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与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4
/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与防治

黄澜江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内五科,四川 广汉 618300

近年来,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明显上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稳定性斑块可不产生任何症状或仅有劳力心绞痛,而不稳定斑块可导致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若不积极治疗,易导致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前,能准确的识别出不稳定斑块,尽早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已经成为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前早期准确的识别不稳定斑块、尽早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需要建立因学、分子标记以及影像学的早期综合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准确判断斑块的易损性,能够有效预测能否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建立是比较重要的,以下就是相关介绍:

  1. 让基因给你预警

针对大样本冠心病患者和对照人群的全基因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这不仅有助于理解AMI发病机制、而且有助于开展个体化诊疗和早期预警,研究发现,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及预后密切有关,提示该因子有可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警指标,其中TRIB3、R84等位基因是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的有效标记物,通过检测基因可以得知您将来是否患上冠心病,从而引起警惕,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

  1. 颈动脉斑块预测

颈动脉斑块也能预测您的冠心病发病几率,通过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测出动脉斑块的大小、形态及性质,对于冠脉狭窄病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预示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独立指标。

  1. 冠状强化CT评价

对于AMI可通过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显像(EBCT)和螺旋CT进行诊断,可对冠状动脉内钙化容积定量较为准确。目前采取非EBCT系统,通过多排探测器CT技术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重构,具有高达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斑块钙化容积定量、EBCT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采取CT(64排螺旋)诊断更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可有效判断冠脉管腔狭窄、清晰显示壁的病理改变,尤其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壁的斑块密度,根据此评价斑块的性质,然后又可以将其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和硬斑块等。

  1. 血清中敏感炎性标志物预测成为可能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个慢性炎症过程,该炎症的发生易导致斑块破裂、促使AMI发生的关键因素,一般炎性反应越活越、斑块越不稳定,炎症反应是斑块易损性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通过检测血清中敏感炎性标志物,主要包括高敏C-f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核转录因子NF--κB、纤维蛋白原、妊娠相关蛋白A、可溶性黏附分子(sICAM-1、sP-选择素、sE-选择素、sVCAM-1)、趋化因子(MCP-1、RANTES、Fractalkine)等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预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需重视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早期检测、危险分层是该疾病的预防重点。治疗该疾病可积极给予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降压药物及其他汀类药物等整合成复合制剂,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努力提高其风险意识,树立正确冠心病防治观念,对于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的事情,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保持血压、血糖正常稳定,其中,收缩压正常是在90-140mmHg之间,而我们人体的舒张压正常值是在60-90mmHg之间,空腹血糖值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定期检测血压及血糖。并保持合理的体重,限制食盐、酒精摄入,可加大钾、钙和镁元素的摄入;

二、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并定期检测,保持低脂饮食,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三、坚决放弃吸烟,在平时的时候需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不可过于精神紧张;

四、积极参与运动,通过散步、慢跑、游泳等实施有规律的锻炼,可保持正常体重,并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五、针对高危患者,可积极到大型正规医院看诊,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防止冠心病,AMI的发生。

以上就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警与防治的相关知识介绍,AMI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梗死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对其进行早期预警,通过TRIB3、R84等位基因检测、冠状强化CT评价、血清中敏感炎性标志物等可有效识别出不稳定斑块,积极预测AMI的发生,可尽早采取治疗方案。临床上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案,更要做好冠心病预防工作,通过适当运动、戒烟、保持心理平衡和保持血压、血糖、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可进行合适的药物进行血压控制,保持正常体重等,并针对高危人群(糖尿病、肥胖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冠心病高危人群,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对所有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