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物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52例,将未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2176例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例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且以男性为主。与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和夹层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梗死的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标题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triflusal和阿司匹林的随机对照试验作者Cruz-FernandezJM,Lopez-BescosL,Garcia-DoradoD,etal参考文献EurHeartJ,2000,21:457~465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研究目的评价一种血小板环氧化酶抑制剂——triflusal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血管事件方面的疗效和耐受

  • 标签: TRIFLUSAL 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损害心电图改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病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蛋白I(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3例AMI患者的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各指标水平与AMI的相关性。结果cTnI阳性率高于CK及CK-MB。结论cTnI检测方便、快捷,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其发病后的2h、4h、8h、16h、24h、48h以及3d、5d、7d、10d进行采血检查,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受试者分别于每日清晨进行空腹采血检查。对三组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密切观察各组患者肌钙蛋白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肌钙蛋白I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含量于患者发病后的3~4h后开始逐渐升高,在11~24h时达到高峰,7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心肌肌钙蛋白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但缺点是敏感性不够高,若与高敏感性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进行检测,则可更快速有效的为医生提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依据,以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提高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40例AMI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2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AMI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Ⅰ级占有率76.3%高于对照组39.5%,Ⅲ级占有率7.9%低于对照组28.9%;观察组的心率、生活能力评分以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低于对照组45.1%,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选取实施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患者来说,通过合理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术 早期康复护理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率及心功能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身体功能恢复,对于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促进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15天。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患者中,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患者出院3个月以后对患者进行随访,21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超过50%,19例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在45%左右,没有患者发生再次梗死的情况,生活可以自理。一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40例患者全部健在。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 可行性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45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MI有各种不典型临床表现。结论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使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早期确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