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回结肠吻合与反式吻合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在2018年3月—2019年10月同一医疗组收治的10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回结肠吻合,对照组采用回结肠反式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口瘘、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例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吻合方式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观察组患者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84%(2/5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8/52),两组在术后总并发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选择采用回结肠吻合为主的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优先考虑此术

  • 标签: 结肠肿瘤 吻合口瘘 腹腔镜 回结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6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改良组),32例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传统组)。选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第1、3、5、7、9 d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用(±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其余相关围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1例胰瘘明显小于传统组9例(P<0.05),其中改良组B级胰瘘发生率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生化瘘、C级胰瘘发生率、淋巴瘘、胃排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在术后第1、3、5、7、9 d的检测期间内,传统组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小于改良组(P<0.05)。结论改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相比于传统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在PD中能有效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引流术 胰腺α淀粉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吻合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78例(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随机分为吻合的对照组(39例)与吻合的观察组(39例),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SAS、SDS评分低,P<0.05。结论:在右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吻合技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 标签: 侧侧吻合技术 右半结肠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空肠半吻合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为(58±10)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85例患者中,46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半吻合术,设为半吻合组;39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食管空肠吻合术,设为吻合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吻合口狭窄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情况。半吻合组和吻合组患者肿瘤近切缘距离、食管空肠吻合时间、辅助切口长度分别(2.3±0.9)cm、(32±3)min、(7.5±1.6)cm和(1.6±1.0)cm、(42±5)min、(4.8±1.2)c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34,10.177,8.734,P<0.05)。吻合组1例患者术中行食管空肠吻合时,近空肠被直线切割吻合器刺穿致空肠破裂,予术中切除破裂段空肠,游离空肠系膜再行食管空肠吻合。(2)术后情况:半吻合组和吻合组患者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分别为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5)。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患者均通过输血、内镜下止血等保守治疗好转;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吻合组1例)经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十二指肠残瘘患者(吻合组2例)经抗感染、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半吻合组5例、吻合组3例)经抗感染、雾化祛痰等治疗痊愈;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半吻合组2例、吻合组1例)经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痊愈;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半吻合组1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3)随访情况: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随访期间半吻合组和吻合组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和2例,吻合口狭窄分别为0和2例,无吻合口复发。结论食管空肠半吻合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肿瘤近切缘距离更长、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更短、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更少;吻合辅助切口长度更短。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Roux-en-Y吻合术 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 食管空肠侧侧吻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游离皮瓣中应用血管吻合共16例,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游离腓肠肌内侧皮瓣1例;受区仅有1条知名血管且确保远端肢体血供,只能采取吻合法的有5例(肱动脉上段1例,胫后动脉4例),受区可采用法或吻合法、但采取了吻合11例(包括桡动脉1例、尺动脉1例、胫前动脉5例、足背动脉4例)。术后随访4个月~5年。结果本组2例游离背阔肌皮瓣在72 h发生静脉危象,及时予以血管探查重新吻合或静脉移植重新吻合处理后成活,其余14例均顺利成活,疗效满意。

  • 标签: 血管吻合 端侧吻合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改良的涂刷膨胀海绵填塞法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7年12月到2019年3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接受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256例(286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1例(125眼)术中使用常规膨胀海绵填塞法;试验组145例(161眼)术中使用微纤维止血胶原涂刷膨胀海绵填塞法。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治愈率为72.00%(90/125),好转率为21.60%(27/125),无效率为6.40%(8/125)。试验组治愈率为83.85%(135/161),好转率为11.18%(18/161),无效率为4.97%(8/16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9,P=0.019)。结论改良的涂刷膨胀海绵填塞法能够提高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

