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相关问题。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100例进行输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检验流程来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对观察组50例患者则是采取对输血环境进行质量控制,对输血各个流程进行质量检验。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输血检验流程后,患者输血情况、输血发生传染病几率和医疗纠纷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对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因输血发生传染病和医疗纠纷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输血患者进行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有助于减少患者由于输血而传染疾病情况,从而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说明对需要输血患者输血检验流程进行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输血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控制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未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对照组。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控制,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样不合格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输血检验流程 环节质量控制 输血意外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1《临床输血检验》杂志是我国第一本融输血检验为一体科技期刊。刊号:CN34-1239/R。本刊以各采供血机构、输血相关单位、医院检验科及从事采供血相关业务(含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实验研究、临床输血研究、临床检验研究、调查研究、实验技术与方法、质量控制研究、实验仪器与试剂评价、血液管理、经验与交流、个例报告、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临床输血 杂志 稿约 血液管理 采供血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及时、安全、有效。方法选取临床上申请输血患者血液标本资料600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检验出9例不合,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3例,假阳性5例,青霉素试验阳性2例。对输血不合受试者分析发现,青霉素试验阳性者2例,抗筛阳性者1例,既往输血史4例,妊娠史4例。未出现一例输血安全医疗事故。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严格控制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必要前提,可以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传染病及医疗事故发生率,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实验室质控也愈发引起人们重视。然而在一些基层医院开展实验室质控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些,笔者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办法。

  • 标签: 实验室 质量控制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我院自2013年开始在输血检验中运用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别收集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前后500例申请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运用前,职业暴露、配血问题、输血前后未消毒、输血传染病问题发生率分别为4.8%、7.4%、5.2%、7%;血型实验室质量控制运用后,上述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到0.6%、1%、0、0.4%,前后比较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要严格把好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关,尤其是要认真做好输血交叉配血试验,这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基本。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检验常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避免问题出现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输血检验出现问题200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常见问题,并对问题出现原因进行探索。结果输血检验中常见问题有输血同意书漏签(14.0%)或项目填写不完整(13.0%)、输血指征不明确(11.5%)、输血前无传染病检测记录(11.%)、病程中无输血反应记录(12.5%)、病程中无输血记录(13.5%)、输血过程中护理记录不规范(12.0%)、输血后缺乏疗效评价(12.5%)等问题;造成输血检验问题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操作不到位(26.0%)、医护人员缺乏对输血检验全面了解(28.0%)、需要记录信息了解不全面(31.5%)以及其他原因(14.5%)。结论输血检验是医院中非常重要一个部分,需要有完备检验和熟练操作,才能够保障输血检验准确执行。输血检验中容易出现问题较多,多是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输血检验 常见问题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对再生医疗器械全程质控管理。方法按照相关操作标准认真执行医疗器械操作规范,对回收、洗涤、包装、灭菌、监测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质量监控管理,对其质控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认识。结果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后,回收不合格率、洗涤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灭菌不达标率、物品摆放差错率以及对包装质量不满意大小分别是0.50%、0.50%、1.00%、0.04%、0.03%、1.00%,和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前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全程质控管理,不断改善相关管理方式,能够更好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再生医疗器械高效率使用,从而实现有效医疗感染控制,提升医疗保护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再生医疗器械 全程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可靠测定结果,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简称室内质控)是一个重要环节。其控制着自吸取样本至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个测定过程,是保证高质量操作必要措施。向患者提供报告所有定量测定项目的实验室必须开展室内质控。本文主要分析了开展室内质控准备工作以及质控系统构建,最后提出了质量监管意见。

  • 标签: 临床检验 定量测定 室内质控系统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全员参与式护理质控模式是通过护理质控组更好为患者提供卓越护理服务。方法引导一线护士主动参与护理决策与管理过程,有助于护士实施自我管理。结果共同参与文化氛围,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共同体。结论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及责任意识,织管理构架,为护士创造平等与合作工作环境.

  • 标签: 护理质控 模式 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及试剂使用研究,以最大限度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我院在2014年4月开始实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行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差错事件发生率及差错事件诱发因素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实行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后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5%,实验组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质控管理及试剂使用研究,有利于提高生化检验准确率,减少差错事件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质控管理 试剂使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效果。方法取我院住院治疗输血患者50例进行抽血检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50例进行抽血检测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检测方法,予以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检测正定型率与反定型率。结果观察组正定型率100%、反定型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效果明显,安全性、准确性更高,并且具有较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检验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临床住院申请输血患者660例,给予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后以DiaMedIgG卡交叉配血,得出临床配血受阳性检出者影响。结果经过抗体筛查,24例患者标本被判定为阳性,阳性率3.64%(24/660)。阳性标本鉴定,Rh系统、MNSs系统、抗-A1、Lewis系统、Kell系统分别为58.33%(14/24)、16.67%(4/24)、12.50%(3/24)、8.33%(2/24)、4.17%(1/24)。交叉配血操作,患者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结论临床输血中,做好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溶血性输血反应控制可起到明显作用,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数学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09年以来388例受血者及供血者同时采用低离子凝胶技术和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盐水法,388例受血者结果呈阳性为3例,阳性检出率为0.77%;采用低离子凝胶技术388例受血者结果阳性为9例,检出率2.32%,况且盐水法所检出三例显微镜下红细胞可看见3-4个凝集或呈断链状排列,而低离子凝胶技术检出9例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红细胞有可见凝集。结论低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着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结果明显,准确性高灵敏性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低离子凝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在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后,产生临床价值。方法对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80例健康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盐水法检验。观察组采取凝聚胺技术检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在抗体检验中,观察组血液标本中显示抗-D、抗-C、抗-c均为较强凝聚。抗-E、抗-e为强凝聚。对照组血液标本显示抗-D、抗-C、抗-E、抗-e均无凝聚。p<0.05,其次,观察组检出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凝聚胺技术后,10秒内有21例非特异性消失,占52.5%,20秒内有19例非特异性消失,占47.5%。但是,3分钟后,特异性凝聚均未消失。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后,比盐水检验特异性、灵敏度更高。同时,该检测方法操作方便,可以得出准确检测结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输血 检验 凝聚胺技术 临床价值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