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浆内皮-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ARDS的患儿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来测量综合指数以及ET-1水平。结果在治疗第5天,两组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T-1(40.09±10.36)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49.13±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状况,降低其血浆内皮-1水平。

  • 标签: 氨溴索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内皮素-1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内皮-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厄贝沙坦用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应用在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厄贝沙坦 ET-1 NO
  • 简介:目的:探讨升降散对内毒素(LPS)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ET-1和N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空白组、对照组(空白细胞+LPS0.50mg/ml)、低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5mg/ml+LPS0.50mg/ml)、中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10mg/ml+LPS0.50mg/ml)和高剂量升降散组(升降散30mg/ml+LPS0.50mg/ml),观察各组ET-1和NO水平变化。结果:升降散作用细胞48h后,内皮细胞在5~30mg/ml范围内对内皮细胞贴壁无明显影响。LPS作用内皮细胞48h后,NOi、NOS、NOS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升降散作用细胞后ET-1、NOi、NOS、NOS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中、高剂量升降散组诸指标的降低幅度较低剂量升降散组明显(P〈0.05,P〈0.01)。结论:升降散能抑制LPS诱导的VECs活性物质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对组织细胞的损伤,以中高剂量升降散效果更显著。

  • 标签: 升降散 脓毒症 内毒素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 简介:作者简介王志学(19793-),籍贯河北沧州,职称副主任医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眼底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功能检验室。摘要目的观察Eales病患者不同分期血浆内皮-1(Endothelin-1,ET-1)水平。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12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104例Eales病患者,本组104例患者都在早晨6点起床,然后空腹,静坐时间为15分钟以上,然后由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处采集2毫升的血液,然后将其注入到40μl抑肽酶和30μlEDTA二钠(含量为75%)的试管中,然后将其混合均匀,然后再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将血浆进行分离,分为两份来进行保存,保存地点为冰箱(温度控制在-35℃)。然后在测试之前,再次在室温环境中将样品进行复融,再次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测定时取上清液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内皮,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药盒,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来进行。结果①新生血管期组患者的ET-1平均值为(2296±799)pg/mL,而新生血管前期的ET-1平均值为(2312±469)pg/mL,两组患者的ET-1平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病程的相关性经过检验,病程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2,P=0750,这充分说明病程与ET-1二者之间没有较大的线性关系,不具有较大的统计学意义。③与年龄的相关性经过检验,年龄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P=0004,这充分说明年龄与ET-1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④男性和女性的比较女性ET-1的平均值为(1932±607)pg/mL,男性ET-1的平均值为(2284±568)pg/mL。这充分说明女性ET-1的平均值要明显低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les病的血浆内皮的水平与分期及病程发展无关。

  • 标签: Eales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脉络宁对CHD(coronaryheartdiseases,CHD)患者血浆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应用脉络宁治疗的CH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未用脉络宁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脉络宁治疗前1-3天及治疗1年时采血,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对照组患者在住院前1-3天及住院后1年时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结果血浆ET-1含量,观察组在治疗前为90.2±20.5pg/ml,至1年时为64.8±11.6pg/ml。对照组在住院前为88.9±18.4pg/ml,至1年时为76.5±13.2pg/ml。两组在治疗前对比无明细差异(p>0.05),至1年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对CHD患者具有调节血浆ET-1含量使其减少的作用。