  • 标签: 填塞,膨胀海绵,涂刷 吻合术,泪囊鼻腔,内镜下 泪囊炎,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吻合术(excision and primary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EPA)后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2.1(5~78)岁。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25例(12.0%)。既往有糖尿病史12例(5.7%),术前3个月吸烟史103例(49.3%)。术前未行尿道扩张127例(60.8%),尿道扩张1~2次42例(20.1%),尿道扩张≥3次40例(19.1%)。术前有尿道内切开术史56例(26.8%)。术前无尿道成形术史157例(75.1%),尿道成形术1次38例(18.2%),尿道成形术≥2次14例(6.7%)。术前行膀胱造瘘201例(96.2%),未行膀胱造瘘8例(3.8%)。后尿道狭窄183例,球部尿道狭窄26例。狭窄时间35.1(1~360)个月。狭窄段长度(3.19±0.65)cm。病因为外伤190例,医源性损伤12例,炎性狭窄2例,其他5例。患者均行EPA治疗,69例(33.0%)术中行耻骨下缘切除。术后复发标准: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镜或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对可能导致狭窄复发的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209例术后随访18.8(3~32)个月。31例(14.8%)出现狭窄复发,复发时间(5.3±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时间(HR=1.007,P<0.001),狭窄段长度(HR=5.334,P<0.001),尿道内切开术史(HR=2.901,P=0.003),尿道扩张≥3次(HR=6.214,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4.175,P=0.001、HR=9.885,P<0.001),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605,P=0.016),膀胱造瘘(HR=0.231,P=0.006),耻骨下缘切除(HR=6.603,P<0.001)与狭窄复发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段长度(HR=4.911,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2.387,P=0.045、HR=3.688,P=0.015),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730,P=0.030)是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PA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多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患者尿道狭段窄长度、尿道成形术史、术前3个月吸烟史是狭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端端吻合术 狭窄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输尿管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输尿管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37例同双输尿管病变的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3例;患为左侧25例,右侧12例。临床症状中,尿路感染34例,滴尿2例,排尿困难1例。病理类型中(同一患儿不限于一种病理类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反流3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26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伴反流6例,下肾部输尿管反流26例,下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狭窄11例。分析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APD)、输尿管直径、患肾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并发症等,评价这种术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同输尿管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平均手术年龄为8.3个月,范围为4~110个月,手术时间为(128.84±35.06)min。术后上肾部APD为(9.41±6.40)mm,术后上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76±4.93)mm,术后下肾部APD为(5.49±6.47)mm,与术前同类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05±4.10)mm,与术前下肾部输尿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RF为(43.06±5.75)%,与术前D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5.1个月,范围为13~120个月,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8.1%(3/37)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半年复查积水下降不明显,DRF下降,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2年出现间歇性排尿困难伴尿路感染,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结论输尿管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适用于儿童完全性肾重复畸形的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重复肾 肾畸形 输尿管再植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与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骨骺移植治疗儿童Ⅲ型先天性桡纵列缺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收治Bayne Ⅲ型先天性桡纵列缺如畸形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3~5.8岁,平均4.3岁。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一期手术行前臂与腕部桡软组织松解、外固定架固定及桡偏畸形的逐级矫形,酌情附加尺骨弯曲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术;二期手术行吻合血管的腓骨近骨骺移植修复桡骨缺损、重建腕关节,腓骨近骨骺移植物的血管蒂为膝下外侧动脉;三期手术行拇指畸形的矫形术。术后对患儿腕关节桡偏斜程度、前臂长度及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指活动度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5例患儿平均随访52.6个月(42~72个月)。移植腓骨平均长度为4.1 cm,全部存活并在3个月内与桡骨远端骨性愈合。最终随访时腕关节桡偏斜平均矫正28°;尺、桡骨平均长度分别为14.4、12.1 cm,占健长度的64.0%、56.3%;腕关节稳定性好,活动度为健的56%;前臂旋前为健的75%,旋后为健的45%,肘关节屈伸基本正常;平均手指活动度为103°,为健的39%。结论儿童Ⅲ型先天性桡纵列缺如采取分期手术的治疗策略,吻合膝下外侧动脉的腓骨近骨骺移植能达到恢复桡骨长度、稳定腕关节的治疗目标,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腓骨近端 骨骺移植 膝下外侧动脉 桡侧纵列缺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处理经验,探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成功完成116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术中均采用供肾输尿管与受者输尿管-吻合,留置F6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3个月拔除。术后追踪观察移植肾输尿管并发症和受者自体肾脏变化情况。结果116例受者中5例发生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尿瘘,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输尿管不全梗阻,均采用输尿管镜逆行腔内治疗,1例治愈,余3例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管。116例中有111例胰肾联合移植供肾的对肾行单纯肾移植,对比两种手术的术后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116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共追踪到89例受者的术前和术后自体肾形态变化情况,其中术前有尿者73例,术前无尿者16例,术后共有85例受者出现移植肾同的自体肾轻度积液。术前有尿和术前无尿受者术后自体肾积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术后自体肾积水不需要特殊治疗。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中输尿管-吻合安全有效,可减少手术操作的难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发生输尿管梗阻后再次开放手术等。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输尿管输尿管吻合术 并发症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放置吻合口支架与单纯手工缝合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漏的影响,探索吻合口支架对降低结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行大鼠结肠吻合术,实验组行间断缝合的同时放置支架,即支架组;对照组单纯行间断缝合,即手工缝合组。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吻合口漏、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手工缝合组,支架组吻合腹腔粘连程度评分较低(5.94±1.69 vs. 9.19±2.52,t=4.181;P=0.008);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缝合组(12.5% vs. 56.25%,χ2=6.788;P=0.023);支架组总生存率高于手工缝合组(87.5% vs. 43.75%,χ2=5.850;P=0.016)。结论相对于手工缝合,吻合口支架可以减少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 吻合口支架 手工缝合 吻合口漏 腹腔粘连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近胃大部切除手术的20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overlap吻合术10例,行食管残胃前壁吻合术10例。结果表明,改良overlap组与传统食管残胃前壁吻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2±41)min和(184±3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2±21)ml和(51±3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overlap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传统食管残胃前壁吻合组有1例术后1个月出现吻合口狭窄梗阻。2组患者术后1年行食管下段pH值检测,分别为6.9±0.2、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overlap手术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的前提下,能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同时减少了胃的酸性反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横结肠瘘非常罕见,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漏诊和误诊,典型三联征包括腹泻、体重减轻、粪性呕吐或粪性嗳气,确诊方式主要依据消化道造影和胃肠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需在营养状况改善的前提下尽早行手术治疗。本例患者通过行上消化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该疾病,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一期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现将本中心对该疾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结肠 胃肠吻合术 肠瘘 消化道重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讨论对于结肠癌患者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 于 2017—2019年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中方便抽取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对试验组患者行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及相关手术指标。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出现感染、脏器损伤及出血的癥状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脏器损伤及出血出现率为 6.00%( 3/5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脏器损伤及出血出现率为 28.00%( 14/50),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76, P<0.05)。 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行改良结肠切除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出现较少,有效的减弱了患者术后癌细胞随淋巴扩散转移的几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 ;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odified right hemi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 Methods from 2017 to 2019, 100 cases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ical methods,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e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dified right hemicolectomy.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surgical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symptoms of infection, organ injury and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fection, organ injury and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00% (3 / 50),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00% (14 / 50).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 2 = 8.576, P < 0.05) ) Conclusion modified hemicolectomy can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and operation time,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significant,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are less,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cancer cell metastasis with lymph node diffusion after operat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significant,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舌矫治技术相比唇矫治技术具有更优的美学效果,但目前常用的舌蘑菇型弓丝矫治技术却存在临床操作复杂、牙齿的三维控制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变粘结厚度、改变托槽形态、改变弓丝高度三种方式实现舌丝弓应用。STb、Lingual jet、ALIAS、In-Ovation-L等舌丝弓矫治系统陆续在临床上得到使用。舌丝弓矫治器使用连续形态的弓丝,能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并降低成本;连续的弓丝形态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避免牙齿往复移动;同时部分舌丝弓托槽槽沟更接近牙齿阻抗中心,在关闭拔牙间隙时能减少前牙舌倾。舌丝弓托槽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舌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相关研究仍有空间。

