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正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 180 例,对患者的屈光状态、术后第一天眼位、手术年龄、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斜视度以及远期眼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80 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者术后远期正位者 164 例,占 91.01% ,无明显过矫,轻度过矫 2 例占 1.12% ,轻度欠矫 9 例占 5.06% ,明显欠矫 5 例占 2.81% 。其中患者 4-8 岁 54 例,远期眼位正位 48 例占 88.89% ,术前无同视功能 2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8 例; 8-12 岁 64 例,远期眼位正位 60 例占 93.75% ,术前无同视功能 32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4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9 例;> 12 岁 60 例,远期眼位正位 54 例占 90% ,术前无同视功能 33 例,术后远期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12 例,其中重建立体视 11 例。结论:手术前后有无双眼视功能是影响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后第一天眼位轻度过矫有利于远期正位率。

  • 标签: 间歇性 外斜视 术后
  • 简介:摘要事故风机是否按消防电源供电、气体灭火后的事后通风是否归属事故通风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多争议,相关规范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因此,结合相关规范,分析了事故风机和事后风机设备的负荷性质和供电要求,对供电给出了适当的建议。

  • 标签: 事故风机 事后风机 消防电源供电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门诊发热患儿处理及预后分。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发热患儿65例来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儿均予以及时降温处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共有65例患儿,现46例(70.8%)为呼吸系统感染,10例(15.4%)患儿肠道感染,传染性疾病8例(12.3%),非感染性疾病1例(1.5%)。治疗后病情均好转,3d内无发热,1周左右基本治愈。结论小儿门诊发热患儿积极降温处理,找准原因对症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 门诊 发热 处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 , 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母婴围产期并发症 ;方法 选择医院产科在2015年 9月~ 2016年 6月收治的 8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正常妊娠首次剖宫产的 16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母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孕期管理及相关知识宣教,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认真评估,提供阴道试产机会,以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母婴围产期并发症。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 ; 再次剖宫产 ; 母儿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T检测及增厚在产前超声检查的意义及其预后分。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2312例我院建卡的孕妇,孕周在11-13+6周,均为单胎妊娠。经腹部超声规范检查并判断其孕周后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上测量NT,记录三次测量中的最大值并追踪随访。结果在2312例孕妇该项检查中发现NT增厚24例,NT值>3mm者9例,其中脊柱裂1例,多发畸形3例(前脑无裂畸形(无叶型)、单腔心、全身皮肤水肿),单纯颈部水囊瘤3例,脉络丛囊肿1例,1例产前超声筛查未见异常。NT值2.5-3.0mm者15例,其中产后诊断21-三体综合征1例,中孕期诊断18-三体综合征1例。结论超声测量NT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11-13+6孕周,CRL值在45-84mm之间。超声检测NT无创且适于各个年龄的孕妇,在胎儿产期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NT增厚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畸形的一个重要指标,NT值>=2.5mm可作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警戒值,结合其它超声软指标综合分析评价其预后。

  • 标签: NT检测 NT增厚 产前超声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 ,以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2013 年 7月— 2017 年 3 月,回顾性分析我院此期间收治的 110 例眼外伤患者 ,对其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预后 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 经适当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其中眼球摘除 12眼,视力无光感 7眼,视力低于 0.05以下 21眼, 0.05—0.3者 37眼, 0. 4~ 0. 5者 27眼, 0. 6~ 1.0者 26眼。结论 眼外伤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及时救治能不同程度地挽救视功能,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是预防眼外伤的关键。

  • 标签: 眼外伤 住院患者 临床诊治 预后
  • 简介:摘要对三例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患者术后的情况予以分析和探讨。将三例食管枣核异物患者的取出异物时的差异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本文3例枣核虽顺利取出异物,但取出异物的时间、麻醉、异物嵌顿等方面都有差异。对食管枣核异物患者在进行取出术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来达到减少枣核取出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后的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食管枣核异物 取出术 术后分析
  • 简介:摘要电力变压器一般都是油浸式。油浸式变压器内部短路时,在电弧作用下,部分变压器油将气化,同时,由于产气,变压器体内压力增大,迫使大量油气混合物高速冲入油枕中,变压器瓦斯保护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反映变压器内部故障。根据这一保护特点,通过客观分析、判断,有利于事故处理或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恢复。

