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阳性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尿素 免疫球蛋白M 假阳性反应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分析老年人梅毒阳性偏高的原因,并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6月~ 2020年 5月前往本院进行梅毒检验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 45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随后选择 2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均实施血清经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阳性患者在开展 TPPA实验进行复查,分析检验准确性。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和阳性率分别为 7.6%和 2.9%,对照组为 4.0%和 0.5%,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究其原因,则与患者的年龄增高有一定关系。结论:采用老年人梅毒抗体容易有假阳性表现,其受到基础疾病、相关螺旋体等因素干扰,需要进一步展 TPPA实验进行确认。

  • 标签: 老年人 梅毒假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对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作者所在医疗组经治的55例怀疑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中99mTc-MIB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99mTc-MIBI阳性阴性共计11例,定性诊断为非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阳性4例,分别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甲状腺腺瘤1例,颈部异位胸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阴性5例,分别为甲状旁腺癌1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直径较小的甲状旁腺腺瘤1例,甲状旁腺腺瘤囊性变1例,甲状旁腺非典型腺瘤1例;定性诊断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99mTc-MIBI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其中1例1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310.5 pg/ml升高至887.4 pg/ml,最终于前上纵隔发现异位甲状旁腺腺瘤并切除。另一例42个月后由阴性转为阳性,PTH由161 pg/ml升高至350 pg/ml,最终于右侧胸锁关节后方(Ⅶ区)发现异位甲状旁腺并手术切除。我们认为甲状腺背侧肿物往往需要与甲状旁腺肿物鉴别。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定性诊断为阴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阳性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为其他疾病导致的阳性。若定性诊断阳性,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辅助定位。部分定性诊断为阳性的、99mTc-MIBI定位诊断为阴性患者随着时间迁移,99mTc-MIBI可由阴性转为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特异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新增的临床确诊手段,但是目前出现了较多的阳性问题。本文将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IgM和IgG抗体检测出现阳性的原因,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抗体阳性结果。临床上需要明确,尽管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减少IgM和IgG抗体检测的阳性,但无法完全避免。特异IgM/IgG抗体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的动态检测,才能够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情况下可靠的确诊标准。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假阳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了解综合医院 HIV检测结果阳性者告知现状、告知规范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为 HIV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 HIV传播,将 HIV阳性结果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告知的对象、时间、原因、告知方式均是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降低其高危行为风险,需采用合适的告知方式。本文就综合医院 HIV阳性结果告知规范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HIV阳性 告知规范 相关问题 影响因素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调查显示:从2013年末到2018年末艾滋病人数由3430万人增加到3790万人,携带者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我国的艾滋病例从2013年的80.9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125万人,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报告存活的感染者有95.89万人。针对目前艾滋病的传播进行研究,主要表现为性传播,其他传播的途径已经基本阻断或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何早期诊断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免疫印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后经研究证实引起该肺炎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19-nCov的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必要指标之一,但最近中日友好医院出现的"三阴"病例,以及杭州报道1例7次核酸检测前6次均为阴性的病例,导致临床医生对2019-nCov核酸检测的价值产生了很大的质疑。本文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开展的3 000多例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进行梳理,深入分析阴性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并探讨其解决对策,呼吁公众理性认识核酸检测。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核酸类 聚合酶链反应 假阴性反应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检测的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于2017年7至2019年9月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micropaticle immunoassay, CMIA)检测的1050例梅毒抗体弱阳性血清标本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及免疫胶体金法进行复检,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对于S/CO值在1.01~9.21之间样本,随着化学发光S/CO值的增高,其与TPPA法与胶体金法的阳性符合率逐渐提高。对于S/CO值在1.01~2.00之间标本,CMIA法与TPPA法及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55%和37.10%,经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syphilis antibody western blot,TP-WB)验证后,CMIA低值样本的阳性预测值为32.38%。CMIA法S/CO弱阳性人群中,≥70岁老年人群与<70岁人群TPPA复检阳性率无差别(χ2=2.874,P>0.05)。结论CMIA法筛查梅毒抗体S/CO低值的样本,阳性预测值较低,复检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制作的12 130例临床标本,并进行微生物检验;将2018年6月至12月的6 006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作为对照组,其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1 746例,血液培养标本1 133例,分泌物标本1 617例,粪便(尿液)标本1 510例。2019年1月至6月的6 124例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作为研究组,其中标本类型包括:呼吸道标本2 453例,血液培养标本938例,分泌物标本1 129例,粪便(尿液)标本1 604例。两组临床标本主要包括: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和分泌物标本、大便标本和尿液标本。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标本的结果阳性率,总结结果结果研究组呼吸道、血培养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3.0%(319/2 453)比15.8%(276/1 746)、5.3%(50/938)比8.0%(91/1 133);均P<0.05];研究组分泌物、粪便(尿液)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7.3%(195/1 129)比17.4%(282/1 617)、14.5%(233/1 604)比18.2%(275/1 510);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常规的微生物检验,其主要是利用阳性率表示检验结果,为临床上诊断以及判断患者所患疾病以及治疗状况提供参考依据,为避免在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期间,所得出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就应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遵循检验规范以及在操作中应符合检验的标准要求。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特异性,探讨阳性的干扰因素和避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6日至4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清:(1)健康对照组120例;(2)病原感染组139例: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42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7例、梅毒抗体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12例、风疹病毒抗体阳性12例、EB病毒抗体阳性8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患者血清各15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2例;(3)内源性干扰组242例:血清总IgM升高20例、IgG升高20例、总补体升高15例、甲胎蛋白升高9例、类风湿因子正常组(≤20 IU/ml)84例和升高组(>20 IU/ml)94例;(4)孕妇和肿瘤患者组126例:包括孕妇、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4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2019-nCoV核酸,阴性样本且患者排除2019-nCoV感染的纳入抗体阳性研究。用A、B、C 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2019-nCoV抗体,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试剂检测健康对照血清2019-nCoV IgM和IgG的阳性率为0和0.83%(1/120),B试剂阳性率为4.17%(5/120),C试剂无阳性。3种试剂检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阳性率均为1/12,B试剂在丙肝抗体阳性血清的阳性率为7.41%(2/27)。B试剂在血清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和升高组阳性率分别为9.52%(8/84)和54.26%(51/94)(χ²=40.05,P<0.001);A试剂和C试剂在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均无阳性,升高组各有3例IgM/IgG抗体阳性。A、B、C试剂在总体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55%(3/548)、4.20%(23/548)、0.73%(4/548)。结论不同试剂盒的特异性差别较大,高类风湿因子是导致B试剂盒阳性的主要因素,使用高纯度的抗体和适当的阻断剂有助于提高其检测的特异度。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胶体金 色谱法, 亲和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结果,对比阳性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申请输血患者 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供血者全部都是无偿献血者。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配血,对比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时间和阳性结果结果:经研究发现,配血时间凝聚胺法比微柱凝胶法耗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法的阳性标本检出率高于凝聚胺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方法,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时间长,可以应用在有充分时间的配血场合;凝聚胺法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应用在急诊配血中。但是两种配血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临床中需要继续改善。

