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比较经典的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方案,其存在如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起效快、停药后垂体恢复迅速、减少促性腺激的使用及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等诸多优势。但早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GnRH-A方案妊娠率低于传统的GnRH-a方案。另有文献报道,虽然GnRH-A方案新鲜周期的种植率降低,但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未受到影响。研究表明GnRH-A可能改变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并不影响卵子质量与胚胎发育,对于这一结论尚存在争议。故本文从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和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就GnRH-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在枸橼酸氯米芬(CC)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HMG)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PCOS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nRHa组和HCG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C联合HMG促排卵方案,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为18~20 mm时,GnRHa组采用GnRHa 0.1 mg诱导卵泡成熟,HCG组采用HCG 10 000 U诱导卵泡成熟。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率。分析GnRHa、HCG在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LUF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OHSS率低于HCG组[0比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联合HMG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时,GnRHa诱导卵泡成熟OHSS发生率较HCG低。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枸橼酸氯米芬 促生育素类 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研 究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序贯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 7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37)和实验组( n=39)。对照组患者应用人工月经周期联合肌肉注射尿促性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序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别,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都改善更加良好,且成功妊娠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组间差异明显且都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序贯治疗,可以良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并提高成功妊娠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序贯治疗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和米非司酮进行效果比较。 方法:选取就诊时间为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的 60 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后根据不同手术及用药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单双床号排列分组。通过进行分组,每组包括子宫肌瘤患者共计 30 例。 对照组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治疗方式,观察组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米非司酮 进行效果观察。 结果:通过观察,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评分为 ( 45.8±4.7)分, 相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相对较低, t=8.047, P=0.000;观察组患者的 四项 性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对照组患者中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 %,其米非司酮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4.28 %。通过对比,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 0.05 )。 观察组 患者 E2 、 P 、 LH 以及 FSH 等指标相比对照组较为优良。 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肌瘤手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 1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6 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0 例。对照组患者 放置曼月乐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 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与曼月乐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痛经评分、月经量及子宫体积变化。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痛经评分、月经量及 子宫体积 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组治疗后 痛经评分、月经量及 子宫体积 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 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曼月乐环 子宫腺肌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r-hCG)双扳机在改善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实施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366例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3组:A组为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周期单独使用r-hCG扳机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并且助孕失败者(n=123);B组为A组患者再次COH助孕采用拮抗剂方案并且使用r-hCG(250 μg)联合GnRH-a(0.2 mg)扳机的周期(n=123);C组为B组患者同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并单独使用r-hCG扳机的COH周期(n=120)。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促性腺激(Gn)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的ICSI受精率(90.4% 比 83.8%,P<0.001)、MII卵率(77.6%比44.7%,P<0.001)、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0.3±0.3)枚,P=0.01]、移植胚胎数[(1.8±0.8)枚比(0.6±0.4)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0%,P<0.001)及活产率(31.8%比0%,P<0.001)、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比0%,P<0.001)及活产率(28.0%比0%,P<0.001)均显著升高,并且其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10.6%比27.6%,P<0.001)。B组与C组相比,其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原核(2PN)胚胎数[(5.0±2.8)枚比(6.3±3.8)枚,P=0.03]、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4.0±2.6)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58.0%,P<0.001)及活产率(31.8%比46.8%,P=0.02)、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 比 51.3%,P=0.01)及活产率(28.0%比44.4%,P=0.03)均显著降低。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同时使用GnRH-a联合r-hCG双扳机可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 标签: 联合扳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卵母细胞成熟 卵巢正常反应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凤丸联合长效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金凤丸准备内膜分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组(试验组,n=102)和单纯GnRH-a组(对照组,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增殖时间、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增殖时间较短[(14.03±3.39) d比(16.40±1.45) d]、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较高[(347.67±26.78) ng/L比(259.57±24.78) ng/L]、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较厚[(11.89±1.57) mm比(9.69±0.8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32.66%比31.70%;53.92%比50.8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解冻次数、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可以改善FET的妊娠结局。

