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急性胸痛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所接收和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5人,分别为常规组和对症组。常规组主要实施常规治疗,对症组则实施对症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症组的患者胸痛的缓解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魏蜀一 李明 王传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100044
  • 简介:摘要颜面部动物咬伤较常见,近年研究表明对颜面部动物咬伤的伤口进行Ⅰ期美容缝合,不会增加伤口感染率,且可提高美容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对于颜面部动物咬伤的伤口推荐早期整形外科治疗。笔者就颜面部动物咬伤的特点和伤情评估、伤口清创技术、美容缝合技术及各部位动物咬伤美容缝合伤口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颜面部动物咬伤的美容缝合伤口处置提供参考。

  • 标签: 咬伤,人 面部损伤 清创术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医疗机构可回收医疗废物处置现况和影响回收的因素,以提高可回收医疗废物的回收利用。方法2019年对辽宁省20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可回收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等情况进行现况调查,对25名管理人员和5名转运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有18家三级医院单独回收可回收输液瓶和输液袋;仅有1家综合医院收集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废弃瓶。可回收医疗废物量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有线性关系(F=47.177,P=0.000),综合医院医疗废物产生量和可回收医疗废物产生量均远高于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影响回收的主要因素为医院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及时、院内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区域内缺少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转运人员依从性差。结论医院应及时制定、更新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收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管;建议采用废弃物追溯系统。加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按需评审可回收医疗废物企业资质。

  • 标签: 可回收医疗废物 输液瓶 输液袋 影响因素 经济损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对评价生育功能及诊断不孕症性早熟等疾病有重要意义,性激素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因此深受人们关注,为了得到一份有价值的检验报告,不仅要求检验过程准确无误,标本采集及处理因素也是人为可控的影响因素,正确的标本采集与处理有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效性。

  • 标签: 性激素6项 采集 处理
  • 简介:摘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在我国出生缺陷中占首位。胎儿心脏异常往往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多数病因仍不十分明确。随着超声检查水平的提高,许多心脏畸形可以在产前被发现。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许多心脏异常胎儿出生后能被有效治疗并且能获得较好的预后。胎儿心脏异常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孕期的诊断、咨询、监测,分娩期的处理及出生后治疗,需要产科、胎儿医学、超声科、遗传咨询科、儿科、小儿心脏外科多学科协作处置,从而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及时获得治疗,改善近远期预后。本文对胎儿心脏异常的孕期筛查与咨询、孕期治疗、分娩期处理及其中的多学科协作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总结处置举措。方法:所在医院于2020年开始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专项整改活动,针对急诊护理常见隐患,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改进,选取期间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2019年度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急诊护理常见安全隐患为护士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社会因素,结合安全隐患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改进,专项整改后,患者(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整改前(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3.7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4/80)低于对照组18.75%(15/80),P<0.05。结论:针对急诊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将其落实到急诊患者护理服务中,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控制急诊并发症。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指的是医院在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如诊断、手术以及治疗等)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具有感染性、病毒性的病原微生物或是具有一定危害性质的有害化学物质;甚至在一些相关医学研究活动中产生的废物中还含有一定的放射性或者损伤性物质。无论是在我国哪一年所公布和施行的《国家危险物名录》当中,医疗废物都赫然在列,且还根据医疗废物制定了单独的管理条例与分类目录。由此可以看出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与处置是多么重要。

