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通气全身麻醉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气管插管),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O)、置入前(T1)、置入即刻(T2)、置入后3min(T3)、拔出前(T4)、拔出即刻(T5)、拔出后3min(T6)的HR,MAP,拔出时呛咳、返流误吸及术后咽喉不适、咽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T0时比较,观察组()T1一T4,对照组(气管插管)T1时HR、MAP显著降低(P<0.01);与T1时比较,对照组(气管插管)T2—T6时HR、MAP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T2、T4、T5时HR低于观察组()(P<0.05),T2—T4时MAP显著低于T组(P<0.01)。结论麻醉不仅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还有操作简便、舒适度高、心血管反应轻等优点,是短小手术中理想的麻醉方式选择。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共76例,将分为两组,对照组先给予面罩加压给氧,麻醉师到场后给予气管内插管给氧;观察组给予通气。比较两种急救方法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观察组上升时间(143.2±40.0)s、置入时间(120.5±43.2)s,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采用通气方法建立人工气道,不仅快捷、方便,且可靠性较强,值得在急诊急救中,尤其在院前急救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58例使用的患者,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使用的158例患者中,全麻152例手术有胃肠道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小儿手术麻醉等等;用于紧急心肺复苏6例;选用3号31例,4号127例,1次成功置入131例,第2次成功置入15例,第3次用中指引导置入6例、用喉镜置入4例,2例放弃;放置时间平均为2.59h,发生漏气现象4例。结论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广泛,也可用于急症困难气道,的应用已大于气管插管,而且的应用使困难插管比例下降,的临床应用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为气道管理提供了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喉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中麻醉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5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结扎修补术的儿童。采用咪达唑仑0.1—0.2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mg/kg麻醉诱导后,面罩扣紧口鼻自然呼吸潮气量低于5ml/kg时的患儿,植入,听诊法和观察胸廓运动确定罩在正确位置后行手术;潮气量大于5ml/kg的患儿,不植入行手术。两类麻醉方法患儿均以100mg/kg/分钟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连续监测ECG、MAP、HR、SPO2。结果两类麻醉方法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道堵塞、咳嗽、痉挛、及胃内容物误吸等不良反应发生,均通气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植入的患儿无术后咽痛发生。结论通气技术,使用相对简单,无创伤,对短小手术,术中肌肉松弛要求不高,若掌握方法恰当,在临床麻醉中可部分替代面罩和气管插管通气,可在小儿的短小手术麻醉中推广。

  • 标签: 喉罩 短小手术 小儿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气管插管、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通气三种情况下拨除气管导管/对血流动力学及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75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Ⅱ组:静脉诱导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Ⅲ组:静脉诱导后置入通气。结果拨除气管导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呛咳的发生率,Ⅰ组明显增高于/快于Ⅱ组、Ⅲ组(P〈0.05);Ⅱ明显增高于/快于Ⅲ组(P〈0.05)。结论麻管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通气均能有效预防拨除气管导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且通气预防拨管反应效果更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管表面麻醉 喉罩 血流动力学 拨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LMA)在小儿短小腹腔镜手术中正压通气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气管内插管通气(TT)比较。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组(LMA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在相同药物麻醉诱导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ug/ml和4ng/ml),维持麻醉TCI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0-3.0u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4ng/ml下观察两组患儿在诱导前和LMA(TT)置入前、后及拔除前及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数值,观察监测术中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并对苏醒情况及气道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LMA组在置入前后的HR、BP无明显差异(P>0.05);TT组在插管前后的HR、BP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气道压力、SPO2、PET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气道并发症方面比较,LMA组要优于TT组。结论LMA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对气道损伤小,苏醒较快,在小儿麻醉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罩通气 小儿腹腔镜 靶控输注 全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者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术麻醉更安全、舒适、可行的方法。方法门诊行纤维支气管检查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三组,P组(普通组)34例为局麻组,用1%丁卡因咽喉部、气管黏膜表面麻醉;J组(鼻导管吸氧静脉全麻组)34例静脉给予异丙酚1.0-2.0mg/kg或依托咪酯0.2-0.3mg/kg复合芬太尼0.5-1.0μg/kg,术中根据麻醉深度间断静脉注射异丙酚维持麻醉;L组(应用通气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组)34例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加小剂量阿曲库铵及氯化琥珀酰胆碱通气下静脉全麻。分别监测并记录三组病人检查前、检查中、检查结束后心率、血压、SP02的变化,及病人呛咳、体动等情况。结果P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改变、术中呛咳、体动发生率及失败率、术后不良记忆及并发症明显高于J组和L组(P<0.05)。J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痉挛发生率、失败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比较,无痛支气管镜优点较多,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支气管刺激产生的不良反应,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应用通气复合小剂量肌松药静脉全麻,更加保证病人安全,使气道管理可控性强,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清醒快,舒适度高,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 标签: 喉罩通气 门诊 纤维支气管检查术 无痛 小剂量肌松药 静脉复合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气管插管在老年患者麻醉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组(P组,n=30)和气管导管组(T组,n=30),分别以两组患者的麻醉期间的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值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组患者的T2、T3时刻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值较之T组患者更为稳定,P<0.05或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患者,P<0.01。结论麻醉方法可有效的维持老年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稳定,且操作简便,无并发症,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是老年患者麻醉期间气道管理的首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麻醉 喉罩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中采取单侧腰麻和通气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老人患者,年龄85—97岁,ASAⅡ--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通气全麻组(R组)和单侧腰麻组(S组)。R组选择静脉诱导后通气,静吸复合维持,而S组予以单侧腰麻,取患侧侧卧,穿刺部位L2-3间隙,用25G的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隙,推注重比重混合药液3ml后,患侧侧卧位15min,调节手术床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平卧或摆放手术体位,开始手术。记录R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置入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即刻(T4)、拔出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组推药前(T0)、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的MAP、HR的变化及术中使用升压药情况。结果T0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R组MAP、HR均较T0有明显改变(P<0.05),使用升压药例数多(P<0.05),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腰麻在高龄老人下肢骨折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优于通气全麻。

