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乙肝是我国引起肝纤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肝纤维早期治疗,可使肝纤维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药物的选择,可使肝纤维得到逆转。

  • 标签: 慢性乙肝 纤维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疗法在慢性乙肝早期纤维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本院接诊的慢性乙肝早期纤维病患 76 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 2 组。 A 组联用恩替卡韦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B 组单用恩替卡韦。对比肝纤维指标。 结果:A 组 6 个月疗程结束时 PCⅢ 、 HA 、 IV-C 和 LN 水平都比 B 组低, P < 0.05 。 结论:常规恩替卡韦治疗期间,利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肝早期纤维病患进行佐治,可促进其肝纤维指标的快速改善,建议推广 。

  • 标签: 肝纤维化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肝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纤维治疗对乙肝纤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纤维患者;以重组人干扰素γ抗纤维治疗,从中随机选出30例患者为研究组增加盐酸川穹嗪注射液,与另外30例患者组成的参考组就疗效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 抗纤维治疗 盐酸川穹嗪 重组人干扰素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表达中肝硬度检测与纤维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患者的肝硬度值检测结果分为A、B、C、D四组,对其实施肝硬度与纤维指标检测,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不同组别观察对象的肝硬度检测与纤维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肝硬度 纤维化
  • 简介:背景及目标:尽管脂联素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中起着一定作用.但目前有关其在不同肝纤维阶段病人中的数据尚缺乏.我们研究了脂联素在两组慢性乙肝患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

  • 标签: 血清脂联素 慢性乙肝患者 肝纤维化 进展期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减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对乙肝纤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 40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另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4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检测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对比两组血清肝纤维指标、肝生化指标水平及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相关系数。结果:研究组疾病不同程度患者血清肝纤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病情患者 ALT与 AST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且伴随病情的不断加重,研究组患者 AST/ALT水平也会不断升高;研究组患者血清中 LN、 IV-C水平同肝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明显,但是 PC-Ⅲ水平、 HA水平同肝生化功能指标之间关系为正相关( P< 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血清肝纤维指标与肝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乙肝纤维化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肝生化指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及肝纤维相关性。方法:对于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获得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液样本开展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了解患者HBVDNA水平。通过酶促速率法进行相关检测,了解患者III型前胶原肽,IV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相关性水平等等。结果: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平均血清样本检测得到的HBV DNA载量为4.51±0.42,经过分析患者的相关性水平与层黏连蛋白具有显著关系(P<0.05),与III型前胶原肽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定期检查患者层黏连蛋白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慢性乙肝 HBVDNA载量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对凝血指标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诊断中运用凝血指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有120例患者确诊为慢性乙肝纤维作为实验组,有80例患者确诊为慢性乙肝未肝纤维患者作为对比组,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凝血指标实施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比组的TT、APTT、PLT与PT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乙肝患者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凝血指标可使得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凝血指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抗纤维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1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抗纤维药物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指标、脾门厚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效果更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过程中,以恩替卡韦联合抗纤维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硬度及感纤维指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抗纤维化药物 慢性乙肝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连续饮食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肝纤维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给予个体连续饮食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肝脏硬度值,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肝脏硬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TBIL、AST、A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肝纤维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的检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乙肝纤维患者 60 例作为实验组 ,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 60 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 血清肝纤维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 对比 检验结果 。 结果:实验组 血清肝纤维指标LN 、 PC-Ⅲ 、 Ⅳ -C 、 HA 与对照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实验组 肝生化 指标 AST、 ALT与对照组指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血清肝纤维指标联合肝生化检测 可有效用于患者 肝纤维的早期诊断与评估 , 准确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 。

  • 标签: 血清肝纤维化 肝生化检测 乙肝 肝纤维化 临床检验
  • 简介: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河北省慢性肝病浊毒证重点研究室支撑项目摘要目的观察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纤维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乙肝纤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鳖甲软肝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浊解毒软肝散结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结果2组经12周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6%和80%。结论浊解毒软肝散结法对乙肝纤维患者相关指标疗效显著。

  • 标签: 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化浊解毒软肝散结法
  • 简介:目的观察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瘀胶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患者口服替比夫定片、扶正瘀胶囊;对照组46例接受口服替比夫定片.两组疗程均为4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周后肝纤维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48周时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8周时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替比夫定片联合扶正瘀胶囊治疗慢性乙肝抗肝纤维疗效优于替比夫定片单药治疗.

  • 标签: 扶正化瘀胶囊 替比夫定片 肝纤维化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肝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纤维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纤维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肝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纤维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声触诊弹性成像(STE)线性结合超声评分(US)分期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纤维的价值,探讨二者结合能否提升细分CHB肝纤维程度的诊断效能,并与STE线性结合血清学模型比较,以寻求最佳线性组合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的313例研究对象,包括已完成肝脏穿刺活检的CHB患者259例和54例健康志愿者。CHB患者按METAVIR分级标准入组为肝纤维各组(F1~F4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肝脏超声、STE检查及肝功能血生化指标检测。依据肝脏超声进行US,STE测量肝硬度值(LSM),依据血生化指标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采用Fisher判别分析依次建立LSM与US的线性结合(LC)诊断模型、LSM与APRI的线性结合(LC2)诊断模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US、LSM、APRI、LC2及LC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绘制US、LSM、APRI、LC2及LC诊断CHB肝纤维的ROC曲线,根据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上述诊断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US与LSM线性组合公式为LC=0.986 0×US+0.166 7×LSM,LC与病理结果呈高度正相关(rs=0.851,P<0.001),高于US、LSM、LC2 、APRI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rs=0.825、0.775、0.802、0.586,均P<0.001)。LC显示出最佳诊断效能,诊断≥F1、≥F2、≥F3期肝纤维及=F4期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945、0.911、0.954、0.955,优于US的AUC(0.913、0.879、0.934、0.916)、LSM的AUC(0.860、0.871、0.934、0.952)以及LC2的AUC(0.899、0.883、0.941、0.946)。与US相比,LC诊断≥F1、≥F2、≥F3期肝纤维和=F4期肝硬化的AUC分别提高了3.2%、3.2%、2.0%和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SM相比,LC的AUC分别提高8.5%、4.0%、2.0%和0.3%,除=F4期肝硬化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C2相比,LC的AUC分别高4.6%、2.8%、1.3%和0.9%,且诊断在≥F1、≥F2期肝纤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2总体效能较LSM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US、LSM、LC2及LC均可应用于分期诊断CHB肝纤维程度,LC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US、LSM、LC2,特别在细分CHB肝纤维程度方面表现优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无创性新型诊断指标。

  • 标签: 超声检查 声触诊弹性成像 肝硬度值 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肾纤维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病理学基础。腹膜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腹膜纤维所致的超滤衰竭则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炎症小体是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激活和随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在炎症反应和纤维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小体与CKD患者肾纤维和腹膜透析腹膜纤维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腹膜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 炎症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