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提出这样一个题目,旨在强调这样一个观念:只有强化剧种意识,才能引起戏曲界整体对音乐的重视;也只有重视了音乐发展,才能抓住每个剧种也包括整个戏曲建设的命脉。音乐的问题不全在音乐。音乐问题不能总是只在音乐

  • 标签: 剧种意识 意识音乐 音乐发展
  • 简介:    二、四平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四平调之所以成为了濒危剧种,从剧种创新、培养听众、高校传承等方面对河南濒危剧种的保护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濒危剧种四平调保护发展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标签: 保护发展 剧种保护 河南濒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7-10
  • 简介:    二、四平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四平调之所以成为了濒危剧种,从剧种创新、培养听众、高校传承等方面对河南濒危剧种的保护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濒危剧种四平调保护发展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标签: 保护发展 剧种保护 河南濒危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2-27
  • 简介:    二、四平调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四平调之所以成为了濒危剧种,从剧种创新、培养听众、高校传承等方面对河南濒危剧种的保护与发展作了一些探讨,濒危剧种四平调保护发展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标签: 保护发展 剧种保护 河南濒危
  • 简介:百家争鸣。我们提倡的是畅所欲言,互为交汇,正反共存的艺术态度:我们呈现的是敢于“直面现实”的艺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我们承载的是透过表象引发的理性思考和争鸣。

  • 标签: 批评与自我批评 回归 剧种 音乐 粤剧 百家争鸣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和深化,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从一种对立的中西文化比较转入对自身内在矛盾的深思。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桄桄发展中的历史错位反映了这种深思,而深思的依据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整理汉调桄桄戏曲要素(唱、念、做、舞)的典型特征和理解其文化内涵,既要明确保护什么,又要明确传承什么,并在现实的诸多可能性分析中,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进行选择,

  • 标签: 汉调桄桄 中西文化比较 民间音乐 可能性分析 板腔体 汉调二黄
  • 简介:据文化部最新调查统计,中国戏曲剧种现为348种。这个数字,无论在东方还是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纷纭如繁星的剧种。然而大有大的难处,多有多的困惑,如何认知剧种,如何保护剧种,如何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维系剧种独特的文化价值,如何使之丰富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是文化部门以及从事传统戏剧研究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演出团体绕不开的实际问题。

  • 标签: 戏曲剧种 文化部门 调查统计 文化价值 社会环境 文化生活
  • 简介:湖北地方戏曲主流剧种有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它们不仅是长江流域的艺术瑰宝,更是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主流剧种是湖北地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及艺术品格,其在中国戏曲历史剧坛上占据重要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湖北地方戏曲主流剧种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一、湖北地方戏曲主流剧种及剧团的发展现状湖北素有'戏剧大省'的美称,底蕴深厚的楚

  • 标签: 主流剧种 剧种生存 地方戏曲
  • 简介:中国戏曲从古代迈向现代,经历风风雨雨,其声腔变化有曲牌联套体,亦有板式变化体;其流传范式有"宫廷——文人"范式和"俗野——民间"范式;其剧种变化,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两下锅""随心入腔""改调歌之"成分;其表演和观众的关系,不同剧种中,观演关系多样而复杂。剧种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根据专家统计,1983年全国尚有剧种374个,到了2012年已减至286个,短短30余年,戏曲剧种

  • 标签: 戏曲剧种 板式变化体 曲牌联套体 本色表演 中国戏曲 戏剧学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文艺事业及其丰厚的传统戏曲遗产,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政策:"主张不同剧种、流派、形式和风格应通过自由竞争而共同发展;对待遗产的继承必须采取批判的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在新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并积极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生活的作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改造历史题材的作品。"

  • 标签: 社会主义时代 龙江剧 发展政策 历史题材 传统戏曲 文艺事业
  • 简介:2016年7月5日至8月3日,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北京隆重举行。31个基层院团、26个剧种的精彩演出,为北京炎热的夏日注入了一丝清爽。这次会演既弘扬和振兴了地方戏曲艺术,同时也使得剧种之花在京城华丽绽放,让大家领略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剧种美.窥一斑而知全豹,笔者试图通过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的八场戏,展示众多基层戏曲院团的雄厚实力,

  • 标签: 梅兰芳大剧院 中国戏曲艺术 窥一斑 日至 独自一人 东北人
  • 简介:广东梅州的客家山歌剧,是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客家山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剧种,从50年代到80年代,有过三次走戏曲化道路的良好机遇。

  • 标签: 山歌剧 50年代 40年代 客家山歌 80年代 新剧种
  • 简介:生活环境,风土人情,文化状况不同,很大程度左右着人们的艺术审美情趣,也决定和影响着各种艺术风格的走向。就戏曲而言,北方人粗犷、憨厚,与梆子体系的高亢、奔放非常吻合;南方人细腻、精巧,决定了越剧、评弹的委婉、流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拥有一方文化,一方文化拥有一方特色。我们欣赏京剧,如果听不到韵味十足,明快而具穿透力的京胡声,在看河南梆子时听不到泼辣、苍劲的板胡声,在川剧中没有了高腔伴唱、少了小锣与大钹的铿锵,将会是一种什么滋味。

  • 标签: 剧种特色 唱腔 河南豫剧 河南梆子 京剧 演员
  • 简介:罗罗腔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流传于山西省北部的灵丘县及其周边的浑源县、应县、繁峙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的部分地区。罗罗腔因其唱腔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行进十分流畅,故颇为当地群众所喜爱。2006年,罗罗腔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与沿革关于罗罗腔的源流现在没有定论。有的认为罗罗腔系由弋阳腔演变而成,在清代初叶即已形成。

  • 标签: 罗罗腔 灵丘 浑源县 弋阳 山西省北部 演唱特点
  • 简介:“洪山戏”是滁州、来安、天长一带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剧种,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洪山戏”戏名来源总体上有“洪秀全”说、“红衫”说和“横山”说三种。洪山戏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明清,繁荣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萧条于文化大革命。“洪山戏”与民间“香火戏”、“香火仪式”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 标签: “洪山戏” 戏名来源 形成过程 “香火戏” “香火仪式”
  • 简介:<正>建国以来,在对我国藏区民族戏曲的介绍和零星的论述中,一般都只说有藏戏,或称藏剧。包括1980年问世的新版《辞海》还是说“广泛流行在藏族地区的”只有一种藏剧。其实不然,在我国西部和西南五个省区广阔的藏族聚居地域内,因各个藏区的方言语音不同,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特别是音乐曲调基础不同,以及流布地域和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已经形成多种民族戏曲剧种,如藏族的和门巴族的不同剧种

  • 标签: 安多藏戏 藏剧 西藏 剧种 面具 民族戏曲
  • 简介:戏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其中的地方性剧种,在丰富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爱。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性小剧种及剧团却陷入了生存危机。

  • 标签: 地方性 剧种 剧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
  • 简介:<正>近年来,在广西众多的地方剧种中,又有两个新兴的少数民族剧种,犹如两朵奇葩绽放在民族戏剧的百花园里。一是在广西中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出现的仫佬剧,她以1986年广西第二届戏剧展览会上获奖的仫佬剧《潘曼小传》为发端;一是在广西西部万山丛中的巴马瑶族自治县出现的瑶剧,以198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时参与庆贺演出的瑶剧《格鲁花》为起点。这两个县的戏剧工作者,都矢志要为本民族创造出一个新的剧种来。

  • 标签: 剧目 少数民族剧种 民族性 民族特色 侬智高 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