  • 标签: 交叉配血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阳性结果 配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微生物检验标本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处于2019年6月-2019年12月这一时间区间的标本为观察组,处于2020年1月-2020年6月这一时间区间的标本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标本的阳性结果评分。结果:试验结束后,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和创口分泌物阳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液阳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评分进行对比,有利于了解临床微生物检验情况,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游离胎儿DNA(cff-DNA)产前筛查技术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cff-DNA产前筛查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而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2 398例单胎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羊膜腔穿刺术后,2 398例羊水标本均采集羊水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检测,其中359例提示其他染色体异常标本同时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分析。结果2 398例孕妇cff-DNA产前筛查提示21三体987例、18三体351例、13三体135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异常566例、其他染色体异常359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21三体826例、18三体213例、13三体17例,性染色体异常221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6例,检出率分别为83.69%(826/987)、60.68%(213/351)、12.59%(17/135)、39.04%(221/566)、7.24%(26/359)。QF-PCR检出三体核型1 046例、性染色体异常188例,检出率分别为99.05%(1 046/1 056)、85.07%(188/221)。359例其他染色体异常经SNP array检测,有64例与cff-DNA筛查结果相符,检出率为17.83%(64/359),较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出率提高10.59%。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是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金标准”。QF-PCR技术可作为常见三体和SCA异常的辅助检测技术。性染色体嵌合体发生率较高,应警惕漏诊。cff-DNA产前筛查提示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时建议首选SNP array技术验证。

