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兼从文字、词义、词汇发展角度剖析文字假借现象,认力以借字的声韵表示本字的语源假借是一种特殊、有规则的假借,这种假借反映了汉语史上语源不断分化、单音节新词不断增生以及两种原始性语义(本义、语源)在词汇发展中合流的大势。

  • 标签: 语源义 形借 分化 孳乳
  • 简介:作为'六书'之一的假借,在汉字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起过颇大的作用。虽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属造字法的范畴,但它一方面促进了新字的产生,如'其'原为'箕'的本字,借为代词和语气词后,为区别词义,便另造一个'箕'字来表示;另一方面,它还具有免去造无数无用字的省俭功能。对于假借这一汉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自东汉许慎为其下定义以来,研究者接连不断,但由于看法不同,分歧叠出。象明陆深、清朱骏声及今人丁

  • 标签: 汉字发展 造字法 假借字 下定义 朱骏 依声
  • 简介:前人对假借的研究,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如清人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就是研究引申、假借富有创造性、很有价值的代表作。其后,学者们一直研究着古籍中的假借问题,不断获得新成果,为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也有言之不当,或语焉不详,有待后人“共补前人之阙”。于是,不揣浅陋,就读书之所得,以尝试的态度,草就本文,抛砖以引玉。

  • 标签: 说文通训定声 不揣浅陋 旁纽 朱骏 借声 假借字
  • 简介: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

  • 标签: 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通假
  • 简介:摘要假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也是学界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假借的研究,最早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到目前为止,成就显著,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假借的定义、假借的分类两个方面展开,希望给读者启发。

  • 标签: 假借 定义 分类 方法
  • 简介:假借"是"六书"中争论仅次于"转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针对古今学者就"假借"各种不同解释来谈自己看法,在论证例字"令长"与定义密合而非误例之后,从"字"为形音义的统一体、假借字引申之源出、"转注"皆由初始字加形符或声符而成新字和假借字被作为他字字符而形成的同源字四方面,论证"假借"是产生语词符号的造字法。

  • 标签: 假借 造字法
  • 简介:段注中有些标示"假借"或"借"的地方并非指一般汉字的音同音近的假借,而是属于词义的引申.将其称为段注的假借引申,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类讨论,说明"假借引申"与段注所说的"严人、物之别"的转移引申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以"假借"或"借"指称词义引申是段注的条例之一.

  • 标签: 本义 假借引申 汉字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词义
  • 简介:汉字假借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性质、历史地位、产生原因、使用状况、对汉字系统的影响都很不相同,有必要进行历时考察。先秦汉字假借的实质标示了汉字表音化的运动方向;东汉以后假借衰落,形讹字、类化字必须与文字假借严格分开;唐代民间手头字中的文字假借是真正意义的写别字,与先秦假借性质不同。进行假借性质的历时考察,有利于科学理清汉字发展的趋势、准确判定汉字的性质、科学展示汉字发展的历史,帮助典籍的阅读和理解,并为现代汉字简化、文字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汉字假借 历时考察 汉字性质 汉字史
  • 简介:从传统汉字构形理论的基础、先民造字的思维模式和汉语造字的初始事实出发,可阐释“转注”、“假借”造字的真谛。它们都是先民在造字过程中,思维着眼点由单纯便于“目治”,注重形体,到兼重语音与形体过程中萌生的一种造字模式,具有思维的共式,尽管它们客观上存在着先后相承关系,但都依据了循音达意的原则,当属同种造字法则

  • 标签: 转注 假借 六书 造字法
  • 简介:段玉裁在《说文·叙》注中将“引申”与“假借”相联系,在注释中又用“引申假借”术语。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段氏“引申假借”揭示了的“无字者皆得有所寄而有字”的“异义同字”现象,与黄侃“造字之假借”所指相同。

  • 标签: 段玉裁 引申假借
  • 简介:黄季刚"用字之假借"指经典文献用字时依据声音条件形成的字的借用现象。它使文献中字词关系复杂化,是经典文献阅读的一大障碍。双声叠韵和语词用字是假借字的两种特殊类型。

