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并记录患者腹部体征,了解粪便颜色及性状。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术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VST形成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PVST发生率为43.7%(94/21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是否为腹腔镜手术、术后血小板计数与术后PVST形成均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OR=3.137, 95% CI 1.391~7.076, P=0.006)、脾脏厚度(OR=3.065, 95% CI 1.418~6.626, P=0.004)、术后血小板计数(OR=7.446, 95% CI 3.057~18.137, P=0.00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S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11 mm、脾脏厚度≥60 mm、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风险较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3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有41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职工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1801)摘要目的研究断流到食管下段6cm处断流法切除手术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20例由于肝病等多因造成门静脉高压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断流到食管下段6cm处断流切除手术,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经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随访满意度高。结论通过断流切除手术,可有效根治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症状,断流法协同脾切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控制疾病恶化的可能,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断流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科护理。方法配合外科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和严重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顽固性腹水等。通过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保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避免并发症出现。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8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后患者测定门静脉压力梯度及其对普萘洛尔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术后第3天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基线压力平均为(15.1±11.2)mmHg。对普萘洛尔有反应者15例,剂量增至100 mg/d仍无反应者13例。患者对普萘洛尔的降压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并存在量效反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的主因;方法通过分析收集的134例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和脾切除手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有70人实施了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另有64人实施了开腹切除脾手术。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来分析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因素。结果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D-二聚体的浓度、手术后的血PLT二者紧密相关;而与住院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年龄、输血量、血纤维蛋白原、门静脉直径的大小、PT、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无关。结论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方式无关,与血D-二聚体的浓度、手术后的血小板数量紧密相关。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 成因分析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症(portaihypertension)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肝脏门静脉系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表现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腹水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或)呕血、黑粪等症状。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我科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6例,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7例,行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经过保守治疗,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高,尽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很好临床疗效。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患者的一般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7例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果3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无一例手术死亡,有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周密的护理计划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讨论体位护理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80例病人,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经过研究将其划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研究组病人实施体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及住院天数、止血时间、出血复发率。结果:对于组间病人运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研究组实施体位护理效果更好且住院天数、止血时间较短、出血复发率偏低,根据统计学原理,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体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7月40例脾切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对2015年8月—2018年7月40例脾切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5%与35.0%,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可以降低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 门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和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癌栓与血栓的MSCT影像特点及病变解剖部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6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2013年8月-2014年8月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经临床诊断的1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癌栓组)和1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栓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平扫,以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3期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5mm厚度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技术对门静脉行3D重建。观察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特征、分布情况及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情况,比较癌栓和血栓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的密度差异。结果癌栓组中,CT平扫12例呈低密度并血管增粗,6例呈等密度;CT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癌栓均呈不均匀强化、15例可见滋养血管影,门静脉期4例呈稍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9例呈低密度,延迟期均呈低密度;18例门静脉癌栓均累及门静脉左或/和右支,仅6例累及门静脉主干。血栓组中,CT平扫3例呈等密度,3例呈低密度,6例呈稍高密度;CT增强扫描血栓均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血栓部位无对比剂充盈;12例中,11例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6例血栓延伸至左叶或/和右叶门静脉分支。门静脉癌栓和血栓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延迟期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癌栓密度明显高于血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癌栓累及门静脉左或/和右支的概率明显高于血栓,而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的概率明显高于癌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结合MSCT平扫及3D重建技术,能客观显示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癌栓与门静脉血栓的影像特点及其累及范围,�

  • 标签: 门静脉 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血栓 诊断 肝硬化 肝癌
  • 简介:摘要2021年10月召开的Baveno Ⅶ共识会的主题是"门静脉高压的个体化治疗"。主要讨论了9个主题,包括:把测量肝静脉压力梯度作为诊断金标准;非侵入性方法诊断代偿进展期慢性肝病和临床有意义的门静脉高压;病因治疗和非病因治疗对肝硬化的影响;预防首次失代偿;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预防进一步失代偿;以及内脏静脉血栓和其他肝脏血管病。本文对上述主题的推荐进行编译汇总,把国际上门静脉高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借此形成的共识意见呈现给读者。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代偿进展期慢性肝病 门静脉血栓 肝脏血管病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