  • 标签: 舌侧矫治 直丝弓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oave与改良Swenson术治疗儿童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ieschsprung disease,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短段型HD患儿63例临床资料,并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A组(28例)与B组(35例)。A组行改良Soave术治疗,B组行改良Swenson术治疗,对此分析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术中、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排便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137.22±25.63)min、(11.32±6.84)ml,均低于A组(182.64±47.82)min、(26.56±12.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切除肠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尿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24±2.96)d,明显短于A组(13.53±3.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排便频率、便秘、污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自主大便率为88.57%,明显高于A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A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短段型HD而言,改良Swenson术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改良Soave术,具体表现为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儿童短段型巨结肠 改良 Soave术 Swenson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吻合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在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2例,女53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7~83岁。115例患者中,51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并采用改良Overlap法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设为改良Overlap组;64例患者使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设为传统辅助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复发情况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辅助切口长度分别为(234.0±11.0)min,(29.4±2.1)min、(53±14)mL、(42±13)枚、(2.0±0.3)cm、(5.1±0.4)cm;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1.0±11.0)min、(29.2±2.2)min、(50±13)mL、(40±10)枚、(2.2±0.4)cm、(8.2±0.4)cm。两组患者辅助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8,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切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8,0.460,0.990,1.127,-1.926,P>0.05)。(2)术后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9、2例,(2.9±1.0)d,(4.8±2.2)d,(11.7±2.8)d;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27、6例,(3.9±1.4)d,(6.5±2.5)d,(13.0±3.1)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17,t=-4.344,-3.888,-2.261,P<0.05)。(3)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改良Overlap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分别为1例、1例、0;传统辅助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为1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经鼻胃导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处理后痊愈,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认。吻合口出血经积极止血处理后好转。吻合口狭窄经抗炎、消肿等对症处理后好转。(4)随访情况:115例患者中,109例获得随访。51例改良Overlap组患者中,4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0~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5个月。64例传统辅助组患者中,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0~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0个月。改良Overlap组无肿瘤复发患者,传统辅助组1例患者肿瘤复发肝转移,并带瘤生存,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随访患者无死亡。结论与传统辅助切口吻合比较,腹腔镜全胃根治术中采用改良Overlap吻合,患者切口小、术后恢复好。

  • 标签: 胃肿瘤 消化道重建 圆形吻合器 直线切割闭合器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已被大家所接受。近年来,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后腔内吻合术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方法具有小切口、疼痛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被临床医生逐渐接受,各种腔内结肠吻合的方式也不断涌现。目前,腔内结肠吻合可采用手工缝合,也可借助吻合吻合,尚无统一意见及标准。从文献来看,主流方式是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吻合,而术者应根据个人技术特点、肠管具体情况、患者客观经济状况灵活选择,制定个体化的吻合方式。

  • 标签: 结肠肿瘤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 腔内吻合
  • 简介:摘要食管空肠吻合是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之一,无需辅助切口并利用直线切割吻合器通过穿刺器直接进入腹腔,完成食管空肠吻合,共同开口可用手工缝合或直线切割吻合器进行关闭。4K腹腔镜可向术者呈现出更清晰、更真实的画面,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食管空肠吻合,减少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笔者详细阐述4K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消化道重建技术要点、难点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食管空肠吻合 侧侧吻合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