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载《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 标签: 学海引 引注 注规范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 标签: 连续出版物 标注格式 文艺出版社 作者投稿 普通图书 神话研究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 标签: 标注格式 作者投稿 引文
  • 简介:《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

  • 标签: 标注格式 作者投稿 引文
  • 简介:东汉郑玄(127—200),对《礼记》的注释能在诸家注释中脱颖而出,最终保留至今,与其涉猎广泛、博学多才有关。他杂采诸家,巧妙地利用群书来诠释、补充、校正《礼记》,看似随意点染,实为大家手笔,使得《礼记》摇曳多姿,成绩斐然。本文试对郑玄利用群书作加以分析,不当之处希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广泛 《礼记》 博学 东汉 诠释 郑玄
  • 简介:结合我校“活力课堂”的教研主题,笔者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据此开展了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活力课堂应该是空间、形式、内容三个方面上都开放的课堂。

  • 标签: 生物课堂教学 “堂” 活力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实效 实践活动
  • 简介:《三都赋》唐前旧被李善收入《文选》之中,关于旧者,历史上存在以下几种说法:张载《魏都赋》而刘逵《吴都赋》《蜀都赋》说,臧荣绪和李善等持此说;张载《蜀都赋》而刘逵《吴》《魏》二赋说,綦毋速等持此说;左思自说,见于《左思别传》;张载、刘逵并《三都赋》完篇说,主要见于近代学者。左思自说及并三篇说于情理皆有不通处,应非史实。余下两种说法虽各有所据,然通过文本细读,可知臧荣绪和李善的说法更为可信,即张载《魏都赋》而刘逵《吴》《蜀》二赋。

  • 标签: 文选 三都赋 旧注 张载 刘逵
  • 简介:《说文》,即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系我国第一部系统字书,为六朝箋注文献所广泛引用.文章从原始材料出发,以考论结合的方法,对六朝箋小《说文》进行文献整理,不仅可以根据引文作古籍校勘、版本的研究,更可以之作为考辩、辑佚六朝及前代《说文》材料的重要文献参考.

  • 标签: 六朝箋注 《说文解字》 引书 考辩
  • 简介:王安石诗李壁初版于1214年,其后,补注本(约1220年)和增本(1230年)先后刊行。通过稽考,可以发现,在补注和庚寅增中,曾引用李道传池州刊本《朱子语录》(初版于1215年)以补充诗学阐释、历史背景、道学思想。从、到补注、再到庚寅增的修订和编纂过程中,李壁引用新刊书籍对原有的注释进行补充和修正,而这样的引用,与李壁初刊本中引用《四书章句集注》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本文也由此窥探李壁“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的诗学阐释方式,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宋代理学思想传播与印刷文化发展的意义。

  • 标签: 李壁注 朱熹 诗歌阐释学 宋诗宋注
  • 简介:摘要目前,中职生可以通过对口升学考试步入大学的殿堂,这无疑为低谷中的职业教育发展开拓了新出路。怎样让对口升学考试既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又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我们职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作了一些思考分析。

  • 标签: 对口升学 中职 高职 衔接 发展
  • 简介:1习题探微明鉴“进阶”之理“学习进阶(learningprogressions,简称LPs)”理论于2009年开始在美国科学教育界兴起.学习进阶是一种研究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层次的理论,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或探究某一主题时,其思维方式连续并不断趋于精致化发展的描述,是对“应该为学生设定怎样的学习路径”这一问题的探索.无论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设计”理论,还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都为“学习进阶”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

  • 标签: 学习路径 习题教学 活力 最近发展区 有意义学习 思维发展
  • 简介:我国法学专业期刊每年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学术研究和借鉴中多有不便。本文通过研究CLSCI截至目前的16种核心期刊注释体例的对比和归纳,总结出法学专业期刊规范的普遍适用规则。

  • 标签: 引注 我国法学专业 期刊引
  • 简介:郭璞的《尔雅》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

  • 标签: 《尔雅》 《尔雅注》 郭璞 《国语》 《国语解》 韦昭
  • 简介:鄭玄爲《周禮》作時每每稱'故書作某',所'故書'異文近二百條,歷來經學研究者對此均較爲重視.本文利用當今所見出土文獻材料,著重對《周禮》鄭玄中保留的二十七例形訛'故書'作了新證,重點對其訛混的時代層次作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形訛類'故書'的訛混時代基本上都可以推定爲漢代.據此亦可證明,鄭玄《周禮》時所據'古文'本並非先秦舊本,而應當是漢代用隸書轉寫的本子.

  • 标签: 字新 引形 形訛
  • 简介:李善号称精审,其注释虽然多前人典故解释正文,但也出现“后明前”的现象,还没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实则李善后明前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出现在史实、地理及注文中,二是“义出于此”类。其中“义出于此”类涉及到事、义是否兼释的问题。从“义出于此”类的原因和事、义是否兼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来看,李善虽不乏“事、义兼释”之处,但李善的自觉追求还是偏向于征引式的注释训诂,而非自由释义。李善的这种选择跟其注释对象的特点一致。

  • 标签: 文选李善注 引后明前 义出于此 事义兼释
  • 简介:但凡对外国文学稍有涉猎的读者,未尝有人不知道王焕生先生的,他的《伊索寓言》《沉思录》以及'荷马史诗'已成为当代译坛的经典之作。谓之经典,乃因为它们不只是专家学者案头的研究参考,而且也在普通读者之间流传广泛。在当代翻译家中,能够做到如此雅俗共赏程度的译者,实属凤毛麟角,仅此一点,亦可见先生的翻译成就。先生五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贡献

  • 标签: 东垂王 云于西极 先生事
  • 简介:课是艺术,是手段,课真正的目的是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求新知,从而提升思维能力。课把情境设计当作开课的敲门砖,而思的线索设计应贯穿整个课堂,具有整体性。文章论述如何从课走向思,达到培养学生“愿思、有思、深思”的目的。

  • 标签: 引课 引思
  • 简介:<正>非常偶然地翻到一本《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增刊《古籍整理研究所专号》,是南开大学古籍所专号,上面有一篇赵永纪君《<论诗绝句辑>商》,对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吴世

  • 标签: 论诗绝句 锦官城 黄州府 赤壁 专号 北宋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为,《字林》继承并发展了《说文》,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字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字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字林》对《说文》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字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说文》释字义的同时,对《说文》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字林》补充《说文》未释之字形。总之,《字林》对《说文》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说文》音之不足、纠正《说文》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 标签: 《文选》 《字林》 《说文》 文字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