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近代早期英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税赋和公共信贷两大制度为核心的国家财政的建成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体制既维护了土地贵族、工商资本家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强固了英国国家政权的财政基础,并在推动英国大肆进行争霸战争和对外扩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 标签: 近代早期 英国 财政体制 近代化
  • 简介:都铎和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在财政收入领域,英国财政完成了从中世纪“王室财政体制向近代议会财政的转变。转变取决于财政收入构成的变化。“王室财政体制财政收入构成主体是国王的正常收入,而议会财政的则是议会税收收入。构成主体的转换以内战爆发为契机,集中发生于复辟时期。

  • 标签: 财政体制 财政收入构成 演变 王室财政体制 议会财政体制
  • 简介:烟农的民谣1995年5月初,在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梵净山下,一条深山沟里一个叫木黄镇的地方,镇里的胡书记,听我以媒体人身份问起烟农的事,随口就给我呛了一首民谣:“一月份发烤烟纸,二月份扯膜纸,三月份撤烟籽,四月份砍竿子,五月份栽烟晒破肩膀子,六月份掰烟芽子,七月份烤烟眼睛熬得像桃子,八月份卖烟求那些大舅子。

  • 标签: 烟农 分税制 愤怒 铜仁地区 梵净山 民谣
  • 简介:<正>乾隆晚年,和珅擅权,他在乾隆皇帝的纵容默许下,对清朝前期所制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法作了一系列更改,对内阁、六部、军机处等衙门进行了改造。正如洪亮吉所言:“内阁、六部各衙门,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坤所更张;谁为国家自用之人,谁为和坤所引进,以及随同受贿舞弊之人,……不能一切摒除。”哪些是成法,哪些是和坤的更张,这本身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分清哪些有利于专制皇权,哪些不利于专制皇权,这是嘉庆皇帝亲政后整顿国家制度首先是整顿军机处有关制度时的标准。

  • 标签: 军机处 军机大臣 清朝前期 军机章京 内阁 衙门
  • 简介:<正>清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世祖福临逝世,年仅八岁的玄烨即帝位,由上三旗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667)七月玄烨亲政,直到八年五月拿问鳌拜,辅臣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史家往往将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八年这段时间通称为辅政时期。如何估价四大臣输政这一领导体制?辅臣鳌拜是在什么条件下专权的?年幼的皇帝在辅政期间处于何等地位?本文就这些问题试谈初步看法。

  • 标签: 康熙初年 领导体制 康熙六年 玄烨 通称为 福临
  • 简介: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青海公共财政系,是完善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青海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围绕构建完善的青海公共财政系,就今后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今后的工作方向进行了论述。

  • 标签: 青海 公共财政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在唐后期经五代到北宋初期财政中枢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中,虽然唐未曾出现以一名重臣主判三司的个别事例,后梁曾设置建昌宫使、国计使、租庸使分担了一部分财政中枢的职权,但总体上看,唐末、后梁实行的仍然是宰相分判三司制。后唐才正式改行一人专判三司制,但专判人选来源有多途,其职衔称号有多种;任命财政最高长官时,“判三司”与充“三司使”是两种不同的正式职街,轮流使用,但宰相被任命为“判三司”之后也可被称为“三司使”。后唐的一人专判财政三司制显示出较高的行政管理效率,故为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初期所继承。与此同时,专判者的权力逐步增强,地位明显提高。

  • 标签: 五代 后唐 财政中枢 管理体制 三司使
  • 简介:十年内战时期税制(1927年-1937年)1927年蒋介石在“四·一二”后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出于发动内战之需要,对统治区各种赋税,针对北洋政府时的财政分割混乱,从体系的划分到征收制度的厘订,曾作整顿,以确立中央和地方赋税体系。1928年8月制定《划分国家收支标准案》,确定中央和省两级税收体制。划分中央和地方税系,当时列为中央税项的有:盐税、海关税、内地税、常关税、烟酒税、煤油税、厘金、通过税、邮包税、印花税、交易所税、公司及商标注册税、沿海渔业税、所得税、遗产税15种,其中有些为拟待实施的税项;列为地方税项的有:田赋、契税、牙税、当税、屠宰税、内地渔业税、营业税、市地税、所得税附加、船捐、房捐、其他收入等15种,也有些属于拟议的税项。

