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寿往来书信选寿先生书信留存不多,除了发表在《鲁迅研究资料》14期给许广平的27封信外,还存有约五十封书信,其中多为家书。另外先生还留存了一些鲁迅、周作人、蔡元培、钱玄同等友人的书信,其中以鲁迅的书信为多,这固然是由于他们通信较多,同时也是...

  • 标签: 许寿裳 书信 鲁迅博物馆 周作人 版权继承 北平大学
  • 简介:<正>1909年,鲁迅与先父寿以及其他进步教师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取得了“木瓜之役”的胜利,使学堂监督夏震武被迫辞职。但顽固守旧势力不是通过一次斗争就会退却的,夏震武原是浙江教育总会会长,拥护他的大有人在,在同年的教育总会年会选举中,仍然当

  • 标签: 许寿裳 鲁迅 师范学堂 浙江教育总会 史料 书简
  • 简介:2013年2月18日,寿追思会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台湾会馆召开。会议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举办。寿的女儿世玮向会议发来感谢信。中央统战部领导致词。海峡两岸学者陈漱渝、汪毅夫、陈鼓应、黄英哲、王晓波等,就寿在鲁迅研究与台湾文化重建所做贡献、就"二二八"历史事件等专题,进行了学术探讨。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报告了馆内"寿文库"的建立情况。

  • 标签: 台湾光复初期 学术报告会 文化重建 许寿裳 追思会 鲁迅研究
  • 简介:1925年《京报副刊》举行的“青年必读书”和“青年爱读书”两大征求活动,因鲁迅的答卷顿时激起层层波澜,使得近百年后学界对这一征答活动仍谈论不歇。纵览当年应答的全部答卷,细究其间的曲折勾连,不难发现寿在自己的答卷和随后的文章中,对鲁迅答卷的主张有一种明确的侧应和弘扬。

  • 标签: 许寿裳 读书 青年 鲁迅 主张 《京报副刊》
  • 简介:本文以寿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寿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寿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与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寿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寿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薪尽火传,教泽永怀———寿先生殉难五十年祭●陈漱渝1948年2月18日深夜。台湾省台北市和平东路青田街六号。一位须发皤然的老者在血泊中向右侧卧,被犹在胸,双手伸外。他的右下颚被人连砍三、四刀,肉花绽露,刀痕见骨,脖子几乎分断,仅仅有点皮牵连着……...

  • 标签: 许寿裳 鲁迅 五十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台湾文化 台湾研究
  • 简介:我们台湾也需要有一个新的五四运动,把已往所受的日本毒素全部肃清,同时提倡民主,发扬科学,于五四时代的运动目标以外,还要提倡实践道德.发扬民族主义。

  • 标签: “五四” 战后初期 实践 台湾地区 魏建功 许寿裳
  • 简介:黑暗再一次吞噬了宁静的田野,天地间一片沉默,只能偶尔听见几声低低的呜咽,不知来自何方。浓艳的血色汹涌地弥漫开来,似一阵狂风吹过,那一抹抹血红在空中飘离,竟构成了一张诡异的笑脸。

  • 标签: 《青裳》 高中生 作文 语文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久前,我的一组国画系列作品以其题材的新颖和构思的特异,在国外展览时获得好评,朋友及记者纷纷询问我创作的契机。我实在有点应酬得倦了,特作此文,聊以代答。八九年没有回家乡,那次回去,住在市文联给我安排的宾馆里。每天来访来谈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往往开口求画。我之所以不敢常回家乡,这也是原因之一。画画并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轻松。答应吧,哪来的那许多时间?不答应吧,又怕背一个轻慢乡亲的罪名。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逃走。然而在我提起箱子要走的时候,有人堵住

  • 标签: 系列作品 告诉我 正是时候 月光下 屁股坐 在乡下
  • 简介:在茶色或蓝色玻璃幕墙分割开的都市丛林中.闪烁着一个艳丽的身影,她显露出的色彩斑斓、饱满浓重的重重幻影,迷人而浪漫……是一种气氛,一种向往,一种梦想,一个灵魂。

  • 标签: 玻璃幕墙 浪漫主义 服饰搭配 穿着 色调
  • 简介:爱情本身并不是一个物件,而只是一种偶然的相遇。——但丁一我在这四月的最后一天给你写信。其实前日我才从你的城市回来。城市的名字和你的名字亲密地靠在一起。在我未去的时候、在我的火车一点点靠近它的行程,在我抵达了你的站台的瞬间,所有陌生

  • 标签: 名字 油菜花 城市 爱情 羊毛 想象
  • 简介:在中国诸多古籍中,首见“越”事迹者当推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其称:“(周成王十年),越氏来朝。”但因该书在南宋以后亡佚,明嘉靖年间又出范钦伪撰之《今本竹书纪年》,使其可信性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始撰于西汉伏生(胜)的《尚书大传》中有关“越”的记载反而成了人们常引论的史料。《尚书大传》称:“成王之时,有三苗贯桑叶而生,同为一穗。大几盈车,长几充箱,民得而上诸成王。

  • 标签: 越裳 成王 《尚书大传》 《竹书纪年》 范钦 安南志略
  • 简介:说是今年我这属相犯太岁,估计运道不好,新年正好几天闲,给自己占上一卦,看看卦象咋说。取来大衍之数五十五?还是五十根蓍草?拿掉六根还是一根摆在一旁?还是五十五吧,我喜欢这数。蓍草我当然没有,用的是某次朋友大聚烤肉剩下的竹签,也算是物尽其用。经过三才具备、四时三番的演算,历经三六一十八变,用时六十八分钟,得出一卦,又经“变卦”,终于得到昭告我之运势的那一卦、那一爻,坤卦的六五爻,爻辞是:黄元吉。

  • 标签: 历史文化 皇帝 黄袍 服装
  • 简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一句中“”字究竟应该读什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ang”,有人认为应该读“chang”。

  • 标签: “裳” 读音 《三峡》 郦道元
  • 简介:去世后,关于他与同代文人的关系,引起诸多议论,想来颇为有趣。黄是难得的文章家,一生往来于学界、文坛之间,朋友甚多。钱锺书、汪曾祺都与其有交往,留下的话题牵涉学术史与文学史的神经。其间与汪曾祺的友情,是颇可一谈的。汪曾祺年轻时在上海做过中学教员,工作不遂心,他写信给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希望换一个地方。沈从文觉得他文字好,

  • 标签: 汪曾祺 钱锺书 叶兆言 倚声初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记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