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新回归祖国。陈仪受命为台湾行政长官兼任台湾省警备总司令,负责光复后对台湾的军事接收、日本受降及遣返日俘、日侨等项工作。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上述工作,可谓顺乎民心,附归潮流。但高度的一元化也带来很大的弊端,为“二二八起义”埋下了祸因。

  • 标签: 台湾光复 军事接收 陈仪
  • 简介:抗战胜利之初,中国军队进驻台湾,军邮局所也随同中国军队抵达。但这时台湾省各地的邮局因尚未经中央政府接收,所以邮件上的邮票,乃暂时沿用加盖“中华民国台湾省”字样的日本邮票,惟有军邮局所收寄的邮件一概贴用中华民国邮票。

  • 标签: 邮局 台湾省 中央政府 邮件 抗战胜利 中华
  • 简介:文章简要记录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闽台关系的若干史实:“合福建台湾为-监察区”、福建省政府协助处理“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台童养成所(崇安)”善后事宜、台湾义勇队撤离前后在福建的活动、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反应等。

  • 标签: 台湾光复初期(1945-1948) 闽台关系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台湾光复初期的教育转型,是中华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台湾教育发展的转折,也是20世纪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关键.正确把握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的历史定位,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华民国教育史的认识,可以防止对这一历史进行"孤岛式"的研究.

  • 标签: 台湾 光复初期 教育转型 历史定位
  • 简介: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0周年纪念日。首都各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御侮、共同浴血奋斗的结果。台湾、天津、福建等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纪念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60周年,庆祝这一让所有中华儿女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的伟大胜利。

  • 标签: 台湾光复 周年纪念 人民大会堂 抗日战争 纪念活动 回归祖国
  • 简介: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后的台湾面临着重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重任务。为了加快加深台湾与祖国大陆融合,海峡两岸围绕摒除日据时期殖民教育制度及其影响,普及汉语言文化,开展了教育交流,并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 标签: 抗战胜利 家学 殖民 日据时期 中国 台湾省
  • 简介:本文以许寿裳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许寿裳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许寿裳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与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许寿裳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许寿裳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1945年日本投降,光复时的台湾,语言使用情况十分混乱。1946年4月,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领导推行国语的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所编订的《国音标准汇编》作为地方政府的法令公布。此书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广汉语通语运动的最重要的“物质遗产”,是中国语言学史的珍贵文献。文章介绍台湾光复初期国语推行的简况,叙述《国音标准汇编》的内容梗概,以及魏建功先生等对国语运动的杰出贡献。不忘往史,缅怀先贤是该文的旨趣。考虑到若干文献在大陆或台湾都不经见,故文中对史料多直接征引,并对若干历史记载或考订,或存疑。

  • 标签: 台湾 国语 国语运动 国音标准汇编 魏建功 俞敏
  • 简介: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回归祖国60周年。对台湾同胞来说,1945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自此,台湾人民结束了自《马关条约》以来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50年殖民统治之后,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如当时台湾省首任行政长官、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陈仪在受降仪式结束后的即席讲话中所言:

  • 标签: 回归祖国 台湾光复 抗日战争 纪念 爱国 《马关条约》
  • 简介:《国声报》“南光”副刊在雷石榆和吴忠翰的主持与影响下,秉承文艺大众化的办刊宗旨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强调通俗性与现实性,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传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培养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思想文化接轨,致力于文学新人的教育与重塑,为光复初期台湾新文化的重建做出贡献,实现了当时台湾政治阴霾下的文化突围。

  • 标签: 台湾新文化 《国声报》“南光”副刊 “新青年”
  • 简介:台湾光复初期教育史研究领域,大陆学者起步较晚、成果有限。作为本领域的开拓性著作,吴仁华教授所著《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一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首先,重视核心概念的“周边关系”;其次,材料丰富,论从史出;第三,关照现实。此书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是学术研究服务两岸大学合作与交流、促进两岸教育与学术交流的具体体现。

