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矫形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方式、做好围期护理与院外指导。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手术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脊柱矫形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脊柱畸形,如强直性脊柱脊柱后凸、先天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退行性脊柱侧后凸、创伤性脊柱后凸等,方式多样,本文就不同式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脊柱畸形 脊柱截骨矫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后路矫形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行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失血量,患儿分为大量失血组(A组,失血量/血容量≥30%)和非大量失血组(B组,失血量/血容量<3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患儿,A组29例,B组79例。两组患儿术前Cobb角、BMI、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BMI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BMI、Cobb角较大、手术时间长、手术节段多是先天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患儿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侧凸 失血,手术 儿童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行后路矫形内固的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行后路单节段矫形内固定。术前根据身高、体重计算患儿的总血容量。住院期间记录患儿围手术期显性失血,术后根据OSTHEO公式计算患儿隐性失血。将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术前Cobb角、矢状面后凸角、矫正的Cobb角及后凸角、手术节段、置钉数量、手术时间、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讨影响围手术期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年龄(7.3±2.3)岁,手术时间(162±56)min,平均3个手术节段,手术矫正率78.4%。患儿围手术期失血总计(568±208)ml,占总体血容量的42.3%,其中显性失血(334±193)ml,隐性失血(234±199)ml,分别占总体失血量的58.8%和41.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obb角、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数与围手术期出血量密切相关。术前Cobb角≥40°、手术范围≥4个节段、手术时间≥140 min的患儿出血量明显增加(均P<0.05)。性别、后凸角度、矫正的角度、置钉数量、术前血常规、凝血等指标与围手术期出血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围期出血量多,其中隐性失血的比例较高;畸形严重、手术节段多、手术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大量失血的风险较高。

  • 标签: 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弯 脊柱矫形 失血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骨科治疗的脊柱后凸畸形的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优化健康教育、肺功能训练、胃肠道准备,术后均予以严密的病情观察、充分有效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1例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结论优化护理是保证患者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严密的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优化护理措施 老年 截骨矫形术
  • 简介:患者创伤后的脊柱后凸畸形通常继发于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和不恰当的手术治疗,可导致重力线前移及脊柱不稳,从而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矫形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的疗效。方法:研究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例数为50例,研究开始时间:2018年1月,结束时间: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矫形治疗,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分析其疗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侧弯角度矫正率。结果:50例患者均治疗有效,有效率为100.00%,患者均行侧弯角度矫正,矫正率为82.56-96.66%。患者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 标签: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疗效
  • 简介:摘要全球2%~4%的青少年罹患脊柱侧弯,其中进展严重的患者需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此类手术耗时长、创伤大、失血失液量多,因此优化中液体管理策略,以避免中液体超负荷或容量不足对发育阶段青少年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策略尚无定论。文章围绕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中的输液及输血策略,包括容量监测指标、补液方式、液体种类、血液保护、输血指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弯 矫形外科手术 术中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Ⅰ期三柱矫形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本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脊髓纵裂分型分为Ⅰ型组(31例)与Ⅱ型组(31例)。两组患者均施行Ⅰ期三柱矫形。比较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术后并发症。结果:Ⅱ型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围期输血量低于Ⅰ型组(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低于术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后路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我院114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行椎体后路矫形,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57例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手术住院、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VAS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7%、78.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后凸畸形椎体后路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佳,其手术耗时少、疼痛轻、住院短,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脊柱后凸畸形 椎体后路截骨矫形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矫形治疗陈旧跟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陈旧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保留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椎弓根(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门齿距气管隆突距离(length of incisors to carina, LIC)及气管隆突距气管导管尖端距离(length of carina to the tip of the tracheal catheter, LCT)的变化。方法记录86例AS行PSO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身高、颈椎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全脊柱最大Cobb角(global kyphosis, GK)以及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 CBVA);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于正中仰卧位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 FOB)通过气管导管测量患者的LIC和LCT。结果与术前比较,86例患者术后身高明显增高,术后GK、CBVA明显减小(P<0.05);患者术后C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术后LIC、LCT均较术前增长(P<0.05)。结论AS患者行后路矫形手术后,气管导管尖端在气管内向声门方向移位,可适当延长气管插管深度。

  • 标签: 气管导管 移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我院对30例患者施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手术,术前、术后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手术2个月出现切口感染,产生窦道,经消炎并对症局部换药,护理中避免剧烈运动,1年后取出内固定物。其余患者预后良好,随诊1~4年未发现并发症,患者及家属均对疗效满意。结论作为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消除其焦虑情绪;加强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养成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的习惯;翻身时脊柱要平直,控制翻身角度;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逆流;鼓励并指导其开展手足活动。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有B型和C型冠状面失平衡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行后路矫形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7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行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的伴有冠状面失平衡D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I)、腰椎前凸角(LL)、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平衡(SVA)。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健康调查问卷简表(SF-36)。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3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60±6)岁,平均随访(31±10)个月。其中B型24例,C型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式、随访时间、术前CI、LL、GK、SVA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B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4°±19°,术后降至19°±7°(t=8.496,P<0.001),末次随访时为19°±6°,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657,P=0.518);C型组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43°±9°,术后降至21°±4°(t=13.537,P<0.001),末次随访时为21°±5°,亦未见明显矫正丢失(t=-0.186,P=0.856)。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冠状面躯干偏移均较术前显著下降,末次随访时维持良好。B型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恢复优于C型组(t=-2.401、-2.659,均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ODI和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伴B型和C型冠状面失衡的DS患者行后路矫形后可获得满意疗效,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伴B型冠状面失平衡的DS患者术后冠状面平衡改善更好。

  • 标签: 退变性脊柱侧凸 冠状面失衡 矫形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总结了36例儿童肘内翻畸形矫形的护理,主要包括给予周密护理,即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石膏护理、营养支持及出院健康教育和随访指导。36例患儿术后肘关节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肱骨外髁突出畸形,无尺神经麻痹表现,肘关节功能正常。重点提出术后的石膏护理与功能锻炼是减少畸形愈合的关键。

  • 标签: 儿童肘内翻 矫形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