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学仅仅是属于西方民族的“西方环境哲学”,而不是普适于所有民族的“一般环境哲学”。西方学者所创造的环境哲学理论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并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构造起来的,因而这种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存在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和困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是对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否定。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理论实质,就是要在自然与人之间作出选择:“到底应该用人去消解自然呢,还是用自然去消解人?”由于二者都以消灭对方为基本的价值指向,因而我们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内部找不到使这两个“中心论”得到和解的任何可能的途径。西方的环境伦理学仍然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架构下,按照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问题,也必然陷入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而是采用“天、地、人”的三分法,通过“道”去解释“天、地、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坚持“德”与“道”的统一性,用“道”解释“德”:“道”是“体”,而“德”就是按照“道”去行“人之事”。“德”,不是由外部强加给个人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通过对“道”的“体悟”而达到“觉”的一种“境界”(觉悟),这种“德”就是“道德”。西方环境哲学要想消除它所遇到的理论困境,就需要从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去寻找新的理论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环境哲学的“故乡”,它对于当代西方的环境哲学

  • 标签: 哲学观 环境哲学的民族性 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缺陷 环境哲学的故乡 环境哲学中国本土化 环境哲学的还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哲学中的形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形式哲学是一个有危险的行当.它既需要得到复兴,也需要增加与其他非形式哲学之间的互动。哲学逻辑中常见的神秘风格必须让位于对形式模型与促进其发展的哲学概念和议题之间的成问题关系的明晰讨论。

  • 标签: 理想化 形式化 哲学 逻辑
  • 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的产物,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列宁哲学与列宁主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简单地将两者相提并论甚至等同,将难免在肯定后者的实践功能中贬低或淡化前者的学理性和理论功能。列宁哲学具有现实中批判的理论品性,饱含辩证中唯物的理论基质,走过了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程。列宁哲学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与俄国现实的结合,又蕴含着俄罗斯民族哲学文化传统。重新关注列宁哲学,有助于我们思考和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引领之路“应当何为”的问题。

  • 标签: 列宁哲学 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俄罗斯民族文化
  • 简介:哲学与现实密切相关,关注前沿是哲学的内在要求。对“前沿”内涵的理解应定位于“新”,“新”不仅体现了哲学在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及体例方面的创新,也体现了当前现实生活的变化,前沿的不断发展为哲学大众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关注前沿不是哲学的终结,哲学只有被大众接受和运用才能彰显其生命力。哲学前沿与哲学大众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前沿需要大众推进,大众需要前沿支撑与引领。目前,我国还未真正实现哲学前沿的大众,不过,推行大众的条件已具备,人们应当抛弃旧有理念,让哲学回归生活,学哲学哲学,逐渐构建起哲学文化,实现哲学前沿大众

  • 标签: 哲学 哲学前沿 大众化 途径
  • 简介: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的“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哲学的“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的“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的控制论的思想倾向与排他性的价值取向,“高贵的野蛮”构成其深层的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已然成为现当代哲学的重大趋势。

  • 标签: 哲学精神 民主化 维度 现代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 简介:法理学名称经历了从部门哲学,法哲学,法律哲学,法理学到哲学的法理学的演变过程,法理学学术问题有描述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和哲学问题三种基本类型;研究法的哲学问题的法理学实际上就是法的世界观的学问,具有人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研究法理学哲学问题的最好途径和最好方法是对历史中的法理学进行理解和解释。

  • 标签: 法理学 哲学问题 世界观 概念 研究对象
  • 简介:哲学的层面对法制现代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法制现代基本内涵的认识和对法制现代进程的把握。人的现代是法制现代的核心与逻辑起点。民众对法律的信仰是法制现代的心理基础。自由、平等、正义是法制现代的价值目标。

  • 标签: 法制现代化 哲学思考 逻辑起点 心理基础 价值目标
  • 简介:<正>经济哲学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它首先发轫于哲学界的呼唤,随后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回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双方大有携手联姻的趋势。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较为一致的结论,但却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果。讨论自身的影响和意义是巨大的、长远的,不仅对哲学自身是一种延伸和发展,而且对扭转经济学界片面追求纯“数理技术”的倾向,启迪、开阔社

  • 标签: 经济哲学 社会转型 哲学贫困化
  • 简介:一、《大众哲学》写作的历史背景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侵占了我东北三省,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动。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城市小产阶级都行动起来要求抗日。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民族的利益,从一开始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面对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镇压人民的倒行逆施,经济凋敝,广大青年失业、失学,生活困苦,思想苦闷,他们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迫切寻求光明的出路。

  • 标签: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攘外必先安内” 国民党政府 中国社会
  • 简介:“变”是中国哲学之核心和特色,体现了其强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而《瓦解》中伊博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变”之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伊博人民对大自然之“变”的掌握与利用,为人处世方面的灵活性和面对外部世界之“变”的态度与行为皆展现了“变”之思想,并与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相契合。“变”作为辩证思维的基础不仅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指导了阿契贝的创作思想和方法。

  • 标签: 《瓦解》 “变” 辩证思维
  • 简介: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大众运动给中国哲学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哲学界对此命题似乎没有过多的思考。实际上这一命题的提法即违背了哲学的本性,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工具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哲学哲学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大众的是哲学知识而不是哲学,与其说“哲学大众”,还不如说是“哲学知识的大众”。

  • 标签: 哲学 大众化 哲学知识 哲学大众化
  • 简介:叶雨婷在1月9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说起那些年哲学的辉煌历史,不少哲学专业老师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那时,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才能进入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韩东晖于199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就读哲学专业。

  • 标签: 哲学专业 功利化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青年报》 社会 折射
  • 简介:国家治理现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事业的重要保障。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的实践基础、核心要义,稳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历史进程,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进而在社会主义现代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核心要义 基本逻辑
  • 简介: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在《狱中书》说:“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这句话仿佛预言了一个时代的到来。20世纪以后,艺术与哲学出现了合流的趋势,西方涌现出一大批“哲理意味”小说家,如卡夫卡、萨特、加缪、西蒙·波伏瓦、黑塞、博尔赫斯……这些作家打通了哲学与文学的界限,为我们贡献出一批优秀的哲学小说。

  • 标签: 哲学化 小说家 中国 围城 致富 英国作家
  • 简介:随着城镇快速推进,乡村教育呈现“逆乡土”趋势,其亲近自然的特色在逐渐削弱。乡村教育“逆乡土”的症结主要在于乡村小学“盲目撤并”带来严重后果,中小学教育脱离自然,乡村教育人才流失,学生缺乏情感关怀和引导,教育陷入“功利”困境。乡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富足的传统文化积淀,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较强的规划可塑性等是乡村教育应该发挥的优势。文章对当前乡村教育“逆乡土”现象进行分析,横向与西方教育进行对比,进而从哲学层面上思考环境对教育不可或缺的影响。基于人本素质和科学教育根植于自然本源的观点,提出恢复学生就近入学,保留乡村学校自然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广纳贤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模式等建议。

  • 标签: 乡村教育 自然科学 文化传统 逆乡土化 哲学思考
  • 简介:摘要:本文区分了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哲学形态,分析了它们研究对象和领域、逻辑工具、理论特征和研究目的的异同。指出中国哲学和希腊哲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及研究目的有同有异,两者的逻辑工具和理论特征差距较大。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哲学形态有着相似性和差异性,各有其特点。

  • 标签: 哲学形态 中国哲学 希腊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