良 抗反流术 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大鼠动物模型。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的麻醉方式。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治疗的患者,共82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41例为参照组在施时通过浓度0.3%的罗哌卡因(25.0毫升)进行麻醉,后入院的41例为研究组例并在施时通过浓度0.2%的罗哌卡因(37.5毫升)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有效率,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治疗的患者采用浓度0.2%的罗哌卡因(37.5毫升)进行麻醉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肘关节以下 肌腱神经吻合术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不同剂量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E-DCR)中吻合口应用药物支架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以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行E-DCR 5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31眼),E-DCR的吻合口处放置药物支架;对照组,25例29眼,中不放置药物支架。术后随访1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8眼(90.32%),好转2眼,复发1眼;对照组治愈14眼(48.28%),好转8眼,复发7眼(χ2=4.000,P=0.047)。治疗组中出血(35±15)mL,少于对照组的(40±18)mL(t=2.152,P=0.035)。治疗组术后吻合口闭合者1眼,少于对照组的7眼。治疗组术后鼻部无需再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无疼痛感;而对照组术后8眼出现疼痛感。结论吻合口药物支架在E-DCR中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支架,吻合口,药物 泪囊炎,慢性 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Billroth Ⅱ联合Braun吻合与Roux-en-Y吻合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40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5例,女35例;中位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3~84岁。140例病人中,54例行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Billroth Ⅱ联合Braun吻合消化道重建,设为Billroth Ⅱ+Braun组;86例行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设为Roux-en-Y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3个月残胃炎及严重程度、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140例病人均行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Billroth Ⅱ+Braun组和Roux-en-Y组病人手术时间,中出血量(<50 mL、50~200 mL、>2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3±39)min,15、35、4例,(30±13)枚和(240±52)min,25、51、10例,(27±10)枚,两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56,χ²=0.774,t=1.518,P>0.05)。(2)术后情况:Billroth Ⅱ+Braun组病人放置引流管,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分别为38例,(3.5±0.8)d,4、1、0、0例,5例,1例,(9.0±5.0)d,(3.8±1.2)万元,(9.7±2.1)万元,Roux-en-Y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59例,(3.7±1.0)d,9、1、0、1例,11例,2例,(9.0±4.0)d,(4.3±1.0)万元,(9.2±2.1)万元,两组病人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P<0.05),放置引流管、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术后总体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049,t=-1.339,Z=0.000,χ²=0.409,t=0.197、1.383,P>0.05),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140例病人中,134例获得随访,其中Billroth Ⅱ+Braun组52例,Roux-en-Y组82例。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Billroth Ⅱ+Braun组和Roux-en-Y组病人残胃炎发生率、胆汁反流发生率、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1.5%(32/52)、38.5%(20/52)、26.9%(14/52)和41.5%(34/82)、22.0%(18/82)、12.2%(10/82),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31,4.270,4.695,P<0.05)。两组病人残存食物分级(0、Ⅰ、Ⅱ、Ⅲ、Ⅳ级),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分级(微小病变、A级、B级)分别为42、3、5、2、0例,6、5、3例和67、9、1、5、0例,8、2、0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56,-1.468,P>0.05)。结论Billroth Ⅱ联合Braun吻合与Roux-en-Y吻合应用于全3D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均安全、可行,行Billroth Ⅱ联合Braun吻合可降低手术费用,行Roux-en-Y吻合可降低术后短期残胃炎、胆汁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远端胃 3D腹腔镜成像系统,全腹腔镜 消化道重建 Billroth Ⅱ+Braun Roux-en-Y 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痔疮患者采用开环式痔分段切除吻合治疗的价值。方法:筛选7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8月~2021年8月,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外切内扎治疗,观察组采用开环式痔分段切除吻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指标、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术后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开环式痔分段切除吻合术 痔疮 并发症率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的急性及慢性泪囊炎66例(68眼)的资料,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59眼(86.76%,59/68)治愈,6眼(8.82%,6/68)好转,3眼无效,有效率95.59%(65/68)。结论应用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泪囊炎,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效果好。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 泪囊炎,急性,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联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以及复发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联合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患者,疗效极好,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次数少,值得普及与推广。

  • 标签: 痔上黏膜吻合术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92例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施行出院前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出院前常规指导和延续护理干预,包括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护理档案,定期电话随访,组建患者或家属微信群,开通公众号,举办医患交流会,开设复查门诊。施行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复诊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分别是85.42%(82/96)、96.88%(93/96)、72.92%(70/96),对照组分别为62.50%(60/96)、73.96%(71/96)、43.75%(4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088、20.237、16.800,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是89.58%(86/96),对照组为62.50%(60/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32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9%(91/96),对照组为78.13%(7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88,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93/96),对照组为87.50%(84/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58,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良好恢复,实现更佳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效果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192例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施行出院前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出院前常规指导和延续护理干预,包括组建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患者护理档案,定期电话随访,组建患者或家属微信群,开通公众号,举办医患交流会,开设复查门诊。