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听觉惊跳反射是机体受到惊吓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保护反射,刺激类型与反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以及刺激与输出反应之间具有短暂的延时性。基于听觉惊跳反射的模型验证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耳鸣模型动物的验证中,此外听觉惊跳反射行为在高级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包括情绪、认知功能和不同类型感觉信息的调控等。本文就听觉惊跳反射的定义、参与的神经通路、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加以阐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接受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9年6月~2022年11月时间段开展针刺治疗研究,共计40例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观察其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听力阈值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听力阈值<54dB分布者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伴听觉障碍患儿接受针刺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病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更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脑瘫 听觉障碍 针刺 听力阈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听觉刺激对其语言发育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手段,而早产儿由于出生时生理发育不完全,其语言发育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早产儿听觉刺激的研究,分析其对早产儿语言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所有对音乐的认知都要以聆听为前提,因此,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也就成了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关注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有效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新课标的实施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基于此,针对小学课堂中学生音乐听觉能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希望能通过此文与同行互相学习交流。

  • 标签: 小学课堂 音乐听觉能力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音乐方面的内心听觉可以说是特殊的一种音乐能力,在不借助任何嗓音表演或乐器表演的情况下,通过思维记忆对音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元素展开准确想象的能力,是在有意、无意和长期的外部音响条件刺激下形成的音乐元素形象多重积累,其中包含和声、音高、旋律以及节奏等,属于听觉的一种表象。

  • 标签: 内心听觉 小学低段 音乐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和声听觉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儿歌伴奏方面。首先,解释了和声听觉能力的定义,以及它与音乐理解的密切关系。然后,强调了和声听觉能力在儿歌伴奏中的作用,包括辨别和弹奏和弦进行、创造丰富的伴奏音色和实现即兴演奏的自由度。接下来,提供了培养和声听觉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包括学习音乐理论和和声知识、进行听力训练和模仿,并鼓励多练习和实践。总结时强调了和声听觉能力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习者通过培养和声听觉能力来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

  • 标签: 和声听觉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 儿歌伴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采用听觉统合训练对患儿异常行为以及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孤独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常规治疗)和综合组(n=41,听觉统合训练),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异常行为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异常行为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综合组患儿各项异常行为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听觉统合训练 儿童孤独症 康复治疗 异常行为 有效率
  • 简介:【摘要】 听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个别化教学方式,采用听觉口语法教导其学习听声音,听懂口语,成为一个听觉的学习者,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公民。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觉口语法 个别化教学
  • 简介:摘要:当前在舞台表演中都需要舞美于视听觉的相互影响和配合才能够最好的发挥出最大的舞台效果,并且视觉和听觉共处于戏剧空间,并且在后期的不断实践中要将二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作为舞台表演,音画声的结合可以更好的将舞台想要呈现的艺术效果传达给观众,更好的提升舞台的表现力。当然,剧场对舞美和音响的影响主观上不能评估好坏,但针对戏剧演出特点设计的专业剧场必然会为视与听的交融提供更加和谐的空间。

  • 标签: 舞美设计 视觉表达 音声效果 相互配合
  • 作者: 夏雯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3-12-11
  • 出处:《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20期
  • 机构:摘  要:内心听觉能力是指一个人对音乐、声音和音调等听觉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涉及到个体对声音的敏感度、声音细节的辨识能力以及对音乐元素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在幼儿时期,正是幼儿对音乐感知的关键敏感期,培养起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内心听觉对于幼儿音乐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 简介:摘要:对于音乐而言,它是一门艺术类学科。而要想更好地学习音乐这门学科,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觉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听觉方面的培养,让他们能够通过聆听来感受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故事。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模仿一些乐器或者演唱者的声音,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本文重点研究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听觉的方法,提出若干建议,旨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 标签: 小学音乐 培养 听觉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21年6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干预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观察组实施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将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和精神状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和精神状态评分分别(20.50±1.85)分、(21.37±1.87)分,高于对照组的(17.05±1.68)分、(18.14±1.60)分,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68.37±10.52)分、(67.39±9.54)分,高于对照组的(61.35±8.29)分、(62.70±8.67)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言语听觉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精神状态和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言语听觉 认知康复训练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其重要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小学是学生音乐素养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可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且这些能力的形成与灵活运用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要想有效发挥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务必要在“听”上下功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听”音乐,以此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夯实基础。

  • 标签: 音乐要素 小学低段学生 听觉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临床表现,针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脑干功能进行判断,为患者的诊断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选择实验时间段为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资料登记有效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共计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内院中接受健康体检的成人共计100名作为对照对象。研究人员在针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记录后,针对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诊断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的各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明显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生状况较为复杂,而在临床上针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研究人员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评价中,能够有助于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对于提高患者的诊疗准确度以及开展后续的治疗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孤独症儿童中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12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入选的儿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人数各有6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单独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儿童则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方案,将两种不同干预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儿童的孤独症行为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管理中,可有效提升儿童的认知行为以及遵医行为,改善儿童的孤独症状,减轻疾病对儿童健康及生活造成影响。

  • 标签: 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结构化教育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体验式玩泥对大班幼儿感官发展的影响,以触觉、视觉和听觉三个方面为例。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玩泥活动中的表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验式玩泥对大班幼儿的感官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首先,触觉方面,玩泥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增强触觉敏感度。其次,在视觉方面,通过观察泥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幼儿能够培养对视觉信息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最后,在听觉方面,玩泥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例如揉捏泥球时发出的声音。综上所述,体验式玩泥对大班幼儿的感官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触觉、视觉和听觉能力。

  • 标签: 体验式玩泥 大班幼儿 感官发展 触觉 视觉 听觉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2 年 12 月 20 例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分为对照组 (n=10) 和治疗组 (n=10)。治疗组给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1次/d,连续治疗10天。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改良国际昏迷恢复量表评分评估意识水平恢复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在指标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并能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