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食管静脉曲张套术后的护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内食管静脉曲张套的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大大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进一步促进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论针对行内食管静脉曲张套的患者而言,术后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直接影响着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临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20%~55%,占类癌总发病率10%~17%[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5],尤其是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和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ESD治疗的类癌患者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黏膜剥离(ESD)中直视肛管放置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3例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手术,术后采用直视下一次性肛管放置。结果23例患者病灶平均大小2.7CM(1.9CM~3.8CM),平均手术时间56.7min(43min~71min),使用器械数量6.3件(6~9件),住院时间3.65d(2d-9d)。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及穿孔,无消化道不适症状。结论对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方便观察消化道引流液及气体的色、质、量,便于患者排气,增加患者舒适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活检钳 肛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50例)采取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均较少,p<0.05。结论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套扎术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总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 50例)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 50例)采取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均较少, p< 0.05。结论 套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套扎术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总有效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 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 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 20%~ 55%,占类癌总发病率 10%~ 17%[ 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 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 5],尤其是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和黏膜剥离(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我们通过对 2016年 4月 ~2018年 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 ESD治疗的类癌患者 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 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结肠息肉患者行结肠辅助圈套器的高频电切与黏膜切除(EM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80例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于结肠辅助下行经套圈器高频电切予以治疗,观察组行黏膜切除(EMR)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治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治疗中行EMR的治疗,有助于提升一次性治愈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结肠息肉 EMR 结肠镜 高频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精准断流方法进行治疗的配合方案以及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始至2019年3月止在我院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的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共72例,运用精准断流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配合、手术结束后对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观察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结果通过这一治疗护理方式使得每一例疾病患者都得到了成功的止血,整体止血成功率达到100%。在手术正式结束后对疾病患者进行一个月至半年的随访,其中2例疾病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了大量的负重,使身体过于劳累,没有进行合理的饮食,并且在药物的使用上没有遵循医嘱,使得消化道出现大出血导致死亡,其余70例疾病患者在通过该方法进行治疗后,曲张静脉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减轻或完全消失。结论通过运用精准断流的治疗方法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得到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到疾病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最终的康复情况。并且为了能够更加进一步地预防疾病患者手术后消化道再一次出现出血问题,必须要对疾病患者出院以后的相应健康指导以及随访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程度。

  • 标签: 内镜下精准断流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精准断流方法进行治疗的配合方案以及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自 2018年 1月始至 2019年 3月止在我院接受治疗以及护理的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共 72例,运用精准断流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配合、手术结束后对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观察以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并对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结果:通过这一治疗护理方式使得每一例疾病患者都得到了成功的止血,整体止血成功率达到 100%。在手术正式结束后对疾病患者进行一个月至半年的随访,其中 2例疾病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了大量的负重,使身体过于劳累,没有进行合理的饮食,并且在药物的使用上没有遵循医嘱,使得消化道出现大出血导致死亡,其余 70例疾病患者在通过该方法进行治疗后,曲张静脉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减轻或完全消失。结论:通过运用精准断流的治疗方法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问题的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得到了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直接影响到疾病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最终的康复情况。并且为了能够更加进一步地预防疾病患者手术后消化道再一次出现出血问题,必须要对疾病患者出院以后的相应健康指导以及随访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程度。