  • 标签: 中国 近代 税制 南京 中央税 北洋政府
  • 简介:根据香港《税务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税可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物业税(PropertyTax),对在香港拥有物业的人士,就物业征收的税项,税率15%。物业用于自住者可以豁免,以出租物业为业者也不是物业税的“应课税人士”。二是薪俸税(SalariesTax),对在香港获得职业职位上的入息或长俸的人士所征收的税项,纳税人根据课税入息除去免税额后,用渐进税率计算应纳的税项,但总数绝不会超过未减去免税额之前入息乘以标准税率15%计算出来的应纳税额。三是利得税(ProfitsTax),对在香港从事商业、贸易或专业获得来自香港的利润的人士,依利润而征收的税项。利得税税率有限公司为16.5%,非有限公司15%。四是利息税(InterestTax),指在香港经营业务,就由债券、物业按揭、动产抵押契据、存款、债务、暂支、年金或持有票据而赚取的利息收入所征收的税项。自1989年4月1日起已废除利息税。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近代 变革 税制 《税务条例》 税率计算
  • 简介: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对重建台湾极为重视,并为此采取了诸多的经营和谋划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日本的长期殖民化影响,稳定了台湾社会秩序.政治上的塑构、经济上的重建和文化上的强化政策加快了台湾与大陆的-体化进程.但是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自身局限,其政策的推行也对台湾社会产生了若干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台湾地区 经营 局限
  • 简介:<正>第二金融一、中国金融的特点中国的金融,也和财政具有相同的特点。就通货而言,中国人把货币当作一种商品对待。中国现在是银货国,银货和行市由银的重量和成色决定,通常是以两来计算。两是斤的十六分之一。但是,各地的两不尽相同。货币的两也有其行市。上海、北京等地两的价值不同,重量也有差异。成色差、重量轻的价格就便宜。此外还铸造辅助货币,50分和20分银币的重量、成色比起一银元的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要轻些、差些,所以要打些折扣(价值)。中国没有象其他国家

  • 标签: 金融机构 外国银行 汇丰银行 中国金融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性质
  • 简介:辽代节镇体制与晚唐五代一脉相承,与宋代节度体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辽代节镇除本州(治州)外,亦下辖支州(属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史·地理志》关于“节度州”统刺史州的说法不够准确,应为“节度使”统州。辽代节镇在行政、军事、财政上直接隶属于中央。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这是唐五代节镇体制与辽代地方分权政治结合的产物。

  • 标签: 辽代 节镇体制 节度使 本州 支州
  • 简介:起始于乾隆二十二年的广东体制是清朝在广州地区的一项针对外国人的体制,海内外学界一般视其为一项闭关的限制贸易体制,但笔者通过对广东体制的再研究,认为广东体制应是一项旨在有效管理外国人的对外政策,其目的在于整肃边境口岸广州的秩序、进而维护中国东南沿海的秩序,而它产生于乾隆二十二年前后的国内背景是清朝正发动着旨在解决西北边患问题的准噶尔战事,由此表明以藩封体制为依据而设定的对外政策往往与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国内政策存在着互动性.

  • 标签: 清代 对外贸易 藩封体制
  • 简介:  2005年,承德县财政局成为首批22个扩权县(市)财政局之一.全局现有干部职工55人,设有秘书股等8个职能股室,收费管理局等4个设在部门机构,财政集中支付中心、政府采购中心等两个局属事业单位,下辖25个财政所.……

  • 标签: 优势推进 县域经济 发挥财政
  • 简介:<正>本年一月,五中全会开会时曾就四中全会以后之财政金融情形详晰报告。自五中全会开会后,财政部依照五中全会决议之第二期战时财政金融计划案及第二期战时二年行政计划案,以及其他有关各决议案综合研讨,拟定“第二期战时行政计划实施方案财政部分”,并附具分期进度表,以为二年间财政部主管重要事项之中心工作,指定主办机关负责人员,分别督饬遵照,依期推进。复严定分期考核办法,以期计日程功,并随时密派人员分赴各地切实考察。截至本年十月底止,除因事实上确有障碍者外,各项工作大多能依照进度表所定限期如期完成。其为进度表所未列而事关重要须克期举办者,亦经分别筹划办理,所有办理情形,业已分条列举,另案送请察核。至于特别重要事项未便公开列报者,以及数月来艰难应付之各种情形,谨再提出特别报告,分别胪举如次。

  • 标签: 财政部 行政计划 金融计划 财政金融 考核办法 金融界
  • 简介:民国初期,如何从事建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革命实行家的黄兴积极投身民国建设,其中尤其对财政予以极大关注,从理财、生财、用财等方面阐述了颇具建设意义的财政思想,对当时政局变化产生一定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探析.

  • 标签: 黄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初 财政思想 政局 探析
  • 简介:税制度是旧制度时代法国君主制国家采取的间接税征收形式,鲜明特征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混合。在这个制度中,国家以很小的物质代价和合法性代价换取巨额收入;但作为私人商业公司的包税所由于承担了部分公共责任、由于旧制度复杂而令人恼火的税制而饱受各方的攻击,并最终在大革命时代被官僚制的税收管理制度取代。

  • 标签: 旧制度 包税制 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 简介:陈独秀晚年对前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过冷峻的思考。他的结论是:斯大林的个人独裁,斯大林对民主的粗暴践踏,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个人心术特别坏”。而在于政体存在严重弊端——最高统治者手中的权力缺乏起码的制约;是独裁制造就了独裁者。而鲍非相反。陈独秀晚年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思考。是独到的,具有前瞻性的。他明确地告诫人们: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权”,离真正的民主自由制度还差十万八千里;不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文明机制。不搭建权力分立、监督、制衡框架,不真正确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言论自由等等具体的制度和程序,社会主义民主必然有其名而无其实,个人集权专断的悲剧便难免重演!陈独秀晚年的这些思考和见解,不仅在20世纪已经得到了验证,在刚刚迈入门槛的21世纪。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陈独秀 社会主义民主 权力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