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PICC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安全、血管损伤小、置留时间长、无需医生操作等优点,常被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等临床治疗中,但随着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中以静脉最具代表,危重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形成的发生率为13%–91%,血栓形成极易诱发肺栓塞等高危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就PICC导管相关静脉的概念、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护理措施进行综述,重点对三大危险因素和预防护理干预内容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证优质护理可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静脉的发生这一论证,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PICC导管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综述
  • 简介:摘 要:静脉塞(VTE)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涉及下肢深静脉形成和肺栓塞。异常子宫出血(AUB)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有关。目前,治疗VTE的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肝素等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预防血栓扩散,降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长期治疗等。对于AUB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保守手术治疗和全子宫切除术等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非激素类抗炎药、抗纤溶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减少出血量、控制病情发展。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需要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容易复发等。为此,本文就静脉栓塞与异常子宫出血药物治疗进展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异常子宫出血 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例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PICC置管后导管维护相关资料,运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导管相关血栓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的性别、导管规格、穿刺技术、穿刺手臂等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否肿瘤疾病、穿刺次数、穿刺静脉、维护周期等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维护方式和留置时间均是影响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高,与肿瘤疾病、瓣膜类型、维护周期和方法以及留置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护理对策,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PICC导管 血栓风险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PICC导管相关血栓发生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54例患者,均使用PICC导管,研究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预防PICC导管相关血栓发生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护理干预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 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产科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6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2月份,将其纳入组别:甲组70例与乙组30例,甲组未出现深静脉,乙组出现深静脉,分析两组出现深静脉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体育锻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科深静脉血栓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产科深静脉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6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2月份,将其纳入组别:甲组70例与乙组30例,甲组未出现深静脉,乙组出现深静脉,分析两组出现深静脉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体育锻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科深静脉血栓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肝硬化门静脉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患者,严重影响其预后和生活质量。门静脉形成可导致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腹水等。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对肝硬化门静脉形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发生机制和相关因素仍然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肝硬化门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介绍了肝硬化门静脉形成的严重。其次,讲述了一些肝硬化门静脉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最后,讲述了肝硬化门静脉形成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 肝硬化 并发症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深静脉形成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产科患者56例,将其依照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试验组(n=28),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比之对照组更低,对比护理满意度,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患者中应用预防护理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同时大幅度改善了护理满意度,具有极佳的护理前景。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并发症 预防
  • 作者: 何洁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110042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心静脉导管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其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病死率,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加住院费用。而CRBSI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医院感染,因此我们要分析引起其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途径,采取措施积极预防,从导管的选择、插管部位、消毒液的选择、操作环境、无菌技术、敷料更换、接头的消毒、输液装置的更换、导管堵塞的预防以及导管的维护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经验,依靠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可防可控可治,实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的目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常见方法,然而,与之伴随的静脉导管使用也引发了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CRBSI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RBSI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预防和护理CRBSI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因此,对于CRBSI的预防和护理的进展的全面审视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血液透析 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在阐述了阐述产科血栓形成的基本概念和和理论基础后,总结了产科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该病症的未来护理方向以及手段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与说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控制此类病症做出微薄的贡献。

  • 标签: 静脉血栓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为了促进骨科手术患者护理水平的提升,降低下肢深静脉的发病率,研究就加强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效果展开深入的探讨,将本院10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在分组后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后得到的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比较护理结果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期间,采取加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导管阻塞和深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定2022年1月-2023年3月56例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阻塞、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T、APTT、TT、FBG凝血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APTT、TT、FBG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picc置管术后患者发生导管阻塞和深静脉形成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标签: PICC置管术 导管阻塞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