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尤其是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评价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左心室(LV)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根据Cockroft-Gault公式所计算的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将54例CKD患者分为2组。第1组为CKD早、中期组(CCr〉29mL/min),第2组为CKD晚期组(CCr≤29mL/min);另选择27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第3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UCG和TDI检查,观察TDI评估LV功能的价值。结果:与第3组相比,第1组和第2组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显著降低(P均〈0.01),第3、1、2组分别为(8.2±1.3)cm/s、(5.5±1.8)cm/s和(5.3±1.7)cm/s;第1组、第2组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m/Am)均显著降低(P均〈0.01),分别为(1.3±0.3)、(0.8±0.3)和(0.8±0.4)。第1组、第2组左心房均显著增大(P均〈0.01),第3、1、2组左心房内径依次为(34.2±3.3)mm、(39.3±4.2)mm和(39.0±7.0)m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增高(P均〈0.01),依次为(65.9±11.4)g/m^2、(97.6±26.9)g/m^2和(116.0±42.2)g/m^2。结论:早、中期CKD患者在LV收缩功能未显著降低时已存在舒张功能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尤其是TDI技术有助于早期检出这些心脏改变。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显像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一、心室晚电位的概念心室晚电位(venlrieularlatepotentials)指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终末部并延伸到ST段内的延迟的心电活动。利用信息叠加技术(Signal—Add),用具有高分辨性能的记录器将晚电位记录下来,这种电位即称晚电位。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心电活动 QRS波 叠加技术 利用信息 电位记录
  • 简介:心室是一种少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二个房室瓣同房室瓣开口与单一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伴有血管畸形。运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近年来纠治青紫单心室的新方法,但由于患者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国内医院开展较少。本院在2005年3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右心室型单心室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单心室 围手术期护理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右心室 先天性心脏畸形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室膨出性疾病(congenital ventricular outpouching,CVO)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的10例CVO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其结局。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0例均为单发,包括心室憩室8例,室壁瘤2例;左、右心室各5例。5例为孤立性畸形,5例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1例全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变异为致病性。3例终止妊娠,1例失访,6例胎儿活产。追踪随访(3个月~5岁10个月),活产儿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1例右心室憩室消失,1例于出生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追加诊断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结论胎儿CVO具有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产前可以明确诊断。在排除胎儿其他结构和染色体异常后,可于孕期随访监测,定期观察瘤体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生后注意规律随访。不建议盲目终止妊娠。

