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防治和减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往往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做预防回肠手术。学界对预防手术的争议颇多,包括适应证、并发症、还纳时机和还纳方式以及还纳技巧等。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及自身经验,从预防的还纳时机、还纳方式和还纳相关并发症三个方面对还纳技巧进行详细探讨,以提高我们对预防回肠还纳手术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还纳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回肠造口还纳术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简介:预防是暂时肠道转流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肠吻合口愈合、防止肠瘘的发生,或改善患者肠道及机体现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时机[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对16例患者采用"T"型预防回肠,并对关闭和回纳方式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回肠造口 预防性 临床应用 T型 肠吻合口愈合 转流术
  • 简介:作为结直肠吻合口的预防,袢式回肠与横结肠均可有效地转流粪便,减少吻合口漏所带来的危害,适用于具有高吻合口漏风险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患者,特别是接受新辅助治疗者。两种各有利弊。本文总结了关于这两种的大部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袢式横结肠术后的并发症率相对较高,主要包括脱垂、旁疝、伤口感染、还纳术后切口疝等。袢式回肠的主要缺点是高排便量、脱水以及术后肠梗阻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部位等原因,袢式横结肠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结直肠减压,更适用于无法进行肠道准备如急诊手术等情况。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或可有效地减少脱垂等并发症,充分发挥袢式横结肠的优势。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回肠造口术 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回肠末端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的患者资料,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并将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黏膜与皮肤分离、塌陷、脱垂、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和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术 三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回肠患者中应用电话回访健康宣教的效果观察;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预防回肠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电话回访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 标签:
  • 作者: 谢忠士 马君俊 王林 蔡明 刘正 刘骞 王锡山 徐洪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长春13003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 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武汉 430022,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北京100021,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上海20043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预防回肠术后还纳失败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34例直肠癌根治术预防回肠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66例,女性68例,年龄[M(IQR)]62(12)岁(范围:33~89岁)。于2021年7月集中进行电话随访,重点了解患者是否还纳、还纳失败原因及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情况;还纳失败定义为术后超过12个月未能还纳。使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还纳失败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165例患者术后还纳成功,还纳时间为(6.5±2.4)个月(范围:0.9~17.8个月),69例患者还纳失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手术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癌胚抗原、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与预防回肠术后还纳失败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2.270,95%CI:1.150~4.479,P=0.018)、开腹手术(OR=7.249,95%CI:1.977~26.587,P=0.003)、术前血红蛋白<120 g/L(OR=3.092,95%CI:1.566~6.105,P<0.01)、吻合口相关并发症(OR=4.375,95%CI:1.686~11.349,P=0.002)、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OR=7.065,95%CI:2.591~19.264,P<0.01)是直肠癌手术预防回肠术后还纳失败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年龄>65岁、拟行开腹手术、术前血红蛋白<120 g/L的直肠癌患者,预防回肠有还纳失败的风险,应充分评估后进行选择。减少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助于成功还纳预防回肠

  • 标签: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术 造口还纳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评价预防回肠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和有效,回顾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回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手术,并预防末段回肠双腔,术后3月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回肠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保肛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用于低位直肠癌骶前与预防回肠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9.9月~2020.9月这个时间段中开展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病患,选择的研究例数为90例,并都进行骶前和预防回肠护理,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对两组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病患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护理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病患,在对其进行骶前和预防回肠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低位直肠癌 骶前和预防性回肠造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回肠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21年7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接受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5名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本次研究选择回顾研究方案。根据患者是否接受预防,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内包含77例患者并未接受预防回肠,实验组内患者则在术后接受预防。由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术后漏事件进行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漏的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对患者进行预防回肠术,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回肠造口 吻合口漏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在预防回肠患者的护理方面,探究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录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将临床效果(心理状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SAS以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 预防性回肠造口 临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预防是减少直肠癌术后症状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约1/5的预防存在无法还纳即预防永久化问题,超出医生和患者的预期,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预防永久化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原发肿瘤进展、围手术期死亡、肛门功能不良和患者意愿等。导致预防永久化可能的因素包括有症状的吻合口漏、患者年龄、肿瘤位置、新辅助治疗、肛门功能、肿瘤TNM分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以及医院因素等;涉及新辅助治疗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随访期。充分的医患沟通决策、完善的肿瘤评估及患者功能评估、合理的综合治疗策略、细致的手术操作及质量控制和全程细致的围手术期管理等,是避免预防永久化的重要环节。在治疗决策和患者沟通时,须清楚患者的诉求,避免不必要的保肛预期;对预防永久化要充分告知。安全的手术操作、尤其是吻合,是避免预防永久化的关键环节;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值得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预防性造口,永久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回肠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探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回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回肠术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时间从入院时起至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患者相关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回肠造口 生活质量 医护一体化 自我护理 焦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针法回肠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技术优势。方法前瞻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80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回肠手术的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一针法回肠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操作时间、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旁疝、脱垂、回缩等相关并发症指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2.1±0.9)min vs.(15.2±4.6)min](t=-17.510,P<0.05),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回缩等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粪水性皮炎患者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回缩患者0例,对照组8例)(χ2=15.313,42.717,8.889;P均<0.05),在旁疝、脱垂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旁疝患者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脱垂患者2例,对照组3例)(χ2=2.222,0.213;P均>0.05)。结论一针法回肠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较传统方法更具操作优势,而且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直肠肿瘤 一针法 低位前切除术 回肠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防回肠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改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实际作用。方法:将106例预防回肠患者分为常规组(普通护理)、研究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各53例。结果: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而负性情绪评分(SDS与SAS)以及并发症均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预防性回肠造口 医护一体化 负性情绪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理疗对回肠周围皮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肠癌瘘发生回肠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9例使用微波理疗结合氧化锌软膏涂擦,对照组39例单纯使用氧化锌软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1,3,5d的临床效果。结果1d内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3d和5d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理疗在回肠周围皮炎的护理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微波理疗 回肠造口 造口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8例行预防T形肠术病人的观察及术后回访,总结了该新治疗方法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28例急性肠梗阻及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T形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给予健康宣教、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2天。1例回肠行临时缝合闭合后粪便自造漏出,经凡士林纱布覆盖压迫后痊愈。1例出现轻度周围皮炎,经治疗师及时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对急性肠梗阻及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T形肠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肠造口术 腹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回肠末端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9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直肠癌保肛手术后1年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对肠道准备过程实施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同期随机对照组。评价护理满意度、肠道清洁效果及患者肠道清洁后舒适度情况。结果护理满意率、肠道清洁有效率和肠道清洁后舒适率观察组为94.8%(38/39)、100%(39/9)和100%(39/39),对照组分别为82.0%(32/39)、84.6%(33/39)和82.0%(32/39),两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回肠末端瘘患者肠检前实施针对的肠道准备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和舒适度,使患者顺利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电子结肠镜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造瘘 肠道准备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