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头肾癌和嫌色细胞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两者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乳头肾癌和12例嫌色细胞的CT与MRI影像资料。结果7例嫌色细胞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低信号;T2WI上6例为稍高信号;10例嫌色细胞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为中度强化,5例为轻度强化。6例乳头肾癌行MRI扫描,T1WI上5例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5例为低信号;5例乳头细胞行CT或MRI增强扫描,5例均为轻度强化。结论MRI平扫信号表现结合增强表现有助于鉴别乳头肾癌和嫌色细胞的诊断。

  • 标签: 肾脏肿瘤 CT MRI 肾嫌色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掌握PTMC发病特点,才能制定有效的诊治方案;能够采集高分辨率超声图像的B超检查是临床首选辅助检查方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有利于明确PTMC术前诊断;精准的治疗方案能有有效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率、减少治疗副作用。

  • 标签: PTMC 临床诊断 治疗方案及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识别甲状腺乳头乳头中钙化发生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同时比较超声与CT诊断乳头乳头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7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CT及术后病理,其中2258例为乳头、1420例为乳头。入组标准为病理证实为乳头乳头,且超声、CT或病理任一项检查提示有钙化存在,分析比较超声与CT检出钙化的情况。结果:超声对钙化的检出率为91.0%,CT为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超声对甲状腺乳头乳头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vs.90.6%,P=0.491),而CT对乳头乳头钙化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vs.47.3%,P〈0.0005)。超声诊断乳头乳头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95.7%vs.38.1%,P〈0.0005)。超声诊断乳头乳头的准确率相当(95.9%vs.95.4%,P=0.404),但CT诊断乳头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乳头(45%vs.27%,P〈0.0005)。结论:超声对乳头乳头钙化的检出率相当,而CT对乳头钙化的检出率低于乳头。同时,超声诊断乳头乳头的准确率相当,而CT诊断乳头的准确率低于乳头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乳头状微癌 钙化 超声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的SPC共11例,对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到实性乳头病变,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梭形或浆细胞样,其中1例伴发微小浸润,1伴发神经内分泌。11例SPC中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且多呈高表达。10例(91%)SPC均表达Syn、CgA。仅局灶残留的肌上皮CK5/6、P63、CD10及SMA表达阳性。Ki-67表达率为1%~10%。仅1例表达C-erbB-2(1+)。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虽然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因其可伴有浸润成分,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 标签: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浸润癌 免疫表型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solidpapillarycarcinoma,SPC)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PC与45例浸润性导管(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的声像图表现,对比分析SPC的声像图特征。结果:SPC平均发病年龄较IDC大(P〈0.05)。SPC病灶在生长方位、形态、边界、边缘、后方回声、血供以及阻力指数方面与I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IDC,SPC更易表现出边界清晰、平行位生长、边缘呈分叶微小分叶状、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且阻力指数较高等声像图特征。两者在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SP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常见恶性肿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实性乳头状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12014年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的23例临床资料。结果B超提示可疑甲状腺微小乳头(肿块实性,形状不规则伴钙化,内有丰富血流信号19例)所有病例均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确诊。22例行患侧腺体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优甲乐口服内分泌治疗,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影像学诊断首选高分辨率超声,同时对描述结节的位置、大小,对颈部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应用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率。因甲状腺微小乳头大多为早期病变,且低度恶性,无颈淋巴结转移行同侧甲状腺腺体加峡叶及对侧甲状腺次全切,术后予内分泌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手术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就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6例甲状腺乳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取2012年2月~2017年1月入院病理确诊的78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将两组超声声像特征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超声声像特征表现为边界不清晰、微钙化、形态不规则、低或极低回声、实性的患者分别有6例(23.1%)、15例(57.7%)、8例(30.8%)、17例(65.4%)、20例(76.9%);对照组有前述声像特征表现的患者分别有3例(3.8%)、5例(6.4%)、4例(5.1%)、31例(39.7%)、42例(53.8),上述超声声像特征表现在两组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节周边可见晕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与甲状腺瘤经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临床鉴别诊断过程中充分掌握甲状腺乳头声像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低或极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无细晕、实性即能将其与甲状腺瘤准确鉴别出。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瘤 超声声像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PTC近年来呈高发态势,尽管多数患者生存预后良好,但疾病复发并不少见。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手术首先涉及腺体的处理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指征、具体的手术范围仍存在诸多的争议。本文对PTC、包括微小的腺体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指征、范围及主要的手术并发症情况逐一阐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微小乳头状癌 腺体切除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简介:乳腺包裹性乳头(encapsulatedpapillarycarcinoma.EPC)亦称为囊内乳头。也可称为包被性乳头.为乳头的一种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乳头结构,界限清楚。