  • 标签: 吴仁华 台湾地区 光复初期 教育史
  • 简介:1945年8月至新世纪的台湾文学运动,包括官方会议、军方会议、语文政策、民间会谈、原住民文学建构、现代诗运、实验性探索等。这里有统“独”之争,也有与政治关系不大的。正是这一系列运动,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 标签: 台湾文化 台湾文学 文学运动 统“独”之争
  • 简介:2013年2月18日,许寿裳追思会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台湾会馆召开。会议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举办。许寿裳的女儿许世玮向会议发来感谢信。中央统战部领导致词。海峡两岸学者陈漱渝、汪毅夫、陈鼓应、黄英哲、王晓波等,就许寿裳在鲁迅研究与台湾文化重建所做贡献、就"二二八"历史事件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探讨。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报告了馆内"许寿裳文库"的建立情况。

  • 标签: 台湾光复初期 学术报告会 文化重建 许寿裳 追思会 鲁迅研究
  • 简介:光复以前,台湾农业能源大部分是一种自给性的能源消耗.农业动力能源以使用耕牛为主,清代后期逐渐由非商品能源向商品能源转化,出现以买卖牛为主要商品的牛墟.日据时期由于引进良种牛,牛的生产用能逐步增加.台湾农业生物能源绝大多数是使用堆肥、厩肥等自给肥料,日据时期,虽然贩卖肥料逐渐增多,但农用肥料仍以自给肥料为主.

  • 标签: 台湾 农业能源 能源利用 能源开发 肥料
  • 简介: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作为台湾光复初期最著名的文化团体,是民间和官方、外省来台和本省文化人士合力推动的结果,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文协形式上有官方色彩,实际活动由民间推动,其宗旨固然推重三民主义,重点却是"建设民主的台湾新文化"。文协举办的讲演会、系列讲座、恳谈研讨会、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和出版的《台湾文化》等刊物,都着力于文化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受"二二八事件"冲击,文协活跃性锐减,勉强维持。国民党中央机关退到台湾前后,"民主的台湾新文化"已为时势所不容,文协名存实亡。

  • 标签: 台湾光复 文化重建 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
  • 简介: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与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就台湾货币的发行权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陈仪主张台湾光复后,台湾货币应由台湾银行或由中央银行监督台湾银行发行,俞鸿钧则认为应由中央银行发行台湾地方货币.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行政长官公署 发行权 陈仪 行台
  • 简介:1945年台湾光复,了却了中国人民半个世纪骨肉分离之苦,是中国抗日战略战争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但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抗日在收复台湾的斗争中处于什么地位,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利用究竟起了何种程度的作用,仍然有一些不同见解。有些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美国为主力的盟国军队对日作战上,把中国人人在回顾的抗日斗争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对其在光复台湾以及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未能给予恰当评价。历史的事实是,中国人民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单纯的“受难者”,只是消极等等待盟国的大军来报拯救。台湾在沦丧50年后的收复,是海峡两岸人民团结抗敌特别是台湾各族人民坚持长期不屈不挠反日斗争的结果,并得力于国共两党及国民政府、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在抗日、收复台湾问题上整合一致的认识和行动。重温这段历史,回顾和分析收复台湾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对于正确了解台湾光复的原因不无裨益。

  • 标签: 台湾省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 中国
  • 简介:光复初期,为彻底清除殖民主义遗毒,台湾地方当局在基础教育方面除配合教育部推行国民教育外,还实施了一系列民族化的举措,以恢复中华民族固有之思想与意识。该时期,国语运动的推行,使语言这一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得以在两岸间重系;师范教育的发展,为台湾国民教育民族化的贯彻与实施培养了主力;教育交流的加强,促进了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光复初期台湾国民教育民族化的实施,为战后台湾民族意识的培养和民族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发展两岸关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 标签: 光复初期 台湾地区 国民教育 民族化
  • 简介:如果来长春的外地人打听光复路的位置,长春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地方。

  • 标签: 外地人 老百姓 长春 光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