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逆转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病人的依从性决定着治疗的效果。然而,对于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的病人来说,由于种种特殊因素的存在,导致服药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治疗失败。探索影响吸毒人群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是吸毒感染艾滋病病人较多的艾滋病高流行地区防治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AIDS)接受国家实施的全面免费高效逆转病毒治疗效果,评价抗病毒药物的实用性。方法综合历年病人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耐药性诸因素,从不同方面分析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接近正常人水平,病毒载量下降到50cp/ml以下,全面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结论高效逆转病毒治疗(HAART)是延长艾滋病病人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但要克服耐药性。

  • 标签: 高效逆转录 抗病毒治疗 病毒载量
  •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治疗失败 更换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LISA 孕前 出生缺陷风险
  • 简介:登革病毒依抗原性不同,可分为1、2、3、4四个血清型。它除了能导致一定范围内发热的典型登革热外,还能引致更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由于没有具体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尚无好的治疗登革热的方法,治疗方案多是支持性的。本实验评估了在2型登革病毒感染的人血源性巨噬细胞中沙棘叶提取物的登革病毒活性,选择巨噬细胞的原因是因为巨噬细胞是登革病毒感染的首要目标。受感染的细胞用沙棘叶提取物治疗并与市售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作比较,研究发现沙棘叶提取物维持登革病毒感染细胞活力的能力几乎等同于利巴韦林。传统的空斑试验进一步确定了沙棘叶提取物的登革病毒活性。这些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登革病毒活性及治疗登革热的潜力。

  • 标签: 沙棘叶提取物 登革病毒 巨噬细胞 空斑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药物性肝炎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目安眼膏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用的最佳浓度,为目安眼膏处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兔角膜上皮划痕法造模,将模型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8只眼)。分别为Ⅰ组~Ⅳ组含0%、3%、5%、7%蜂蜜的目安眼膏;Ⅴ组模型组;Ⅵ组3%阿昔洛韦(ACV)眼膏;Ⅶ组凝胶基质组,接种病毒后第9天,用病毒滴度法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含5%蜂蜜组的病毒抑制指数最高,即含5%蜂蜜的目安眼膏其对HSV-1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目安眼膏HSV-1蜂蜜最佳浓度为5%。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是针对酶活性位点进行药物设计。本文根据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结构,活性,结合国内外文献的介绍,合成一种新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标签: 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 抑制剂 合成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净化的技术发展很快,对人类身体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关血液净化的医学知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血液净化有多种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和腹膜透析等。低分子肝素的凝作用对血液净化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大帮助,为了证明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更具有优势,我们选择50例患者分两组进行研究,得出了这一结论。

  • 标签: 血液净化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抗凝
  • 简介:2003年,棋坛的新旧更替真正展现在前台,中日韩三国都有各自寄予厚望的年轻力量夺取头衔,出战世界赛场。而富士通杯继上一年取消前夜祭,本年更是将原本隔月进行的半决赛与决赛合并,并顺应时代潮流,将贴目规则更改为黑贴六目半。随着富士通公司业绩不佳与领导层更迭,此后的富士通杯其实每年都在停办的传言间勉力前行。

  • 标签: 可逆 富士通杯 时代潮流 公司业绩 半决赛 中日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治疗及溶栓治疗的监测。方法对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结论临床上常用凝药以预防血栓形成,也用溶栓药以溶解治疗血栓。但是,这些药物应用过量便会造成出血,用量不足又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监测。

  • 标签: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果。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u,肌注,连用15天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12个月,另加用胸腺肽α11.6ug皮下注射,每周2次,疗程3月。对照组采用干扰素的品种、疗程、剂量与治疗组相同。疗程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ALT复常率,乙肝病毒标志及HBVDNA。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3.3%(38/54)55.7%(29/52),P<0.05;HBsAg阴转率分别为14.8(8/54)与5.77%(3/52),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9.3%(32/54)与34.6(18/52),P<0.05;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1.1%(33/54)与32.7%(17/52)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ALT复常率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疗效,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胸腺肽&alpha 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的抗病毒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轻度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结论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大于1%,在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0%[1],据统计中国现约有1000万人患房颤[2]。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血栓引起的卒中事件中,高达15%~20%的比例源于房颤,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不伴房颤者明显升高[3]。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 应用 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冠心病患者常合并房颤,对这类患者,尤其是需要放置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是一个难题。需要权衡中风、支架血栓和出血的风险。本文主要综述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房颤 抗栓治疗
  • 简介:众所周知,李世石非常善于逆转。在他身上,众多顶尖高手都吃过大亏,最为惨痛的当属孔杰九段。每每大优的局面,不是被屠龙,就是被匪夷所思地翻盘。用句当下流行的词来讲,那真是“伤不起”啊!当然,被李世石伤害过的远不止孔杰一人。本期就请大家欣赏一盘极端的对局,见识一下李世石在局面极度不利的情况下,是如何诱导对方犯错,从而实现逆转的。

  • 标签: 围棋 棋局 棋艺 下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辅酶Q10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射血分数(LVEF)和脑利钠肽(BNP)值。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以了解依达拉奉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观察组NYHA分级较对照组下降(P<0.05),LVEF较对照组上升(P<0.05),BNP较对照组下降(P<0.01)。依达拉奉组患者SOD活性上升高于对照组(P<0.01);MDA下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达拉奉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氧自由基
  • 简介:1治疗策略的变化1.1治疗地位的变化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病情进展,发作频率的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缺血性卒中和全身血栓事件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窦性心律人群的5~6倍,其导致的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5%左右[1],房颤主要的治疗目标是减少住院、死亡与卒中.因此,房颤治疗的三大原则重点也随之发生着改变,由最初的首先节律控制、其后心室率控制、最后治疗,发展到律、率控制齐头并进至今日治疗跃居第一位的策略.

  • 标签: 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 缺血性卒中 博弈 心室率控制 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