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等一系列规范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报告及时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实施后上报例数以及及时上报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病区管理质量和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护理制度、标准与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力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实施后上报例数及及时上报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病区管理质量和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规范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5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此阶段选择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2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观察组,此阶段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最终就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83.33%)对比,观察组(98.8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2.22%)对比,观察组(1.11%)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院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满意度提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 探讨减少或避免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控制护理风险。方法:通过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进而护理人力资源,加强护士继续教育等。结果:主要原因是系统原因,沟通不足,任务因素,评估不到位。结论 :提高工作能力 ,合理沟通 ,强化管理,科学评估是预防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发生原因,统计不同职称和不同时段的发生率,探讨如何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对我院截止于2017年年底所上报的所有护理不良事件20起进行资料收集统计,进行最后的分析研究。结果20件护理不良事件中I级16件,Ⅱ级3件,Ⅲ级l件。20件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为管道滑脱(30.00%)、跌倒/坠床(30.00%)、用药错误(15.00%)、手术延期(10.0%)、输液相关事件(5.00%)、其他(5.00%)。此次研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所初级职称护士发生率占比最高,占到全部的65%;而接下来的25%为护师职称。晨、午、夜间占65%,剩余35%发生在正常上班期间。结论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患者多数属于I级伤害,分析发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类别相对集中,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预防措施也达到预期效果,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医疗机构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窒息、烫伤、跌倒、用药错误等与病人的安全密切相关没有预计到或者不被希望发生的计划之外的事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并且在医疗卫生系统对医院等级进行评审中已将护理不良事件纳为评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当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状出发,分析如何积极应对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安全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11-2016.11收治的心内科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安全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加强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8.89%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内科患者加强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

  • 标签: 安全护理干预 心内科 不良事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积极分享,减少或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主动上报6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给药错误、管路问题、静脉输液;(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80.6%,其中违规操作又是主要原因;(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71%;(4)白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7%,尤其是在输液高峰期、交接班时段。结论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提高执行力;规范护理流程,加强重点药物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定期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与分享,有效减少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不良事件 分层培训 质量控制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住院老年患者中开展专项病房护理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 100 例,选取时间段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8 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接受专项病房护理。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专项病房护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率。

  • 标签: 安全管理 病房护理 老年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旨在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8年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09例进行分析。结果低年资、低学历护士及工作繁忙、人员紧缺时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间段,其发生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医嘱不严谨、心理状态不佳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体系,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体心理需求,加强护士培训等措施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科2015年1月—2017年11月发生的30起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原因、当事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和制度,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或沟通不良护理不良事件的种类主要是跌伤和坠床,标本错误,用药错误等;低年资的临床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当事人。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种类、高发人群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的病人180例为分析对象,2016年、2017年各90例,对2016年70个不良事件案例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预防和护理的对策,运用于2017年的护理工作中。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种类很多,发生次数最多的有摔倒和伤害,其中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护理操作有关,施与护理对策后,2017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问题,在及时找出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护理改良措施后,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不安全事件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差错事故进行探讨,并总结其防范措施。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共29例进行回顾,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其防范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谨记工作宗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怀有高度责任心,防范于未然,将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差错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该认真、仔细、严谨,不能有丝毫的掉以轻心。手术室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严谨作风和业务水平,完善相关工作制度,防范护理缺陷,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不良事件 差错事故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起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原理并分析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发生的106起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以及与护士资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造成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中,评估失误、措施不完善、缺乏沟通成为主要原因,而且资历越深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概率越低;结论建立非惩罚性上报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护理不良 跌倒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 JCI安全质量意识对护理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敏感性的影响,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自 2017年 12月 10日通过 JCI认证以来,建立不良事件的质量管理部门,完善上报制度和奖惩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明显改善,主动参与到护理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有效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JCI 安全质量意识 护理 上报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发生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124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124例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为给药差错38例(占30.65%),皮肤损伤25例(占20.16%),液体外渗24例(占19.35%),坠床或跌倒19例(占15.32%),延误检查12例(占9.68%),烫伤6例(占4.84%);护理人员的年龄越大、技术职称越高、学历越高及工作时间越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次数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儿科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额外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在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69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常规组34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治疗组35例骨科住院患者给予品管圈管理,对比两组骨科住院患者之间的护理管理差异。结果两组骨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且治疗组骨科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常规组骨科住院患者(26.47%),两组相比P=0.02。结论品管圈在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骨科护理 不良事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