  • 标签: 产前诊断 基因检测 染色体畸变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灭活处理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弱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1至2月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同浓度的3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采用不灭活处理和56 ℃ 30 min水浴、56 ℃ 60 min干浴及60 ℃ 30 min干浴3组灭活处理方式对鼻咽拭子保存液标本进行病毒灭活,提取RNA,然后3种商品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试剂分别进行检测,用循环阈值(Ct)评价病毒灭活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影响。结果灭活前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23.28±0.28、25.25±0.25、28.93±0.44、32.06±0.47、35.20±0.38、32.89±0.38、36.24±0.23、33.30±0.46,灭活后ORF1ab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3.60±0.20、27.29±0.30、31.83±0.51、37.41±0.46,灭活组2:24.25±0.34、27.18±0.42、31.84±0.61、34.99±1.01、34.89±0.45,灭活组3∶23.37±0.17、26.89±0.52、32.05±0.50;灭活前N基因Ct值分别为24.38±0.09、26.64±0.11、30.35±0.12、33.29±0.33、36.93±0.11、34.50±0.12、35.63±0.12,灭活后N基因Ct值分别为灭活组1:24.66±0.11、28.52±0.14、32.71±0.14、37.00±0.13,灭活组2:25.41±0.10、28.79±0.15、33.29±0.28,灭活组3:23.37±0.11、28.68±0.11、33.54±0.13、37.18±0.23。灭活前后扩增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1.416;N基因:t=-1.379,P均>0.05),3组灭活处理组间Ct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ORF1ab基因:t=-0.460;N基因:t=-0.132,P均>0.05)。但不同稀释倍数下的灭活组(1,2,3)与未灭活组Ct值比较,未灭活组和灭活组(1,2,3)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稀释:ORF1ab Ct值:未灭活组:25.25±0.25,灭活组1,2,3分别为27.29±0.30、27.18±0.42和26.89±0.52,t(ORF1ab)=-7.327,P<0.01;N基因Ct值:未灭活组:26.64±0.11,灭活组1,2,3分别为28.52±0.14、28.79±0.15和28.68±0.11,t(N)=-19.340,P<0.01。100×稀释:ORF1abCt值:未灭活组:28.93±0.44,灭活组1,2,3分别为31.83±0.51、31.84±0.61和32.05±0.50,t(ORF1ab)=-9.462,P<0.01;N基因Ct值:未灭活组:30.35±0.12,灭活组1,2,3分别为32.71±0.14、33.29±0.28和33.54±0.13,t(N)=-18.583,P<0.01。灭活后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下降,未灭活组阳性检出率(7/11、8/11、5/11)和灭活组(灭活组1:4/11、4/11、3/11,灭活组2:3/11、3/11、3/11,灭活组3:3/11、3/11、2/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0,P<0.01),不同灭活组之间(灭活组1:4/11、4/11、3/11,灭活组2:3/11、3/11、3/11,灭活组3:3/11、3/1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3种试剂阳性检出率比较(试剂1:7/11、4/11、3/11、3/11,试剂2:8/11、4/11、3/11、3/11,试剂3:5/11、3/11、3/1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5)。结论病毒灭活处理会使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降解,导致检测Ct值增加,使低浓度标本出现阴性结果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病毒灭活 核酸类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胃癌依然是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随着对胃癌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发现了一类EB病毒(EBV)感染的胃癌患者,经研究发现EBV阳性胃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不仅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畸变,而且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好。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用免疫疗法治疗EBV阳性胃癌,有效率非常高。文章将对近年来EBV阳性胃癌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EB病毒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ANCA阳性肺血管炎 临床主要表现。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总结所有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实验室、CI检查结果,分析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50例 ANCA阳性肺血管炎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发热、胸闷气喘、咯血、痰中带血以及肾受累等症状,其中,发热症状最典型,占比78%,其次为咳嗽、咯痰,占比 64%; 44例患者核周型 P-ANCA呈阳性;有 39例患者抗原特异性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MPO呈阳性,其他 5例胞浆型 C-ANCA、 5例均抗原特异性蛋白酶 3抗体 PR3及 11例合并有抗核抗体 ANA,均呈阳性。 结论:ANCA阳性肺血管炎患者的检测缺少无明显特征,因此,还需对其行进一步甄别诊断。

  • 标签: 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HPV阳性口咽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其他头颈部鳞癌相比较,它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预后。最新的UICC/AJCC第八版TNM分期已将HPV阳性和阴性口咽癌分别进行了独立分期。2018年美国病理学院和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头颈部肿瘤HPV规范化检测共识。在治疗上,通过不同途径对HPV阳性口咽癌采用低强度治疗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数据。

  • 标签: 口咽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低强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