  • 标签: 脉络宁 冠心病 内皮素-1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水平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0例合并腹水)和15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1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结果;肝硬化(其中20例合并腹水)和15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1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合并腹水患者比无腹水患者增高明显,门静脉,食管静脉宽度随内皮1水平增高而增宽。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可能在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肝硬化 血浆 内皮素-1 临床研究 食管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碱磷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osteocalcin,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的ET-1,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细胞为对照组,刺激48h后观察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的影响。结果:经ET-11,10,100nM)干预后,PDL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皮素-1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黄芪对CHD患者血浆ET-1和血清SOD、NO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2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SOD、NO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论CHD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1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SOD、NO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三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黄芪治疗CHD患者有降低ET-1水平和升高SOD、NO水平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黄芪 内皮素-1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血浆内皮ET)及内皮受体B(EDNRB)含量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A组,选择27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采用ELISA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浆ET-1、EDNRB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结果ET-1和EDNRB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成正相关(r=0.284,P<0.05).COPD组血浆ET和EDNR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这两项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和EDNRB含量与PO2成负相关(r=-0.76),与PCO2成正相关(r=0.75)而与VC和FEV/FVC成正相关(r=0.82,0.76),P均<0.01。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ET-1和EDNRB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病过程,其异常表达可加速病情的发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1ET-1)含量变化。方法: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4h,观察脑与肺病理改变,以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结果:脑缺血组光镜下观察可见右侧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缺氧变性;肺泡隔增宽及中性粒细胞渗入。电镜下观察脑缺血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板层体数量相对减少,结构破坏。脑缺血组血浆ET-1(185.87±32.16pg/ml)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呈增高趋势(38.11±10.0pg/ml)。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肺脏病理改变,血浆ET-1含量明显增高。

  • 标签: 大鼠 急性脑缺血 肺脏 病理改变 内皮素-1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预计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3大致死病因,COPD的进展导致肺动脉高压(PAH),其主要机制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肺血管重塑。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PAH患者血清ET-1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塑
  • 简介:内皮(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效应的血管活性物质。

  • 标签: 内皮素 颅脑损伤 结构 合成 分泌 调节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与内皮 1(ET1) 水平的影响 。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6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 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及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 有效程度。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失程度,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且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内皮生长因子对比和内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能够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内皮素 1(ET1) 影响 应用效果
  • 简介:我们对肿瘤坏死因子(rTNFα)、重组白细胞介-6(rIL-6)、内皮-(Endothelin-1ET-1)在肝坏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SpalgueDawleg大鼠,体重140~200g,由上海西普尔地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供给。

  • 标签: 肝坏死 TNF-α 肿瘤坏死因子 RIL-6 实验动物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内皮1(ET-1)水平及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日至2018年11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84例骨肉瘤患儿、67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及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ET-1水平,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的血清ET-1水平的影响因素。ET-1在预测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45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随访18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血清ET-1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临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结果骨肉瘤肺转移组血清ET-1水平97.23(65.13,134.98)ng/L显著高于骨肉瘤组60.21(43.12,74.63) ng/L和健康对照组34.45(12.01,63.0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71,-4.9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双侧肺(OR=3.449)、肺转移灶数量≥3个(OR=3.449)、肺转移灶平均直径>5 cm(OR=6.501)及合并肺外部位转移(OR=4.369)均是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血清ET-1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发现,ET-1预测骨肉瘤患儿发生肺转移的临床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41),当截断值为94.27 n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92.6%。生存分析显示,ET-1水平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预后有关,ET-1水平越高,预后越差(OR=3.287,95%CI:1.119~9.547)。结论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ET-1水平显著升高,ET-1可作为骨肉瘤有无肺转移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高水平的ET-1可能与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肺转移 内皮素-1 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前后血浆内皮-1(ET-1)、血管紧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10例,削除不合格者n=8),对照组给予40mmHg无效加压,实验组给予200mmHg有效加压,两组患者均按双上肢1次/d进行缺血预适应治疗。分别在脑梗死后1w且RIPC治疗前、RIPC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结果两组均有8例纳入后续研究,两组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ET-1水平为(64.64±7.00)pg/ml,较治疗前(91.64±10.43)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86.51±10.22)pg/ml,较治疗前(97.35±9.27)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54.40±8.74)pg/ml,较治疗前(95.14±54.40)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为(34.47±4.32)μmol/L,较治疗前(26.52±5.99)μmol/L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的失衡状态。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