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古老的昆剧艺术,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濒危程度愈发引人关注,而昆曲剧教学在大学本科阶段戏曲表演人才培养及艺术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也随之凸显.本文旨在就昆曲剧教学的方法问题进行探索,以求为充分发挥昆剧表演艺术的教育功能,并使昆剧表演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提供更多方法论的保证.

  • 标签: 昆曲 剧目教学 方法
  • 简介: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于9月10日至26日在浙江举行,历时逾半月,上演了51台文华新剧目,其中戏曲就有24台,占整个艺术节参评剧目的半壁江山,可谓民族戏曲的一次辉煌展演;而获文华新剧目大奖的13台剧目(含特别奖),戏曲大奖就有6台,成就非凡,引人注目.

  • 标签: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戏曲剧目 述评 民族戏曲 演唱艺术 人物塑造
  • 简介:戏曲本意境的创造胡世均中国传统戏曲是非常注重意境营造的。这不仅表现在表、导演上,而且渗透在戏曲本的创作中。时下,观众总感到我们有些新编剧目,写得有些太实、太满,不够鲜活、优美,缺乏戏曲艺术独具魅力的“意境”感。针对于此,我们发表胡世均同志的这篇文...

  • 标签: 意境的创造 虚实结合 戏曲艺术 “空白” 创造意境 人物形象
  • 简介:虽然戏曲搞现代戏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戏曲要不要搞现代戏、现代戏的价值如何,还是戏曲理论界争论的问题之一。否定现代戏存在价值的同志主要论据是现代戏没有生命力。因此有的同志断言,戏曲现代戏是“创造的废墟”,还有的同志说,现代戏是一个“陷阱”,理论家和有关领导明知搞现代戏会失败,还设下陷阱让剧团往里边跳。

  • 标签: 戏曲现代戏 现代戏保留剧目
  • 简介:戏曲种分布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调查分析,是当代戏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建国五十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地理、人文环境的变化,有着传统文化秉性的戏曲种家族,为迎接和适应现代文明的挑战,面对广大文化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和需要,在自身演剧形态不断演进变革的过程中,其分布状况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剧种分布格局。

  • 标签: 剧种流布 地区戏曲 戏曲剧种
  • 简介:王骥德于刊刻明天启四年(1624)的《曲律》中明确而自豪地提出“吾越故有词派,……近则谢泰兴海门之《四喜》,陈山人鸣野之《息柯余韵》,皆入逸品。吾师徐天池先生所为《四声猿》,而高华爽俊,绮丽奇华,无所不有,称词人极则,追躅元人。今则自缙神、青襟,以迨山人、墨客,染翰为新声者,不可胜记。以余所善,史叔考撰《合纱》《樱桃》

  • 标签: 山人 《四声猿》 新声 词人 王骥德 越中
  • 简介:<正>2004年12月2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为2004年北方昆曲剧院保留经典剧目展演暨著名表演艺术家蔡瑶铣女士从艺50周年举办专家座谈会。在周总理指示下建立的北方昆曲剧院,作为北方地区唯一的昆曲院团,在12月19日至23日在民族宫大剧院和政协礼堂上演了郭汉城、谭志湘改编《琵琶记》、马少波改编《西厢记》、改编本《牡丹亭》以及去年创排的《宦门子弟错立身》。四台剧

  • 标签: 北方昆曲剧院 经典剧目 专家座谈会 蔡瑶铣 《琵琶记》 《西厢记》
  • 简介:光辉灿烂的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创造,是各族人民经济、文化长期相互交流、融和的产物。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有9100多万(199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

  • 标签: 中国 少数民族戏曲 剧种 生成规律 音乐艺术 舞蹈艺术
  • 简介:鲁迅在论及我国传统戏曲的创作时指出:“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致窦隐夫》)案头戏曲本多半是文人“掉书袋”之作,故多为历代进步剧论家所不齿,因而我们谈戏曲欣赏,多是对舞台演出的戏曲本的欣赏。

  • 标签: 传统戏曲 阅读欣赏 案头戏 舞台演出 生活真实 舞台时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魏喜奎曲剧艺术促进会与北京曲剧团,赶排曲剧《崔大庆》,已于6月中旬与观众见面。曲剧创始人魏喜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不顾年高带病,积极策划,曾几次到丰台区深入干警中寻找素材,并将在此剧中扮演崔母,发挥动人的唱功。崔大庆由身有武技的快板书名演员梁厚民扮演,魏氏高徒许娣饰崔大庆的爱人王君。此剧编剧史尚直,导演特邀老艺术家王洪宝先生担任。

