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线导管是指通过穿刺进入周围静脉管腔,为病人提供长期的药物输入治疗,并可在血管内留置,也叫中型导管,其长度20.0-30.0 cm。对于成年人来说,中线导管可以保留7-28天,这是一个非常安全和便捷的静脉通道。由于导管末端并不位于中央静脉,所以不需要做 X线胸片,所以可以在病床边由一名专科护士进行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能减轻病人多次穿刺所带来的疼痛,同时又能保护周围的血管,以适应治疗的要求。但是,中线导管的穿刺点感染、渗液、静脉形成等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风险。血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出现血栓,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体与精神上的折磨,还会导致病人的住院天数延长、医疗成本上升、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对于中心线插管的病人,要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体征,尽早治疗,防止发生静脉。对于有静脉的病人,要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同时要注意有没有出血的可能,病人要卧床1-2周,将患肢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不要进行任何的按摩、热敷等,同时要注意局部的红肿、皮肤温度的改变。对于已有出血病史的病人,在不能使用溶栓抗凝药物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拔管。本文报告了一例在中心线插管后出现静脉,经适当的时机后,成功地将其拔除。现将其报告如下。

  • 标签: 中线导管 静脉血栓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PICC导管材料在多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进程中具备应用价值。在PICC导管材料实际临床运用过程中,患者存在发生导管相关静脉病情的风险,需要在全面细致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前提下,采取适宜措施展开预防护理处置。文章将会围绕PICC导管相关静脉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展开简要的综述分析。

  • 标签: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56例行PICC的血液肿瘤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抽签法,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从PICC相关静脉发生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个方面分析循证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ICC相关静脉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感染等发生率更低,经x 验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预防中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静脉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循证护理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9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90例血液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5例患者,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45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45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患者实施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后的静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讨组的血液肿瘤患者经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患者静脉发生率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血液肿瘤患者通过循证护理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PICC 循证护理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及静脉形成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0例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感染与静脉事件,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ICU 中心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 导管相关性感染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对预防口腔癌皮瓣移植术后患者静脉中长导管相关静脉发生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85例口腔癌行肿瘤根治切除加皮瓣移植手术应用静脉中长导管的患者,通过超声引导增加穿刺血管的可视化,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通过静脉中长导管置管前评估、置管中护理及置管后宣教及维护,提高留置静脉中长导管患者的自护能力及自我照护依从;通过导管功能评估及血栓评估,提高护士对静脉中长导管致深静脉的防范意识。结果 85例留置静脉中长导管患者在超声引导下66例一次穿刺成功,留置时间7-31(10.3±1.2)d,无一例静脉发生,均在治疗结束顺利拔管。结论 口腔癌皮瓣移植患者使用静脉中长导管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经有效维护及宣教指导,可有效避免导管相关静脉的发生。

  • 标签: 集束化策略 口腔癌 静脉中长导管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PICC置管术后引起静脉的高危因素探讨综合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21~2024年间,54例接受 PICC置管术的恶性肿瘤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手段,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静脉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置入PICC管的患者(2160例)中发生静脉54例,发生率为2.50%。颈内静脉及腋静脉的发生率(3例,5.56%)显著低于锁骨下静脉(22例,40.74%)(P<0.05),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术后10天应注意预防和观察,正确的静脉置管术可减少 PICC相关血栓的发病率,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大幅提升病人的安全状况。

  • 标签: 肿瘤 血栓 护理干预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8例经泌尿外科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和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下肢疼痛、肿胀改善情况,探讨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并分析护理对策。结果: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血小板水平异常、下肢深静脉迂曲、血管内膜损伤、下肢静脉局部充血和其他方面。结论:分析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对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泌尿外科 术后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失禁相关皮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2023年3月~2024年2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失禁相关皮炎发生率以及失禁相关皮炎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皮炎发生率及护理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避免深静脉的形成,有效降低患者相关皮炎的发生机率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失禁相关皮炎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ICU2023年3月~2024年2月接收的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失禁相关皮炎发生率以及失禁相关皮炎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控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失禁相关皮炎发生率及护理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避免深静脉的形成,有效降低患者相关皮炎的发生机率与严重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失禁相关皮炎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归纳样本:60例重症患者;归纳时间:2022.12月-2023.12月,分组基准;数字表划分法,A、B两组分别纳入(n=30);前者:实行常规护理服务;后者:提供集束化干预策略,而后对干预效果实施比对。结果:统计学评估后,B组所获效果更加优异,在下肢深静脉形成率、生活质量(FACT-G)、失禁相关皮炎发生情况方面体现,均显优A组(P<0.05)。结论:在对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B组方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形成率、失禁相关皮炎发生率,还可极大减轻失禁性皮炎的严重程度,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危重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失禁相关性皮炎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的康复预防治疗关键要点。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观察组则接受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和静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实施康复预防治疗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的发生率,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下肢静脉形成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与护理等内容。在探讨下肢静脉形成机制时,重点介绍了血栓形成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在介绍下肢静脉的临床表现时,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对于下肢静脉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涵盖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内容。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综述,包括了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下肢静脉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了解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病人应用循证护理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价值分析。方法: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74例ICU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各37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病人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观察组37例病人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比较74例病人在两种不同干预方式下,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37例病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7例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病人应用循证护理,是更为科学、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