  • 标签: 医疗废物 源头分类管理 处置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内本土病例的动态"清零"和对病毒经物品传播风险的深入认识,"人物同防"已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成为常态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环境监测屡屡出现"假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核酸检测方法、环境核酸污染来源、鉴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处理相关疫情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 核酸检测 鉴别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2017—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及疫情处置情况,比较输入和本地疫情差异,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2019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特征、登革病毒分型、核心区布雷图指数及成蚊叮咬指数及持续时间。结果2017—2019年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213例,本地病例1 210例;输入病例以30~<40岁及20~<30岁的人群为主,分别占34.74%和26.76%,本地病例以≥60岁及50~<60岁人群为主,分别占21.07%和17.85%。各月份均有输入病例报告,本地病例高峰在8—10月。输入病例4种登革病毒血清型别均有检出,本地病例2017年主要为Ⅱ型病毒株,2018、2019年均为Ⅰ型病毒株。输入病例分离株包括Ⅰ、Ⅱ、Ⅲ和Ⅳ型,分别占55.28%、29.19%、12.42%和3.11%。应急处置后,核心区3 d的布雷图指数和叮咬指数达标率分别为62.77%和76.96%,8 d的达标率分别为77.46%和83.64%;输入病例核心区持续时间较本地病例核心区短(χ2=55.473,P<0.05)。结论杭州市登革热输入与本地病例高危人群不完全重合,本地核心区响应和适应机制不够及时。今后应持续加强输入病例检测,加强对本地病例核心区蚊媒的控制。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控制 输入性病例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猕猴α疱疹病毒1型,又称为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在猕猴中广泛流行的疱疹病毒。猕猴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人感染后病死率约为80%。2021年4月,我国发现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病例,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采取管理措施,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效地处置了该起疫情。本文结合我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措施以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讨论和研究,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的风险评估和疫情应对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低龄儿童应用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进行口腔急诊处置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择选口腔急诊科170例低龄患儿,分组处置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统计、对比两组的临床配合情况。结果:在临床总配合度上,干预组(92.94%)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低龄儿童在口腔急诊处置中,应用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的效果显著,患儿临床配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龄儿童 口腔急诊 心理干预 行为诱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颅内压(ICP)持续增高是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致力于降低ICP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目前ICP监测分为有创和无创。脑室外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量是ICP测量的金标准,无创监测临床应用增多,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有创监测以满足临床治疗决策所需。sTBI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操作难易和治疗风险分层实施。治疗目标是控制ICP,优化脑灌注和氧供,预防或逆转脑疝。sTBI患儿从初始治疗开始,逐渐升级治疗方案直至实现治疗目标,以改善sTBI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灌注压 高渗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压(ICP)持续增高是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致力于降低ICP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目前ICP监测分为有创和无创。脑室外引流接压力传感器测量是ICP测量的金标准,无创监测临床应用增多,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有创监测以满足临床治疗决策所需。sTBI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操作难易和治疗风险分层实施。治疗目标是控制ICP,优化脑灌注和氧供,预防或逆转脑疝。sTBI患儿从初始治疗开始,逐渐升级治疗方案直至实现治疗目标,以改善sTBI患儿的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脑灌注压 高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住院脑卒中患者家属对院前处置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健康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脑卒中基本知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神经科2018年5月17日至6月8日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87例照顾者中男57例,女30例,年龄(63.02±12.31)岁。调查问卷根据《脑卒中家庭专护指导(识别脑卒中120三步法)》中的院前紧急处置要点自行研制,问卷的主要内容是患者发生脑卒中时家属院前应急措施。结果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出现肢体无力时有32.18%(28/87)患者做到无独自步行并能平卧休息,34.48%(30/87)的患者有记录发病时间,仅12.64%(11/87)患者有在家测量血压,83.91%(73/87)的患者在等待救援时能得到安抚。结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卒中院前处置相关基础知识认知不足。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处置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出,导致局部组织张力增高,护理人员发现液体渗出后未做相应处理,直接给予拔除留置针,由于处置不当导致局部张力性皮肤撕脱。护理人员通过评估伤口,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破损处皮肤,配合局部氧气吹干,粘贴水胶体敷料并定时更换。同时加强患儿营养,做好家长健康指导工作。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持续观察患儿局部破损皮肤情况,定时更换水胶体敷料,患儿创面痊愈。结论:患儿输液过程中发生液体渗出,不能盲目给予拔除留置针,需评估局部组织张力情况,选择合适时机拔除留置针。出现皮肤撕脱,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配合氧气吹干,可增加伤口处氧浓度,有效促进各种创伤组织处的细胞增长以及生长因子的增加,加速伤口愈合。

  • 标签: 小儿静脉留置针 液体渗出 皮肤撕脱 水胶体敷料 氧气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