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尽早实施抢救治疗,大大降低其死亡率。现就AMI的早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参考Wenger7步康复治疗程序,在CCU及普通病房对12例AMI患者进行院内短期早期康复治疗.结果:12例AMI患者顺利进行了短期早期康复治疗,9例于2周后出院,3例于3周后出院,无严重合并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缩短住院日,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日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变化特点。方法267例疑诊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史、实验室检查及CAG分三组冠脉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化验血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发病24~36h内)血脂水平已出现明显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均下降。与冠脉正常组相比,TC、TG、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相比,TC、LDL-C、Apo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脂TC、HDL-C、LDL-C、ApoA降低,不应以此时的水平作依据,而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 标签: 血脂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便秘诱发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1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便秘6例,发生率为30%,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5%、8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便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梗死 便秘 早期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心绞痛,而不稳定斑块可导致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若不积极治疗,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总结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通过分析从2010年5月到2013年3月份于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200例的患者资料,其中出现心绞痛的有52例,作为观察组,另外的148例没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出现心绞痛的几率为26%,相关因素经统计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有Q波坏死、高血脂、高血压等,出现心绞痛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倍他乐克治疗,48位患者心绞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都在发病后两周之内,且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早发现早治疗仍旧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导致死亡的最好办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绞痛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溶栓治疗前、中、后期的护理,患者冠状动脉再通为77.65%,死亡为2.3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同时给予合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 护理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监护要点。方法应用尿激酶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并在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及监测措施。结果溶栓治疗后有31例血管再通,3例效果不明显,2例血管未通。结论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诱因、临床表现与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并存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将患者按是否具有早期心绞痛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16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预后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绞痛发病率为36.7%,诱因Q波坏死、高血压与高血脂等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取少量倍他乐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结论尽早发现病症,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早医治,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存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本院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2.3%,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再通率84.6%,对照组再通率46.1%,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掌握好溶栓相关知识对溶栓并发症防治和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护士应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早期 溶栓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在欧关一些国家一直是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抢救。然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各种不同的生化指标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肌红蛋白(Mb)出现时间早,但窗口期短,CRP具有高灵敏度,但特异度差。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同工酶对AMI早期诊断较AST、LDH特异性高,但此酶出现迟且增高持续时间短,cTnT有更宽的时间窗,cTnI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出现迟。因此联合CK、CK—MB、Mb、CRP、cTnT、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实验室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AMI)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 LDH同工酶 肌酸激酶(creat ine KINAS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多发病。去临床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口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同时冠心病和脑卒中是我国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的类型,同时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临床对于心肌梗死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并且统计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年龄逐渐成年轻化。进行早期康复是目前国内外开展多年的治疗方式。医学要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要绝对卧床4~8周,因此在4~8周期间,要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本文对于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中予以综述。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早期 康复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监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意义。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心肌梗死(AMI)病人及对照组的血清中ALT、AST、LDH、CK、CK-MB的最大增高幅度及变化情况。结果AMI病人5种酶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后,6h内CK和CK-MB即显著升高,LDH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最长。结论血清CK和CK-MB的检测特别是联合ALT、AST、LDH的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价值 CK-MB 血清心肌酶 连续监测法 AMI病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AMI者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I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电图 梗死面积 QRS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