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联合在京召开了2004年至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王文哲会长表示,从统计报告来看,自1995年以来的10年间,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取得了翻两的业绩。

  • 标签: 食品工业 经济运行情况 2005年 2004年 国家统计局 1995年
  • 简介:在重重困难中建团一九四四年春节后不久,在苏北淮海平原根据地的泗沭县北裴圩,一阵震天的锣鼓声,从四面八方吸引来了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象赶集似的。这是淮海地区新建立的一个以演唱平(京)剧为主的淮海实验剧团在这里举行首次公演。那时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文艺团体呢?这是有其一定来由的。原来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因遭日本侵略军的封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使城乡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质生活分困难,文化生活更是缺乏。一九四三年以后,由于反封锁扫荡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以及大生产运动的开展,物质条件有所改

  • 标签: 淮海实验剧团 日本侵略军 抗日根据地 泗沭县 九四 文艺团体
  • 简介:黄河蜿蜒之处的黄土地,金黄的粟黍哺育了黄皮肤的人种,古老的华夏族,就在晋南一带形成。华夏民族的先祖们以其勤劳的双手和高度的智慧,为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威风锣鼓 山西 艺术史 地方志 舞蹈艺术
  • 简介:1治保主任洪义把富农让唤来,让他在草棚子里劈木头煮肉。那两间北屋里,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一些大队干部们抽烟、喝茶、说话。让专心烧火看热气腾腾的肉锅,分显出不听大队干部说话的样子。

  • 标签: 队干部 家族 帽子 挂钟 对联 毛主席
  • 简介:锣在我国起码有2000多年历史,《旧唐书·音乐志》中载:"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域及南蛮……"原来,最早的铜锣也叫铜钹。我国对锣的应用也很早,曾用于礼仪和战争,因此有"鸣锣开道"和"鸣金收兵"之说。后魏前期,我国就有了铜锣。宋代起,铜锣在民间音乐"鼓板"中使用。元代后,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阔。在我国戏曲中也有不少用这种打击乐器。我国的锣音色低沉、浑厚、雄壮。锣面大,音量变化幅度大,敲击时振动延续时间长,一般单击、慢奏、弱奏与中强度击奏效果最

  • 标签: 民间音乐 锣鼓 打击乐器 变化幅度 国戏曲 延续时间
  • 简介:中国锣鼓乐特性探微李真贵中国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从古至今,锣鼓乐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是作为一种音乐类别,它始终伴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不断繁衍、传承和发展,...

  • 标签: 锣鼓乐 击乐器 鼓吹乐 乐器组合 吹奏乐器 拉弦乐器
  • 简介:一、潮州大、小锣鼓的分类作为一个著名的民间乐种、潮州大锣鼓音乐已流传至欧美华人华裔聚居点及东南亚一带如新加坡、泰国以至其它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地区。但是,什么叫潮洲大锣鼓?它有几多曲目和如何分类?它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特点如何?这些恐尚未被世人所知悉。有人说潮洲大锣鼓发源于潮安县今潮洲市,这指的应是以唢呐主秦的大锣鼓音乐才准确。其曲目据说有十八套。我认为应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能收集到的曲目,

  • 标签: 潮州大锣鼓 锣鼓音乐 音乐特点 笛套古乐 乐种 苏锣鼓
  • 简介:青阳腔,系弋阳腔派生出来的声腔,其伴奏乐器主要是锣鼓。本文通过对传统青阳腔锣鼓的组配、用法,锣鼓经的分类与命名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其在赋予青阳腔音乐以鲜明特色的同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江西青阳腔 锣鼓 艺术特色
  • 简介:薅草锣鼓哥歌作为一种歌乐形式,在土家族聚居区流传很广,深受广大土家庭人们所喜爱,它产生于劳动之中,又作用于人民生活劳动之中,与土家人日常生活劳动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这一古老歌乐历史沿革,表现形式、唱腔内容、音乐特点等进行考略,以使人们对定土家族古老歌乐有进一步了解。

  • 标签: 土家族 薅草锣鼓歌 歌乐形式 表演形式 音乐结构 中国
  • 简介:<正>公元前250年,古希腊的数学家丢图写了13卷《算术》书。在这些著作里共有189个问题,60多种类型。更奇妙的是,书中的每个问题都有出人意料的巧妙解答,开动脑筋,就可以启迪智慧,所以后来世人都把这类题目叫做丢图问题。

  • 标签: 丢番图 年龄问题 数学题 诗谜 数法 七分之一
  • 简介:《东记》为明陈第所撰,这是我国记载台湾情状和台湾先住民——高山族生活习俗的最早的一篇文献。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为明代将领、音韵学家、诗人和旅行家。万历壬寅年(1602年)冬,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至东(今台湾)追剿倭寇,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记》,并抄赠沈有容,被辑入《闽海赠言》。《东记》是他利用在高山族寻访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如他自己所言:

  • 标签: 文献价值 高山族 生活习俗 生活情况 实地调查 沈有容
  • 简介: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著有《东记》、《毛诗古音考》等,为明代名将、旅行家和古音韵学家。曾随抗倭名将俞大猷学兵法。明万历初仕于古北口,由戚继光

  • 标签: 东番记 陈第 俞大猷 毛诗古音考 明万历 抗倭
  • 简介:1、锣鼓乐的流布及其传人锣鼓,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从关中平原到陕北荒漠之丘,从人口聚居的大都节列那曲径通幽的巴山深林。凡人迹所在,无不有锣鼓之乐时时萦回于耳,成为人们渲泄情感,发表艺术聪慧的文明象征。锣鼓乐,作为一个最普及最流行的民间乐种,它得益于乡情民俗赋予它以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

  • 标签: 锣鼓经 乐种 艺术生命 清锣鼓 人口聚居 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