  • 标签: 憩室 心脏室壁瘤 心脏缺损,先天性 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
  • 作者: 向艏博 左明良 尹立雪 王文艳 于涛 黄克力 陈秋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心脏电生理与生物力学超声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室功能 心室-动脉耦联
  • 简介:摘要右心室梗死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少见,常常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中误诊和漏诊,本人谈谈右心室梗死的诊治体会,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标签: 右心室梗死
  • 简介:摘要左心室肥大包括左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室壁增厚。左心室肥大是诸多心脏病的共同表现,通过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心室肥大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时至今日,有关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少于几十条,但一般认为既往沿用的单项标准敏感性高者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者敏感性低。现对我院收治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或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的随访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并分析影响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2.2%),平均(60.1±20.8)岁;根据是否合并SIMD和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对照组(267例)、右室累及组(22例)、左室累及组(76例)和双室累及组(40例),随访28 d,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MD组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值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血清降钙素原、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SOFA评分等明显升高(均为P<0.05)。平均随访(27.3±2.3)d,失访37例(9.1%)。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受累组(HR=1.424)和双室受累组(HR=1.577)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右室受累组(HR=1.822)、左室受累组(HR=1.951)和双室受累组(HR=2.561)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显著升高;左室受累组(HR=1.686)和双室受累组(HR=2.148)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年龄(HR=2.326)、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3.072)、SOFA评分(HR=3.971)和左室受累(HR=3.685)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左心室受累的SIMD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年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SOFA评分和左室受累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O.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激动恢复间期 不应期 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需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例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治疗,而对照组50例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治疗。比较两组起搏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起搏阈值低于对照组,电极植入时间及曝光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在射血分数及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对照组射血分数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心室间机械运动延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脏功能影响小、同步性高、起搏短及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对比研究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其进行性发展会导致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而对右心室功能的评价在患者病情评估、治疗决策、疗效和预后判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心功能定量检测新技术。现就常用定量检测技术在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的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31例,根据CMR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与否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纤维化,并将患者分为心肌纤维化组20例,无心肌纤维化组11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左心室整体扭力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比较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常规二维超声参数,以及心肌肥厚性疾病心肌纤维化组、无心肌纤维化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左心室旋转、扭转参数。分析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与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心肌/左心室心肌质量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性疾病无心肌纤维化组及心肌纤维化组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均明显升高(无心肌纤维化组:t=4.45、7.51、-5.45、-6.79,心肌纤维化组:t=-5.53、-9.84、-5.82、-9.45;P均<0.01);心肌肥厚性疾病心肌纤维化组左心室心尖段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较无心肌纤维化组明显升高(t=-2.71、2.36,P均<0.05)。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与钆造影剂延迟强化阳性心肌/左心室心肌质量比值呈正相关(r=0.58,P=0.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有效评估心肌肥厚性疾病患者左心室扭转及旋转,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化呈正相关,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为临床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提供新的方法和选择。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心室功能,左 心肌病,肥厚性 心肌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冠状动脉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分为A、B两组,A组为老年非LVH组,有143例,B组为老年LVH组,有157例。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心脏超声结果。结果与非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相比,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发生左室重构比例与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发生左室重构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重构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从而对其左心室高电压与左心室肥厚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针对此次研究我院特地将2012年至2013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共计80例患者组成的观察组且属于不同期段的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群组成的对照组所取得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相关结论显示随着患者的血压逐步的升高,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检出率也会十分明显的升高,其中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中共计所占比例31.22%,而正常对照组当中所占比例共计仅有9.56%,另一方面,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在高血压组当中,其1、2、3个级别当中分别所占的概率为27.3%、9.0%、7.45%与3.42%、25.3%、24.1%。结论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室高血压也可以作为一种监测患者高血压相关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时常定期的进行心电图复查,这有助于一旦发现有高危病患,可以立即对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有效的减少靶器官的诸多损害。

  • 标签: 高血压 心电图 左心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左心室室壁瘤(LVA)合并左心室血栓(LVT)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STEMI早期发生LV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LVT分为LVT组和无LVT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方案,并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LVT组和无LVT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的相关因素,并绘制森林图显示各个指标效应大小。结果共入选144例患者,LVT组患者52例(36.1%),年龄(56.4±11.2)岁,男性46例(88.5%);无LVT组92例(63.9%),年龄(61.7±11.5)岁,男性73例(79.3%)。与无LVT组相比,LVT组患者较年轻,贫血、大量饮酒史、慢性肾脏病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术前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0级、术后血流TIMI≤2级比例均较高,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比例均较低(P均<0.05)。两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及抗凝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亚组分析显示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森林图显示大量饮酒史(OR=6.982,95%CI 1.501~32.469,P=0.013)、贫血(OR=3.373,95%CI 1.075~10.585,P=0.037)、LVEF≤40%(OR=3.016,95%CI 1.027~8.859,P=0.045)、术前血流TIMI 0级(OR=3.311,95%CI 1.214~9.029,P=0.019)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OR=0.159,95%CI 0.058~0.441,P<0.001)、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OR=0.189,95%CI 0.053~0.673,P=0.010)、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OR=0.252,95%CI 0.093~0.682,P=0.007)与STEMI早期合并LVA患者发生LVT风险降低相关。结论大量饮酒史、贫血、LVEF≤40%、术前血流TIMI 0级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增加相关,而心绞痛病史、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急诊PCI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与STEMI患者早期LVA合并LVT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年,心慌10年,腹胀1年入院。心脏专科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处,未见抬举样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90/min,心房颤动,P2增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

  • 标签: 心电图 心室肥大 右束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