  • 标签: 金凤丸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冻融胚胎移植 人工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不孕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中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应用价值。方法:遴选 2019年 2~11月期间本院收治 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与试验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HCG)辅助生殖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 GnRH-a辅助生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促排卵效果、治疗前后的雌孕激素指标水平,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率、自然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与未妊娠者下次经期卵巢囊肿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率、卵泡成熟天数及成熟卵泡个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FSH、 LH、 P、 E2指标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辅助生殖治疗后试验组患者 P、 E2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自然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发生囊肿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 OHSS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更低( P<0.05)。结论:针对 PCOS不孕患者临床采用 GnRH-a辅助生殖治疗相比采用 HCG治疗的疗效更明确,且 GnRH-a辅助生殖治疗患者排卵后的雌孕激素水平更低,该疗法不抑制患者自然妊娠率, OHSS发生率相对较低,该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辅助生殖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促性腺激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患儿的生长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ICPP、并随后接受GnRHa治疗满2年的患儿50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生长速率,发生减速的时间、频率,以及对生长速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CPP患儿GnRha治疗前一年生长速率(GV0)为(7.61±1.69)cm/年,接受GnRHa治疗后第一年生长速率(GV1)、第二年生长速率(GV2)依次为(6.72±1.93)cm/年、(5.65±1.44)cm/年,各年生长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V0>GV1>GV2,F=38.261,P<0.01),治疗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将生长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骨龄较年龄提前(BA-CA)与GV1呈负相关;而骨龄、促黄体素(LH)基础值、LH峰值与GV2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3、-0.283、-0.378(均P<0.05),其中LH峰值(P<0.01)与GV2呈显著相关性,但GV2与初诊年龄、身高、体质量、卵巢容积等因素不相关。结论在ICPP患儿GnRHa治疗过程中,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而初诊时LH较高、骨龄较大的患儿,治疗的第二年更易出现生长减速。

  • 标签: 性发育障碍 性成熟 中枢性性早熟 生长速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与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0例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每组75例。单药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联合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人绝经促性腺激与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卵率、妊娠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如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9.33%)、排卵率(92.00%)和妊娠率(80.00%)高于单药组(72.00、77.33%、65.33%),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FSH、LH、E2、P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联合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 克罗米芬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长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试管婴儿助孕治疗的患者1 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卵巢反应性、妊娠结局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此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相关因素预测卵巢反应性以及临床妊娠的价值。结果卵巢低反应、正常反应、高反应患者的年龄、FSH、Gn使用总剂量、Gn平均日使用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而AFC、AMH、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AMH对卵巢低反应、高反应的预测价值相比年龄、AFC、FSH、Gn使用总剂量、Gn平均日使用量、获卵数更高(均P<0.05)。妊娠患者的年龄、Gn使用总剂量、Gn平均日使用量低于未妊娠患者(均P<0.05),而AFC、AMH、获卵数、移植胚胎数高于未妊娠患者(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AMH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相比年龄、AFC、FSH、Gn使用总剂量、Gn平均日使用量、移植胚胎数更高(均P<0.05)。结论AMH是卵巢反应性的有效预测因子之一,且有利于协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临床妊娠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卵泡期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长方案 卵巢反应性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及其受体(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nRH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s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乳腺癌患者GnRH、GnRHR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病理信息资料,分析GnRH、GnRH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指标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nRH表达量低于正常乳腺组织(0.42 vs 1.27,P=0.000),其与年龄(U=134 190.000,P=0.046)、人种(χ2=30.030,P=0.000)、淋巴结状态(U=126 697.000,P=0.003)、ER(U=69 435.000,P=0.000)、PR(U=99 978.000,P=0.000)、HER2(U=53 388,P=0.000)相关,以年龄≤55岁、黑人或非裔美国人、淋巴结阴性、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者GnRH表达量较高。生存分析提示GnRH高表达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优于低表达组(P=0.018)。乳腺癌组织中GnRHR表达量与正常乳腺组织相似(0.08 vs 0.07,P=0.778),其与年龄(U=133 325.000,P=0.031)、人种(χ2=16.829,P=0.000)、ER(U=68 438.000,P=0.000)、PR(U=92 714.500,P=0.000)、HER2(U=66 205.000,P=0.030)相关,以年龄>55岁、白人、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者GnRHR表达量较高。GnRHR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9),亚组分析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亚组中GnRHR高表达组OS优于低表达组(P=0.028),而在非三阴性亚组中GnRHR与OS无相关性(P=0.976)。结论GnRH、GnRHR表达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学指标存在相关性,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存在相关性。GnRH、GnRHR信号通路可能具有抑癌活性。