  • 标签: 内镜下精准断流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护理
  • 作者: 李世元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646100)【中图分类号】R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0-01近年来,各大医疗中心广泛应用内镜检查与治疗,推动了疾病确诊以及微创治疗的开展。依托静脉麻醉技术的发展,日间手术量不断增加,其中最为长见识的消化内镜加的治疗与检查,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术式包含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随之产生的无痛内镜术,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患者能够在浅睡眠的情况下有效的完成内镜治疗与诊断,消除患者紧张、焦虑以及恐惧情绪,不仅可以充分确保诊疗过程的舒适与安全,同时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应的诊疗操作。在无痛内镜技术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对于麻醉以及镇静要求也相应的提升,原则上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诱导平稳、快速;其次,内镜操作进程中呼吸循环稳定;最后,苏醒迅速以及舒适。按照镇静深度的差异性,用于内镜操作的相关镇静方法包含了全麻、深度镇静以及中度镇静。中度镇静指的是患者对轻刺激以及指令依然有反应,不需要进行辅助通气。在深度镇静的时候患者通常很难被唤醒,只会对一些强烈的刺激会产生反应,经常需要适当辅助通气来保持正常血氧饱和量。全麻则是在疼痛刺激的情况下也无法环境患者。因为自主呼吸受到了抑制或者是药物诱导抑制了神经肌肉功能,所以需要采取正压通气。内镜镇静与麻醉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术前评估。和其他手术患者相同,接受麻醉以及镇静的内镜检查患者,需要进行术前评估,部分患者要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补充,对于存在特殊用药史与疾病史的患者,麻醉医师与内镜医师要展开密切的沟通,制定出完善而又合理的麻醉与治疗方案。尤其需要关注的患者包含了以下几种类型。(1)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存在幽门梗阻、胃潴留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患。(3)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肥胖患者。(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存在明显鼻塞、喘息以及咳嗽等相关症状的病患。第二,全麻与镇静的选择。选择何种麻醉方案通常受到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操作难易程度的影响。中度镇静只适用于体质较好,同时操作比较简单的内镜检查患者。对于深度麻醉患者则要密切的关注其生命体征,做好必要的时候进行气道插管的相关准备工作;对于体位相对特殊,同时操作比较困难的患者,气管插管下的全麻依然是有效而又安全的麻醉方案。第三,术前准备。在内镜中心的监护、供氧、麻醉器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黏膜切除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结直肠无蒂息肉 患者 62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 黏膜切除) 与对照组(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各 31 例 ,评估 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并发症率 。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 ,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9.67% )低于对照组( 32.25% ),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与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相比,对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采用 黏膜切除治疗能缩短其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灼伤或穿孔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 结直肠无蒂息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并选择32例实施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时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3个月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止时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时间、3个月再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实施联合组织胶注射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内镜下套扎术 组织胶注射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线圈套治疗妊娠早期合并宫颈息肉出血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妊娠早期合并宫颈息肉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患者行宫颈息肉线圈套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再发阴道流血率以及流产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发阴道流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套中切除的病理标本均提示良性息肉病变。结论线圈套治疗妊娠早期有出血表现的宫颈息肉,方法安全、可行,且有病理排除恶性病变,很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改善妊娠体验,值得推广。

  • 标签: 线圈套扎 妊娠早期 宫颈息肉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黏膜剥离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采用黏膜剥离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符合相关标准并且纳入本研究的最终患者的例数为8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42例,对照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配合围期强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以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黏膜剥离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护理配合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及上鼓室胆脂瘤患者38例,采用鼓室探查+鼓室成形Ⅰ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Ⅱ型、鼓室探查+鼓室成形Ⅲ型、乳突根治+鼓室成形,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阀、气骨导差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气导听阀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具有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中耳及鼓室成形治疗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耳内镜 中耳手术 鼓室成形术 气导听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配合。方法我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应用颅对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3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加强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外科学 颅内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圈套器在腹腔阑尾切除中处理阑尾残端的手术经验与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380例行腹腔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三孔法,脐上缘建立10mm观察孔,耻骨联合上方5~10cm及麦氏点上方1~2cm建立5mm操作孔。在手术困难情况增加辅助孔,位于右肋缘。双极电凝钳电凝分离阑尾系膜,直到根部,阑尾根部圈套器结扎。双手操作圈套器,套时让阑尾处于无张力状态,缓慢加力,边推边观察。结果380例腹腔阑尾切除中,7例中转开腹,2例考虑为回盲部肿瘤,5例残端处理困难,中转率1.8%。373例顺利完成腹腔手术;129例复杂残端,其中发病≤72小时病例中,阑尾位于盲肠后位、肝和浆膜外21例,根部坏疽或穿孔9例。发病超72小时患者89例,均归于复杂组残端;10例行四孔法手术;手术时长(51.3±12.8)min,出血量(18.4±3.2)ml,住院时长(4.6±1.1)天,住院费用(0.95±0.21)万;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0例)、肠梗阻(5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1例),残端瘘(1例),残端瘘患者术后病检为阑尾结核;切口感染1例为中转开腹患者。除1例肠梗阻患者结肠造口外,余下所有并发症均未二期手术,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圈套器在阑尾残端处理中有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结扎满意,不易切割,缩短手术时间,无异物残留,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腹腔阑尾切除中残端处理困难时应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