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日常语言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用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语用学的哲学起源的深入探索,发现语言学与语用学具有共同的哲学根源,因此,在探讨意义的概念以及界定两者的边界时,都必须结合这一哲学背景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互相补充是意义研究的基础,它不仅是当前的重要特征,而且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语用学 语义学 语言哲学 语言转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造定位对造并发症及造还纳的影响 方法:对我科115例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者进行病历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术前定位组,其中术前定位组由造治疗师进行术前造定位。对照组无术前定位。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造并发症及造还纳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术前定位组和对照组相比,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造门诊诊疗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造并发症及造还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造定位能减少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减少患者造维护频率,提高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术前造口定位 预防性回肠造口 并发症 粪水性皮炎 造口还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造定位对肠造患者造适应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由造治疗师、责任护士及手术医生共同进行术前造定位,对照组患者由手术医生根据个人手术习惯以及方便手术,在手术室病人麻醉后术中进行定位。结果:观察组病人造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造适应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造患者造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选择。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期结果:对患者的性别、职业类型、造接受能力、家庭收入、护理效能、每日护理时间、便秘、都是影响造护理能力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以及患者的一些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结直肠造护理能力。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量表对于患者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5.45±6.67)分,(93.05±2.56)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于本院就诊治疗的结肠造患者108例作为此次本次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干预对结肠造患者造能有效调节病人出院时及出院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造患者造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术前肠造定位对于术后造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肠造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患者的造定位是由手术医生在手术室进行,在患者麻醉后术中完成。观察组的患者在手术前通过患者、造专科护士与手术医生的共同参与进行造定位。对比两组术后患者自我造护理能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能够完全自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术前肠造定位,患者术后对造的护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前 肠造口定位 术后 造口护理
  • 简介:内容摘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提问,如果一个概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信服?例如量子为什么是存在的、为什么不算是伪科学。针对此类问题教师的回答颇为不易,毕竟普通生活中,人们是依靠自己的感官来判定物质是否存在的。对此,运用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既科学的可证伪,来回答是有一定效果的。本文即是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 标签: 科学 伪科学 不可见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造患者造护理能力及其效果因素研究。方法:收集某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结肠造患者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干预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4.0%,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的36.0%(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法能帮助结肠造患者处理造,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在这种全方位的护理下,患者既可以更好地恢复,也能提高独立处理造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造口 护理能力 影响因素
  • 作者: 吴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9-27
  • 出处:《大健康杂志》2020年第10期
  • 机构:叙永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泸州  6464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期圆锥角膜接受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胶原交联术(CXL)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基质分界线的特点,并分析基质分界线对交联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69例69眼,所有患者均行CXL治疗,其中经上皮交联组21眼,去上皮交联组48眼;5.4 J能量组25眼,7.2 J能量组44眼。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角膜基质交联反应(基质分界线)的形态及变化特点;记录角膜最薄处厚度(TCT)、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和角膜最大曲率(Kmax)等的变化。结果术后出现基质分界线占63.77%(44/69),未出现基质分界线占36.23%(25/69)。去上皮交联组出现基质分界线占79.17%(38/48),明显高于经上皮交联组的28.57%(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86,P<0.01);5.4 J能量组出现基质分界线占72.00%(18/25),7.2 J能量组占56.80%(2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5,P=0.302)。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基质分界线于术后1~2周时出现,1个月时逐渐汇聚、增强;2~3个月后基质分界线开始变得弥散、边界模糊,并逐渐变淡;4个月时基质分界线基本消失。基质分界线深度可达141~423 μm,平均(263.44±84.22)μ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交联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反光增强,胶原纤维纵横伸展并相互交错,纤维排列呈网状。术后4个月,TCT由术前的(458.69±38.28)μm降至(443.86±36.5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05,P<0.001);有基质分界线组与无基质分界线组术后TCT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4,P=0.100)。术后4个月所有术眼UCVA由术前的0.74±0.37提高至0.6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9);手术前后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6,P=0.319)。有基质分界线组与无基质分界线组术后UCVA和BCVA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65,P=0.949;t=0.346,P=0.730)。手术前后所有患者K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0,P=0.950);有基质分界线组和无基质分界线组术后Kmax变化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9,P=0.464)。去上皮交联组术后TCT变化量明显大于经上皮交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5,P=0.008),2个组间术眼术后UCVA、BCVA和Kmax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角膜瘢痕、感染性角膜炎、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圆锥角膜CXL术后出现基质分界线可能是交联反应深度的标志;去上皮手术方式术后更容易出现基质分界线;2种角膜胶原交联模式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圆锥角膜不同交联方法术后基质分界线的发生与否对交联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圆锥角膜 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胶原交联术 基质分界线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胶原纤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今年该病在本地区有增多趋势。选取医院收治手足病患儿90例,取得一些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观察 患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