  • 标签: 变压器 瓦斯保护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5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开展综合治疗的转移率、复发率与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综合治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9例肠球菌成人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39例肠球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包括20例粪肠球菌和19例屎肠球菌,主要基础疾病为糖尿病和肿瘤,主要原发感染灶来源于呼吸道、胆道和胃肠道。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链霉素35%;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73.7%和链霉素42.1%。39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30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76.9%)。肠球菌血流感染总体死亡率28.2%。结论肠球菌是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且有很高病死率。尤其有肿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肠球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本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411例,其中合并瓣膜疾病26例,高血压80例,糖尿病121例,慢阻肺75例,心律失常21例,脑血管意外14例。411例全部采胸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连续缝合桥血管共1623支,平均(3.9±0.8)支。结果400例患者于术后8~20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死亡(术后30天)13例,早期心梗1例,低心排综合征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3例,房颤3例,消化道出血1例,刀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39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满意。但其影响因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低心排血量 并发症 房颤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肾功能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9例心衰患者,男性70例,女性69例,年龄(66±15)岁,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40例、Ⅱ级37例、Ⅲ级34例、Ⅳ级28例.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根据简化的MDRD公式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心脏彩超Teich法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功能>Ⅱ级各组与Ⅰ级患者比较,患者年龄显著增高.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LVEF逐渐降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患者BUN、Cr及UA水平逐渐增高;心功能Ⅳ级与其他各组比较eGFR水平显著降低.139例HF患者中心肾综合征(CRS)患者为96例(69%),其中轻度、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分别为49例和47例.在肾功能正常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心功能Ⅰ级患者比例高;在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心功能Ⅳ级患者比例较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2年内累计心血管死亡率高于肾功能正常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组.结论HF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年龄越大,肾功能越差;伴有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CRS患者中心功能≥Ⅲ级比例显著增高,且预后较差.对于NYHA分级≥Ⅲ级的心衰患者,不仅需要积极强化药物治疗改善心功能,更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全 心肾综合征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患有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为相关对象,对患者主要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最终的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并予以总结。结果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丰富,主要包括身体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患者在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有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出现死亡,5例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发作,其余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长期缓解。结论在成人斯蒂尔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当中,医生需要切实掌握患者的主要发病特点等,并且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方案,以此确保其具体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斯蒂尔病 成人 特点 预后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患者资料,并根据降钙素原水平由低到高分组为A、B、C和D四组,所有患者根据各自病情采用对应的方法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10.0%、18.2%、52.9%,D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中降钙素原值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降钙素原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接受面部皮肤肿瘤皮瓣转移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治愈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分别30患者。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皮片移植的治疗方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通过记录两组患者身体变化数据,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组间统计学比较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面部皮肤肿瘤的治疗中采取皮瓣转移术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面部皮肤肿瘤 皮瓣转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预后分。方法对2012年5月~2017年8月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做血清肝功能指标,判定患者的肝部纤维化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相对显著,患者的HBV病毒抑制状况更好,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较高,生存时间更长。(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一定效果,综合用药可以缓解患者的耐药症状。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愈后治疗 抗病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患儿的治疗价值与临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腹泻患儿98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蒙脱石散、饮食护理、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就两组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相近,P>0.05;干预后排便时间间隔、排便次数、生长抑素、胃肠激素P物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腹泻患儿的治疗价值高,可改善血清学指标,改善排便情况,促使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恢复正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腹泻患儿 治疗价值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 胃胃肠道 不同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进行总结,探讨其预后。方法:对我院 20 14 年收治的 120 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