施行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复诊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分别是85.42%(82/96)、96.88%(93/96)、72.92%(70/96),对照组分别为62.50%(60/96)、73.96%(71/96)、43.75%(42/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088、20.237、16.800,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是89.58%(86/96),对照组为62.50%(60/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32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9%(91/96),对照组为78.13%(7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88,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93/96),对照组为87.50%(84/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858,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复诊依从性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良好恢复,实现更佳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鼻内镜下结膜囊鼻腔吻合术 治疗效果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展开研究,纳入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前组施以侧侧吻合治疗,后组施以功能性侧侧吻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内痿指标(内痿成熟时间、术后肱动脉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相比,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4.00%)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p<0.05);可穿刺血管长度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在最大化利用血管资源,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痿使用年限方面,效果明显,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自体动静脉 人工内瘘 侧侧吻合术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两种手术方式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外剥内扎与外剥内扎对混合痔的治疗,对比研究其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总体疗效、术后并发症,进而探究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结合外剥内扎在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釆用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结合外剥内扎,B组(30例)则釆用外剥内扎。分别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观察伤口水肿、尿潴留、感觉性肛门失禁、疼痛等。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结合外剥内扎)在治疗混合痔上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感觉性失禁、创面水肿及尿潴留发生率低的优势。结论:通过对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结合外剥内扎与外剥内扎治疗混合痔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疗效、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式治疗混合痔均能起到一次性治愈的效果,但直肠粘膜套扎吻合(RPH)结合外剥内扎具有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RPH 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并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9年1-12月收录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31例实验组(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并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各指标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下采取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的根治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减小患者的机体创伤,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超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近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中选取80例。对照组采用鼻外径路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与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3月-2020年12月共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泪道置管治疗)与观察组(25例,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治愈率72.0%,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7例,治愈率28.0%,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0%,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大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慢性泪囊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的疗效优于泪道置管,建议在耳鼻喉科中推广普及。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道置管术 慢性泪囊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早期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EEN-DCR)和晚期泪囊鼻腔吻合(L-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文献研究。由2位评审人员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中2000年1月~2021年1月有关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并进行资料提取及整理。根据L-DCR组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晚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LEN-DCR)组和晚期外路鼻腔泪囊吻合(LEX-DCR)组。采用RevMan 5.3.3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325例,其中EEN-DCR组177例和L-DCR组1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率方面,EEN-DCR组和L-DC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4(95%CI:0.78~2.65),P=0.34,I2=12%];亚组分析显示EEN-DCR分别与LEN-DCR、LEX-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98(95%CI:0.40~2.42),P=0.96,I2=0%;OR=2.03(95%CI:0.86~4.78),P=0.11,I2=50%]。EEN-DCR和L-DCR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和异质性[OR=0.29(95%CI:0.03~2.86),P=0.29,I2=0%]。然而,在症状缓解时间上,与L-DCR组相比,EEN-DCR组花费的时间更少[MD=-9.51(95%CI:-14.65~-4.37),P=0.0003,I2=42%]。结论:EEN-DCR治疗急性泪囊炎与L-DCR的疗效相似,但前者所需的症状缓解时间更少,这既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也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 标签: 早期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晚期泪囊鼻腔吻合术 急性泪囊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进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讨论目标。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改进组与传统组,各34例。改进组应用改进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传统组应用传统经鼻外泪囊鼻腔吻合。观察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天数。结果:改进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进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改进型 鼻内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手术与左侧开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4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来医院行左侧开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的43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呼吸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2.17%,1/46)低于对照组(13.95%,6/43),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肺不张、胸腔积液、胃排空障碍、心律失常、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FEV1、VC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FEV1、V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左侧开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比较,微创手术可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更小。

  • 标签: 食管癌 微创手术 左侧开胸 并发症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左半结肠癌(LCC)并发急性肠梗阻(AIO)应用一期肠切除吻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12本院81例LCC合并AIO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一期肠切除吻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腺癌72例,粘液腺癌8例,类癌1例;手术时间(3.52±0.86)h,住院时间(14.24±2.15)d;共计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1%,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或恢复;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无死亡病例、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积极做好围期处理,一期肠切除吻合可用于LCC合并AIO的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标签: 一期肠切除吻合术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及肝外胆道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胆肠吻合联合肝外胆道切除)与实验组(24例:肝叶切除联合胆肠吻合及肝外胆道切除),比较两组患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8%)、生存率(87.50%)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肝叶切除术 胆肠吻合术 肝外胆道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