  • 标签: 单侧腰麻 喉罩通气全麻 高龄老人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6例院前急救需行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组63例和气管插管组63例。比较两组的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复苏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组和气管插管组在院前急救过程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优于气管插管组。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儿麻醉中采用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临床分析,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实验组采用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进行麻醉,患儿用药(3.9±0.6分)后药物镇痛起效低于对照组;实验组VAS评分在5min时为(7.2±2.1)、90min时为(2.2±1.5)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麻醉后,实验组没有1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3例出现呕吐、恶心等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为7.9%)。结论在婴儿手术中采用麻醉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婴儿麻醉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方法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进行泌尿外科的患儿应用全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全麻,组患儿在全麻前后患儿其HR、MBP、SPO2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气管组患儿在全麻前后其HR、MBP指标变化明显,p<0.05。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组,p<0.05。结论全麻对小儿的气道损伤较小,患儿前后生命指标变化更为稳定,值得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推广。

  • 标签: 喉罩全麻 泌尿外科 小儿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应用于婴儿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需麻醉手术治疗的婴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麻醉,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疗效。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平均拔管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对婴儿气管损伤和刺激性小,且麻醉时操作简便,是婴儿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婴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骶管复合静脉麻醉与-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择期手术(疝气,隐睾,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患儿120例,年龄1-5岁,随机分为三组(Ⅰ组、Ⅱ组、Ⅲ组),每组40例。观察术中患儿生命体征、肢体运动、痉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PA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Ⅰ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以及氯胺酮的用量明显多于Ⅱ、Ⅲ组(P〈0.01),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结论骶管复合静脉联合-七氟醚麻醉不但可以缩短苏醒时间,而且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骶管阻滞喉罩七氟醚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麻醉中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婴儿患者31例,进行按数字法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然后比较分析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1、T2、T3时间段的MAP和HR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在T4、T5时间段的MAP和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后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后Ppeak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在婴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具有损伤较小,苏醒较快,安全性较高的临床优势。

  • 标签: 婴儿麻醉 喉罩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七氟烷吸入辅助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42例下腹部及四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行七氟烷面罩吸入直至患儿意识消失,对上肢手术患儿经肌间沟行臂丛阻滞注入5~15mL罗哌卡因(0.2%-0.375%),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儿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剂量为1ml/kg,加深吸入七氟烷置入。手术中以1.7%~2.4%七氟烷吸入辅助神经阻滞麻醉。对比患者切皮后、术后20分钟及结束前10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患儿切皮后、手术开始后20分钟及结束前10分钟的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七氟烷吸入辅助神经组织麻醉对于短小手术患儿能够有效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烷 喉罩 神经组织 儿童
  • 简介:当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首要的任务是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即有效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得呼吸及循环得以重建,恢复有效微循环,使重要脏器获得再灌注,同时积极保护大脑,为大脑功能的恢复做好准备。但如果建立有效人工呼吸、循环所用时间超过4~6min将发生大脑神经不可逆损害〔1〕。因此要求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重建有效呼吸和循环。胸外按压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讲相对容易,而气管插管则要求较高的技术,若反复插管或者插管过程中耽搁胸外按压,耽误时间,从而降低复苏成功率。为了探索和常规气管插管2种方法,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气道开放 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