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固定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伴严重畸形重度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伴严重畸形重度胸腰椎结核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6~65岁,平均39岁。入院时血沉66~128mm/h,平均为89mm/h;18例患者椎体病变范围超过50%;伴有严重腰大肌脓肿16例;5例为结核复发二次手术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后凸畸形 植骨治疗 前后路 联合入路 前路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畸形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实验选取了96例在2009年9月份到2011年5月份在我科室进行治疗强直性脊柱畸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把所有患者打乱分为48例实验组(脊柱后路截骨固定理组)和48例对照组(经椎弓根截骨组),后进行统计比较各组患者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矫正度、矫正丢失、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脊柱后路截骨固定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畸形患者临床效果好,建议在强直性脊柱畸形患者中广泛使用。

  • 标签: 脊柱后路截骨内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畸形椎体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114例脊柱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行椎体后路截骨矫形术,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57例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住院、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7%、78.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畸形椎体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期护理效果佳,其手术耗时少、疼痛轻、住院短,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椎体后路截骨矫形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畸形与截瘫疗效。方法:1996年~2002年4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畸形与截瘫62例,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年2个月,56例患者获访,平均融合时间为3.6个月。骨性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腰段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15°9°,随访时无矫正度丢失;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固定,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减压彻底,有利于截瘫恢复。

  • 标签: 结核 脊柱 内固定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脊柱结核是导致严重脊柱畸形常见原因之一。脊柱结核畸形形成是受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感染时年龄、累计节段数、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以及"脊柱危险体征"等。尽管抗结核药物使用取得了良好疗效,但对于药物治疗治愈脊柱结核患者畸形会继续进展,逐渐发展成为严重畸形。进而出现外观、心理、肋骨-骨盆撞击、心肺功能障碍以及神经脊髓压迫等一些列问题。治疗前椎体丢失高度和"脊柱危险体征"X线征象有助于预测未来畸形发生严重程度。因此,全面认识脊柱结核畸形形成以及尽早根据病变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阻止畸形形成并减少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和迟发性瘫痪发生率。

  • 标签: 结核,脊柱 肌肉骨骼畸形 后凸畸形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 30 例脊柱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术中损伤、选择合适截骨方式、做好围术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技术(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畸形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畸形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9.5±15.0)岁(范围9~78岁)。病变主要累及节段:胸段14例、胸腰段16例、腰段3例。33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截骨治疗策略,20例采用DCVO技术治疗(DCVO组),13例采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VCR)治疗(PVCR组)。DCVO技术将多个畸形融合病椎定义为"病椎复合体",在病椎复合体内进行截骨,两截骨面交汇于病椎复合体前缘,形成截骨处闭合铰链,完全闭合截骨区域使骨-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胸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节段凸角。采用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DCVO组手术出血量(1 315.00±462.57)ml,手术时间(293.00±83.8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5%;均明显低于PVCR治疗组(P< 0.05)。DCVO组术前节段凸角为96.80°±6.32°,术后为29.10°±6.96°,较术前平均矫正67.7°,矫正率为69.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77,P<0.05)。DCVO组矢状位参数:术前TK为96.96°±29.13°,术后为37.15°±4.88°,末次随访为37.00°±3.89°,TK术后矫正59.81°,矫正率为61.7%;术前LL为66.70°±21.21°,术后为42.25°±5.53°,末次随访为41.90°±4.98°,手术前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7,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矢状面脊柱骨盆各参数(除PI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所有术前有神经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核脊柱角状畸形患者,采用DCVO技术治疗安全、有效,与传统VCR技术相比其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结核,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重度脊柱侧后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重度脊柱侧后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理想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类型选择最佳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实施前后固定手术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本医院实施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后路组与前路组,一组归入20例。前路组应用前路固定手术后路组应用后路固定手术,分析两组方案临床指标、临床效果情况。结果:(1)后路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经由手术后,与前路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凸角度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2)后路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经由手术后(95.00%),与前路组患者手术后进行对比(90.00%),其临床效果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前后固定手术均可取得显著效果,对患者产生手术创伤无明显差异,故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入路形式。

  • 标签: 胸腰段脊柱结核 前路内固定手术 后路内固定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胸腰段脊柱畸形效果。方法56例胸腰段畸形患者,均行经后路L1椎体截骨短节段椎弓根固定,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7(2.8~4.6)h,术中平均出血量1980(700—3600)ml。术后凸角由手术前平均54.5°矫正到16.5°,矫正角度38°。随访6~72个月,其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除2例出现下肢麻痹外,其余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L1椎体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脊柱畸形固定可靠,矫形效果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经前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严重畸形手术方法方法运用前路顶椎前移方法治疗少儿脊柱结核畸形5例,对比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矫形效果。结果5名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前脊髓神经症状在术后一段时间均完全消失,无医源性脊髓神经并发症发生。凸角度﹙Cobb角﹚由术前32~55°平均42.2°,改善为术后5~26°平均12.8°;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初期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前路顶椎前移法是矫正少儿脊柱结核所致非僵硬严重畸形可选择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顶椎前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护理。方法选取56例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主弯侧Cobb角平均角活动度、平均角活动度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采取临床强化护理,可促进患者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柱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具体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就诊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两组患者均进行后路全脊椎切除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结果观察组主弯侧Cobb角活动度、凸角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仅为6.67%,而对照组为26.67%,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脊柱侧后畸形患者采取强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侧后凸严重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护理 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