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安瓿药液抽吸方法,降低针头污染率及一次性耗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以左手食指、中指夹持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无名指、小指为支撑点插入针头抽吸药液。结果针头污染率下降,配液速度提高。结论采用支撑稳定法抽吸药液可以降低针头污染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一次性耗材成本,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药液抽吸 方法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血栓抽吸 导管 冠脉介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CT导引下抽吸引流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CT导引下抽吸引流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导引下抽吸引流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导引 抽吸 引流 肺脓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误吸发生后各时间窗进行肺灌洗治疗对于病人呼吸力学具体参数的影响,并与未经肺灌洗治疗患者对比,从而评价早期肺灌洗治疗对于误吸后肺损伤病人的治疗价值,并进一步判定肺灌洗治疗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采集入住ICU病人中因误吸继发肺损伤、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定期复查肺部CT,并记录住院日数、DDD依误吸后肺灌洗治疗时间分组,并与误吸后未经肺灌洗治疗患者对比,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该方法治疗较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取得明显治疗效果,且不同时间窗之间对照结果显示早期进行肺灌洗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早期经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于误吸后肺损伤患者治疗效果理想,通过此项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呼吸力学参数、减少呼吸机支持治疗时间、降低肺不张发生几率、减少抗生素治疗时间、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此技术对于误吸后肺损伤病人疗效明显,且早期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支气管镜 肺灌洗 误吸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对ST抬高段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为STEMI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我院收治300名心梗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80名STEMI患者,依据血栓抽吸与否分为A组(抽出血栓组)、B组(未抽出血栓组),每组各40例。对比分析A、B2组患者心脏血运以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血栓抽吸具体疗效。结果A组与B组比较,PCI术后ST回落率、TIM血流分级、TMP心肌灌注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1月内MACE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抽吸能够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功能和心肌血运状况,进行血栓抽出时临床疗效预后较为理想。

  • 标签: 血栓抽吸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48例系高血压致脑女血患者(对照组)行止血、控制血压和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护理,对50例疾病类型同上的惠者(观察组)行内科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颅日血肿抽吸引流木治疗,并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治愈12例,好转34例,死亡4例,而对照组则为6例治愈,27例好转,15例死亡,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内科常规处理,配合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改善脑出血效果明显,但必须做好手术期护理,以减少再出血发生,进一步改善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出血 颅自血肿抽吸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98例,其中单纯行血栓抽吸48例(血栓抽吸组),术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50例(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1)住院期间,与血栓抽吸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2.3±0.6)级比(2.7±0.3)级]、TIMI血流3级率(72.9%比90.0%)、术后90minST段50%回落率(52.1%比74.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术后无复流明显降低(18.8%比4.0%,P=0.038);(2)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血栓抽吸组明显提高[(58±6.3)%比(51±5.6)%,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既可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的血栓负荷,又可改善心功能。

  • 标签: 血栓栓塞 心肌梗死 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31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中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其中应用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后行PCI组46例,常规PCI对照组40例。观察2组的造影结果、术后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术后2小时ST段回落>50%和心肌酶学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好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可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别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研究组)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3例。结果根据不同病情灵活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不同手术方式,两种术式各有其相对的适应证。

  • 标签: 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不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普通开颅手术(对照组)、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GC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及生存率、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0.4±0.2)小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观察组平均11.23±2.74,对照组平均9.57±3.26;再出血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33%(10/75),对照组15.58%(12/77);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致残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清除血肿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风险小、手术持续时间短、安全、有效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最新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
  • 简介:目的探讨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60例急诊PCI术并全部使用抽吸导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抽吸治疗后,经指引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实验组30例,常规组基础上,经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常规剂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比较2组围术期出血、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前向血流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86.67%vs63.33%,χ2=4.356,P=0.037);末次用药的罪犯血管TIMI2~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93.33%vs70.00%,χ2=5.455,P=0.020);实验组TIMI3级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66.67%vs30.00%,P〈0.05),2组表面出血和内脏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3.33%,3.33%vs6.67%,χ2=0.351,P=0.554)。2组围术期和术后近期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PCI术时,经过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

  • 标签: 抽吸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切口妊娠采用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联合局部甲氨蝶呤(MTX)注射术治疗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后切口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联合局部MTX注射术方法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期切口妊娠患者30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联合腹部B超引导下清宫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以及术中出血量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口妊娠治疗过程中,阴道B超引导下抽吸减胎术联合局部MTX注射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切口妊娠 抽吸减胎术 局部甲氨蝶呤注射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