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加岁。因咽喉部灼痛伴恶心3h至门诊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2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特殊。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P—P间距0.92s,心率63次/分,QRS波及ST—T无明显异常。40min后患者在医院中行走过程中,突然倒地,面色青灰,神志不清。急查心电图(图略)示:心室颤动。立即行心肺复苏、心室除颤、气管插管等治疗,患者仍神志不清。随后出现全心停搏,予胸外心脏起搏等治疗,自主心律一直未恢复,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特发性心室颤动 猝死 神志不清 心肺复苏 病理性杂音 门诊就诊
  • 简介:摘要1例86岁男性患者因肺炎、呼吸衰竭、痰细菌培养提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接受美罗培南(1 g静脉滴注、1次/12 h)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治疗第4天,患者突发血压下降,脉搏测不出,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室颤)。给予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恢复窦性心律。次日再发3次室颤,急查电解质结果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示QT间期正常,停用环丙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治疗,未再发生室颤。26 d后,患者肺炎加重,痰细菌培养回报仍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遂给予美罗培南(剂量用法同前)联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5天,患者再次发生室颤,经电除颤及胺碘酮治疗后心律恢复正常。停用左氧氟沙星,改为美罗培南联合磷霉素,患者未再出现室颤。考虑患者的室颤可能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关。

  • 标签: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心室颤动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农民,进食哽咽感2个月。胃镜示:胃角胃窦部小弯侧溃疡浸润癌,于2004年4月16日入院。查心肺(-)。

  • 标签: 心室颤动 开胸心脏挤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室颤动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9例冠心病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共有8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为13.6%,8例心室颤动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其余7例患者经过电击除颤、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一些列的护理措施后恢复窦性心律。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术中患者出现心室颤动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抢救,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颤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期间心室颤动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术中心电、压力监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手术发生心室颤动的的有3例,占8.33%,造影发现单支血管病变1例,2支病变1例,3支病变1例。心室颤动发生在右冠状动脉2例,前降支冠状动脉1例。所有患者均经非同步直流电复律1次或多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后,成功2例,死亡1例。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冠状动脉介入时发生的心室颤动更多见于对右冠状动脉的操作中,其发生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临时起搏电极的安置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急诊 冠状动脉 介入期间 心室颤动 原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4-01
  • 简介:对1例胃复安治疗鼻咽癌化疗后呕吐致心室颤动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同时施以药物及解毒药物治疗,加速毒物排泄,加强病情观察。使用胃复安应掌握剂量与适应证,严密观察用药反应,随时做好急救准备。

  • 标签: 胃复安 心室颤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预防心脏手术再灌注心室颤动(RVF)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Embase、Web of Knowledge和PubMed等数据库,搜索胺碘酮预防心脏手术患者RVF的相关研究,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按照既定标准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514例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胺碘酮组196例、利多卡因组153例和对照组165例。RVF发生率比较,胺碘酮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47~0.86,P=0.003,I2=49%);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CI:0.48~2.22,P=0.94,I2=74%)。RVF除颤次数比较,胺碘酮组比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68~1.20,P=0.48,I2=0);利多卡因组和胺碘酮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1.50,95%CI:0.90~2.52,P=0.12,I2=38%)。结论胺碘酮有助于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RVF发生率。

  • 标签: 胺碘酮 再灌注心室颤动 心脏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中并发心室颤动的救治配合和急救护理要点。方法209例急诊PC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5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5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死亡外其余14例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脉压力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采取及时、积极及准确的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颤动 急救配合及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诊PCI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抢救措施,旨在提出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共10800例,其中55例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分析VF发生原因和抢救措施。结果:10800例冠脉介入手术并发VF55例(0.51%),其中冠脉造影术并发VF29例(0.39%),择期PCI术中并发VF9例(0.29%),急性PCI并发VF17例(6.27%)。冠状动脉造影并发VF原因:造影导管超选进入圆锥支10例、造影导管嵌顿9例、气体栓塞6例、冠脉痉挛4例;择期PCI并发VF原因:指引导管嵌顿右冠状动脉开口6例、左主干病2例、球囊加压扩张缺血1例;急诊PCI并发VF原因:再灌注性VF7例、缺血性VF3例、临时搏器电极导致7例;随访结果: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4例进行了12±4月的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发生率不同。冠脉造影术并发VF与导管操作相关,择期PCI术中并发VF与冠脉严重病变相关;急诊PCI术并发VF与心电不稳定相关。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纤颤 随访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室颤动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导电介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患者中电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除颤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导管室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浆形电极板上涂导电糊为导电介质的方法进行电除颤,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直接置于除颤部位进行电除颤,比较两组患者电除颤抢救的整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电除颤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0%vs.50%,P>0.05)。观察组电除颤平均用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80±0.49minvs.1.86±0.79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灼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35%,P<0.05),皮肤灼伤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中心局部印记5.0%vs.22.5%,P<0.05)。结论对急诊PCI并发室颤患者,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为电除颤导电介质,可显著缩短除颤时间、减少皮肤灼伤,电除颤成功率相似,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室颤的抢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室颤动 电除颤 导电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急救护理要点。方法303例急诊PC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18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电监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准确遵医嘱使用各种抢救药物,维持正常血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18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17例获得成功并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的过程中,护士术前应充分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及药品,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冠脉压力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可大幅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颤动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体表贴膜法交流电刺激家兔致颤的可行性及成功致颤的电压阈值范围。方法选择24只健康家兔,将电极贴膜贴于体表,按随机性原则计算电击顺序后,分别给予80V、90V、100V和110V四个级别电压刺激,每一级别电压刺激2次,每次持续3s,计算每一级别电压致颤的成功率和总成功率。结果电刺激可以成功诱导家兔发生室颤,其中诱导电压为100V时家兔致颤成功率最高。结论体表贴膜法交流电刺激诱导家兔心室颤动成功率高,简便可行,理想的致颤电压阈值为100V。

  • 标签: 体表 交流电 心室颤动 心脏骤停 模型
  • 简介:<正>32例患者在房颤时静注胺碘酮150mg负荷量后,以600mg/min静滴维持,24h静脉用量600mg,连续7d,转为窦律后再减为200mg/d。若仍未转复则停药。共观察3周。结果:26例用药后转复窦律,并维持至观察结束。其中用药后2h转复3例,2~4h转复11

  • 标签: 负荷量 心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室颤发生时护理人员对室颤患者抢救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精心、正确的抢救及护理,病患逐渐恢复并康复治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正确判断室颤发生或先兆事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在1-2分钟之内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获得了成功。本文不但反应了我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反映我院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室颤 护理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