与普通乳头不同,包裹性乳头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膨胀性浸润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标签: 包裹性乳头状癌 乳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甲状腺微小乳头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经乳晕路径腔镜手术治疗,对参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快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应用经乳晕路径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手术治疗 淋巴结清扫数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的分析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40例,对其进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以及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4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冰冻制片不成功而导致诊断受到延迟,33例患者制片成功,研究结果表示,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切除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也伴有误诊率,因此积极重视取材、切片、阅片等各个环节,有利于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更进一步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5.2-2017.2)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2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每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结果等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乳腺浸润性微乳头临床病理特征文献进行探究。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及体征均无明显特征,而在病理组织方面,2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细胞则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即癌细胞均为大小不等的小腺样和微乳头恶性肿瘤团,且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均为中空簇状生长。28例研究对象中共计2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检验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5.0%。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28例研究对象其ER、PR、P53、Her-2、CD31的阳性率分别为57.14%(16/28)、46.43%(13/28)、39.29(11/28)、57.14%(16/28)、57.14%(16/28)。而CK7以及EMA二者阳性率则均达100%。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其病理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特征,可通过对每位受检者病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初步诊断,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病理组织 病理特征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淋巴癌转移 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对侧甲状腺结节的单侧甲状腺乳头患者的合理手术方式,为外科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通过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等诊断为单侧甲状腺乳头合并对侧诊断“良性”结节105例病例,全部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分析其常规病理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05例单侧甲状腺乳头中25例(23.8%)合并对侧隐匿甲状腺乳头。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侧甲状腺隐匿与年龄、病理检出同侧多灶相关,而与性别、同侧肿瘤大小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在单侧甲状腺乳头伴对侧甲状腺结节病例中,对侧甲状腺出现隐匿比率高,尤其是对于年轻、同侧甲状腺多发灶,建议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为主要术式。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隐匿癌 甲状腺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81例,运用冰冻病理来诊断,术后以石蜡切片加以确认,观察确诊率。结果确诊率为93.83%,甲状腺微小癌病症在术中利用冰冻病理进行诊断的准确度要低于石蜡病理方法,同时χ2=5.16,P=0.02,有统计意义。结论冰冻病理在甲状腺小乳头病症的术中诊断上速度较快,在熟练掌握包裹型及滤泡型对应形态特点的前提下,规范、细致地取材可降低误诊和漏诊出现概率,对诊断的准确度上有重要的提高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断的9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按照不同诊断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造影组以及联合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超声诊断,造影组应用超声造影诊断,联合组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对比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组的诊断符合率是80.0%,造影组是93.3%,联合组是100.0%,造影组与联合组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的诊断符合率略高于造影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恶性结节的始增时间晚于良性结节,峰值时间早于良性结节,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的应用价值高,可提升诊断符合率,值得推行与应用。

  • 标签: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简介:本文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8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患者中的3例(5.2%),因同期被诊断TC行T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率与文献报道相似。其中2例为原发性HPT合并PTC,1例为继发性HPT合并PTC。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6(9—41)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低钙和复发,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治76例甲状腺乳头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治疗方法是甲状腺全切手术,对比组治疗方法是甲状腺次全切手术,分析甲状腺全切手术的治疗优势。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37%,对比组73.6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63%,对比组15.7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手术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减少对患者颈侧动脉、神经的损伤,治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全切手术 颈廓清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去切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93例甲状腺乳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3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照组53例患者采用腺叶部分切除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均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甲状腺乳头的手术方法选择中,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手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