  • 标签: 黄季刚 假借字 本字
  • 简介:《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

  • 标签: 假借字 “非” “是”
  • 简介:<正>假借是汉字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唐兰曾经指出:“‘分化’、‘引申’、‘假借’,是文字史上三条大路。‘分化’是属于形体的,‘引申’是属于意义的,‘假借’大都是属于声音的,不过也有借形体的。”从大量例证来看,假借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除了随着语言文字的演变而不断发展以外,还与“分化”、“引申”两种发展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汉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假借,许慎在《说文·叙》中下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只是假借中的一种,这种假借又称为“造字的假借”或“六书的假借”。还有一种是“本有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这种假借称为“用字的假借”或“通假”。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称前者为甲型假借,后者为乙型假借。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假借的演变情况以及这种演变与汉字发展的关系。

  • 标签: 假借义 假借字 甲骨文 汉字 乙型 本义
  • 简介:<正>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罗某某和被害人杨某某均为同性恋。2010年10月4日10时许,被告人罗某某与被害人杨某某相约在石景山区老山公园见面并发生了性关系,期间被告人罗某某拿出手机假装进行了拍摄。2010年10月5日,被告人罗某某在北京市海淀区泽丰苑小区门口,以将拍摄的被害人杨某某的性爱录像上传至网上为由,向被害人杨某某强行索要人民币1千元,并由被害人杨某某直接交付给被告人。2010年10月9日,被告人罗某某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再次向被害人杨某某索要人民币9千元未得逞。2010年10月10日,被告人罗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二、分歧意见

  • 标签: 敲诈勒索罪 小区门口 想象竞合 法条竞合 复杂客体 法益
  • 简介:古语说得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老板拿着两张借条去法院打官司,要求另一个老板偿还借款75.6万元。这件貌似简单的案件从2011年一直打到2015年,原告在一审、二审胜诉后,却在再审判决中被驳回了诉讼请求。手握被告亲自写的借条,白纸黑字,为什么还输了官司?

  • 标签: 打官司 借条 借款 真假 诉讼请求 南京市
  • 简介:<正>本文所述上古汉语,主要指殷商至秦汉间的书面语。商代文献之载体如甲骨文金文等已趋成熟,由甲骨文上溯,古文字的出现至少有千年之久。无视商代文献之前的书面语——姑称作早期上古汉语,则不能反映上古汉语的全貌。早期上古汉语是古汉语书面语草创时期,它是承袭更早的尚无文字的古老口语…姑称作远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对此亦不能忽视。本文讨论的上古汉语会涉及早期上古汉语和远古汉语。

  • 标签: 上古汉语 形声字 甲骨文 假借字 古汉字 衰落的原因
  • 简介:1案例1.1简要案情2015年,某县公安局接到相关部门移交案件:奥某人事档案中相关文件涉嫌伪造,要求立案查处,经审讯奥某供认在2010年12月私刻4枚假公章并伪造人事档案相关文件。办案部门调取了相关部门印章样本和奥某人事档案相关文件材料一起送检。1.2鉴定过程1.2.1初次检验送检检材为3份公文4枚印文:发文日期为2008年的"人劳局公文"原件1份,

  • 标签: 伪造公文 印章印文检验 司法鉴定
  • 简介:对于变文中一些特殊的假借现象,不少研究者就孤立的材料立论,又碍于语音关系的差距,遂不能有恰当的认识。本文以《伍子胥变文》中'清风激浪喻摧林'和'俗捧昆仑之押卵'两句为例,从确定的词义关系出发,运用以正音的方法,对其中'喻''俗'二字的词义及其相关问题加以探讨,发现中古后期敦煌吐鲁番文献中存在着虞、烛韵通和邪、以声转的事实,这在中古汉语语音疑难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以义正音 特殊假借 虞烛韵通 邪以声转 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