  • 标签: 曲剧 政治热情 快板书 丰台区 促进会 艺术家
  • 简介:汉剧传统剧目,号称800出,虽无精确统计,的确是丰富多彩。现将我所了解的传统剧目按朝代先后简介如下:夏代前:神农制五谷(又名神农尝百草)、黄帝征量尤(又名轩辕造指南)、饶王访舜(又名大舜耕田)、夏禹治水(又名其门不久)等。商代:黑逼宫、恩州驿、反冀州、黄丝洞、子牙下山、武吉卖柴、火烧琵琶、文王访贤、梅伯炮烙、杨任挖眼、征北海、鹿台恨、大回朝、碧游宫、首阳山、桃木剑、五岳图、反五关、金鸡岭、收四魔、西峻岭、贾氏坠楼、比干挖心、武王伐纣、绝龙岭、红砂阵、荡回魔、斩殷郊、太极图、杨戳打刀、收大鹏鸟、苏获归天、闻仲显魂、大战渑地、祖师归位、火焰圈(又名哼哈将归位)、七剑书、金交剪(财神归位)、文王吐子

  • 标签: 传统剧目 民国时期 张松献图 抗战时期 两晋南北朝 武王伐纣
  • 简介:<正>2005年11月6日—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山西省文化厅、大同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大同市文化局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全国地方戏曲种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大同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十六所艺术研究院(所)和东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等

  • 标签: 戏曲剧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耍孩儿 戏曲创作 少数民族戏曲 戏曲危机
  • 简介:河南曲剧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剧种,可是现在的中青年们大都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不知道它的形成与民间文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前,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有许多文娱活动。它的形式多种多样,那些文娱形式至今尚在许多地方流传着。高跷就是其中的一种。高跷队一般只是走些《剪剪花》之类的队形,让观众热闹一番罢了。有些高跷队带有乐器小组,乐器伴奏着唱几段洛阳曲子。前后不过一个钟头便表演完结,就要换个地方重复表演。虽然表演简单,但是带给劳动群众的乐趣相当浓厚。所以高跷与洛阳曲子成了河南曲剧发展的基础。河南曲子有洛阳曲子与南阳曲子的区别,人们在习惯上简称前者为小调曲子,把后者当作大调曲子。我的老

  • 标签: 河南曲剧 劳动群众 大调曲子 劳动人民 民间文娱活动 鲁山县
  • 简介:在1999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林淳钧、陈历明编著的列为《潮汕文库》基础研究项目的《潮剧剧目汇考》一书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史料,是潮剧剧目的集大成。该书对潮剧历史的编写与研究,无疑地将起到奠基的作用,它是近年来地方戏曲艺术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 标签: 丰碑评 剧目汇 剧目研究
  • 简介:粤剧要改革,要创新,才有发展,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这已是不争的共识。但在具体做法上却引起争议。有些传统剧目上演时改革不大,引起部分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不满,认为那是陈词滥调,是走向消亡的必然。而有些剧目有较大的改革,有较现代的手法,却又引来“面目全非”的指责,有失去粤剧传统的担忧。一边是呼吁粤剧要改革创新,一边是呼吁“粤

  • 标签: 传统剧目 粤剧 表演程式 艺术创作 新剧目 现代观众
  • 简介:号称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其剧目究竟有多少,又源于何时,过去很少著文研究,亦难于一口之清。曾听老艺人云:'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又云:'江湖大本二十四,肚里装的无其数。'还有'同州梆子八大本','西府秦腔二十四大本'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约8000余

  • 标签: 剧目源流 源流谭 秦腔剧目
  • 简介:  号称中国戏曲鼻祖的秦腔,其剧目究竟有多少,又源于何时,过去很少著文研究,亦难于一口道清.曾听老艺人云:"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三列国."又云:"江湖大本二十四,肚里装的无其数."还有"同州梆子八大本","西府秦腔二十四大本"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约8000余出,后经过多方面努力,挖掘整理,记录在案的有1600多本.这些戏主要是、、、、、、…….……

  • 标签: 剧目源流 源流初探 秦腔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