  • 标签: 乳腺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信使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促性腺素类 非整倍性 植入前诊断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对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具体收治的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需联合应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E2、FSH、LH、子宫内膜厚度和疼痛评分等指标均明显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 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首次接受IVF-ET治疗的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GnRH拮抗剂方案组和超短方案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妊娠结局。结果活产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拮抗剂方案组Gn用量[(3 082.04±1 004.40) IU]比超短方案组少[(3 510.05±1 119.09) IU](P<0.001),Gn使用时间[(9.66±2.13) d]比超短方案组短[(10.63±2.27) d, P<0.001],获卵数(4.54±2.97)比超短方案组少(5.54±3.54,P<0.001)。结论DOR患者采用GnRH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治疗与超短方案妊娠结局相似,且Gn用量更少、Gn使用时间更短。因此,GnRH拮抗剂方案也是DOR患者适宜的促排卵方案之一。

  • 标签: 受精,体外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受的54例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的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尿促性腺激治疗和常规方式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结果:干预组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卵泡成熟情况和妊娠情况,其中干预组的卵泡成熟几率和成功妊娠的几率高。结论:针对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案例实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尿促性腺激治疗,其效果明显,能促进卵泡的成熟,最终提升成功妊娠几率,值得实施和落实。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尿促性腺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 闭经 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性腺功能低减症非常罕见,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仅为14万~20万分之一,多在儿科就诊。本文基于内分泌科1例成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经历,总结DAX-1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性腺功能低减症的临床特点,侧重于其临床表现的阶段性、不连续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系统性认识。

  • 标签: 骨质疏松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减症 X连锁 DAX-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启动促性腺激(Gn)前不同预处理对POSEIDON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探索改善POR患者临床结局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OSEIDON预期POR患者364个周期[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超短激动剂/拮抗剂方案]的临床资料,按照启动Gn前的预处理情况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OCP)组(A组,n=167)、戊酸雌二醇组(B组,n=56)和未处理组(C组,n=141),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周期指标、实验室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组年龄[(34.8±4.9)岁]明显小于B组[(38.0±4.9)岁]和C组[(37.9±4.7)岁](P<0.001),B组体质量指数(BMI)[(21.9±3.1) kg/m2]明显小于A组[(23.5±3.6) kg/m2]和C组[(23.2±3.1) kg/m2] (P=0.014),窦卵泡计数(AFC)A组(2.4±2.0)、B组(4.1±1.9)、C组(3.5±2.0)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排卵障碍的比例(32.9%)明显高于B组(10.7%)和C组(11.3%) (P<0.001),C组IVF周期数(3.0±1.7)明显大于A组(2.5±1.5)(P=0.017);3组间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9.4±1.9) mm]小于B组[(10.6±1.5) mm]和C组[(10.1±2.0) mm] (P<0.001),受精率A组(77.1%)、B组(77.6%)明显高于C组(71.3%)(P=0.041);3组间Gn使用量、Gn使用时间、获卵数、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A组(26.2%、36.1%)和B组(26.8%、42.0%)明显高于C组(14.5%、21.2%)(P均=0.014);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囊胚移植周期比例、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启动Gn前给予OCP或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均可提高POSEIDON预期POR患者的临床结局。OCP预治疗适用于排卵障碍的POR患者,而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治疗适用于有排卵的POR患者。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超短激动剂 拮抗剂 预处理 卵巢低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对单胎妊娠子代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基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辅助生殖治疗数据,主要包括孕妇年龄、体重指数、不孕类型和原因、辅助生殖治疗指标(受精方式、促排卵方案、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子代不良出生结局[小于胎龄儿(SGA)、早产和低出生体重(LBW)]等信息。共纳入2 060名单胎妊娠孕妇(2 061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与子代出生结局的关联。结果2 060名孕妇年龄为(29.63±3.92)岁,体重指数为(22.29±2.86)kg/m2;子代SGA、早产和LBW的发生率分别为9.8%(201/2 061)、6.9%(143/2 061)和3.5%(73/2 06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HCG注射日雌二醇<1 500 pg/ml者相比,4 000~4 499 pg/ml者LBW发病风险较高[OR(95%CI)值为4.42(1.13~17.24)];雌二醇≥4 500 pg/ml者早产发病风险较低[OR(95%CI)值为0.50(0.25~0.97)]。结论HCG注射日血清高水平雌二醇可影响子代的不良出生结局。

  • 标签: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雌二醇 队列研究 不良出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T、 LH、 FSH 、FIN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其疗效显著,能较大幅度的提高患者排卵和妊娠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症 克罗米芬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