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乳头细胞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细胞(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细胞乳头细胞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细胞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乳头细胞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细胞,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诊断中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47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截取于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甲状腺乳头患者;47例患者均接受超声诊断,对其超声图像特征进行观察与总结。结果 纳入研究的4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表现全部存在实性结节,占比100.00%(47/47);有39例患者超声诊断表现存在低回声结节,占比82.98%(39/47);有31例患者超声诊断表现结节内可见沙粒状或点状钙化,占比65.96%(31/47);有24例患者超声诊断表现为结节边界模糊,且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占比51.06%;有21例患者超声诊断表现纵横比大于1,占比44.68%(21/47);有32例患者超声诊断表现血流信号为III型,占比68.09%(32/47)。结论 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帮助该疾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实保证其生命安全;建议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宫颈是全世界妇女第四常见癌症,估计2020年有60.4万个新发病例。在2020年34.2万多宫颈死亡病例中,大约9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与未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相比,感染艾滋病毒妇女患宫颈的可能性高五倍,据统计,宫颈癌病例中有5%归因于艾滋病毒感染[2]。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院内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乳头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取2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为对照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结果为25例良性结节与50例甲状腺乳头,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33%。两组患者内部回声均匀、边界不清、血流丰富超声征象并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低回声、纵横比、微钙化、边缘不规则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精准度较高,且对于甲状腺良性结节与乳头的临床鉴别价值较高。

  • 标签: []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咽旁间隙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合并甲状腺乳头双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患者女,54岁,因“发现左侧耳前肿物半年”入院。入院后完善穿刺活检诊断为:左侧咽旁间隙PEComa合并甲状腺乳头双原发恶性肿瘤,其咽旁间隙PEComa已侵犯左侧下颌骨,经过手术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肿瘤科定期复查,现患者术后1年,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壶腹部发生的浸润性微乳头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80岁老年女性的病例,肿瘤表面呈壶腹内乳头管状肿瘤,下方浸润成分以微乳头为主。肿瘤同时显示肠型、胰胆管/胃型的特征,为混合型。微乳头区可见特征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目前需要积累该部位的病例以形成WHO壶腹部肿瘤分类的独立组织学亚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57岁。2016年5月因甲状腺肿物在外院行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患者发现右颈部一肿物逐渐增大,遂于2017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右颈Ⅱ区肿物切除术,病理考虑异位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2018年5月患者发现肋骨肿物,活检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转移。为下一步行I131治疗,患者于同年6月行甲状腺左残叶及右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发现右颈四区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使用I131治疗。2020年11月复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椎体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未分化肉瘤,不排除甲状腺未分化。患者于2021年5月死亡。经复查患者多次的病理切片,并进行分子检测,综合临床及分子检测结果,纠正诊断为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伴有淋巴结及骨转移,并进展为未分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最常见的病理亚型为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多种基因改变。RET/PTC重排参与了PTC和甲状腺髓样的发展,这是具有不同胚胎起源的不同肿瘤,因此RET/PTC重排对于PTC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针对RET/PTC重排的RET抑制剂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RET/PTC重排在PT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其对PT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做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乳头状 RET/PTC重排
  • 简介:摘要血管内乳头内皮细胞增生(intravascula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IPEH),又称Masson瘤,是一种局限于血管内的内皮细胞反应性增生,通常是由于血管损伤继发血栓机化引起。病变好发于手指、头颈部、躯干等皮肤黏膜的浅表部位,而发生于胃的IPEH极为罕见,胃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通常有不明原因的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术前病理活检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异位胰腺、黏膜下血管瘤等黏膜下病变,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认识其存在并熟悉相关组织形态学特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男性乳腺包裹性乳头(E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2021年5月收治的1例EPC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1岁老年男性,乳腺彩色超声表现为左乳囊实性包块,行左乳房单纯切除术+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肿物病理检查表现为切面呈囊腔的病灶,囊壁内可见浸润性灶,囊腔内可见乳头结构,其周围肌上皮细胞完全缺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CK5/6阴性,P63肌上皮缺失,Calponin肌上皮缺失,Ki-67活跃期阳性指数约2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左腋窝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未见转移。术后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2次/d,随访6个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男性EPC为罕见的惰性恶性肿瘤,术前影像学特征无明显特异性,需完整切除肿物,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无论是否伴有浸润,其远期预后都相对较好。

  • 标签: 乳腺肿瘤,男性 包裹性乳头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将61例甲状腺乳头(PTC)患者纳为研究组,4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纳为良性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超声造影相关参数在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研究发现,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增强强度及增强均匀程度均差异显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分析、平均通道时间(MTT)、峰值强度(PI)等参数在鉴别甲状腺乳头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定量参数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乳腺包裹性乳头伴大汗腺分化是一种少见肿瘤,同时具有包裹性乳头的组织学结构和大汗腺分化的上皮特点,由于此类肿瘤罕见,缺乏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积累,2019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暂时未将其明确列入分类。该文报道1例49岁女性乳腺包裹性乳头伴大汗腺分化,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以建立针对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 作者: 姜阳阳 陈卉 许冰磊 王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 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深圳5180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 510515,至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1114,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州510515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NTRK基因变异频次,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K蛋白预测NTRK基因融合变异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848例PTC组织样本,其中男性242例,女性606例,患者年龄范围9~83岁。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48例PTC组织中TRK的表达情况;利用基于DNA的下一代测序检测150例PTC中NTRK融合变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RK阳性病例120例,下一代测序检测发现NTRK融合病例13例,PTC中NTRK融合频次为1.5%(13/84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TC中NTRK融合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21.9%,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弱阳性、中等阳性和强阳性的特异度分别为23.8%、76.9%、93.8%;预测NTRK基因融合的特异度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增加而增加;在BRAF V600E阴性的样本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RK弱阳性和中等阳性的特异度提升至62.5%和96.8%。下一代测序检测出EML4、ETV6、CDH1、GJD2、TPR、TFG和SQSTM1 7种融合伴侣基因。结论PTC中存在较低的NTRK基因变异频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RK可用作PTC中NTRK融合变异的筛查方法;提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数阈值、染色强度或结合BRAF V600E阴性检测结果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TRK 基因融合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实际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三,同时有较高的病死率。甲状腺微小乳头具体是指直径小于1cm的类型,因其在临床中没有特异性病症,发病过程中较为隐匿,因此相关医护人员又称之为隐匿性,诸多患者在实际临床中病程为不进展状态,但其会出现较为显著的淋巴转移,诸多患者在临床就诊时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症早期发现与诊断对病症治疗与预后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早期发现甲状腺微小乳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对这一病症还没有一种较好的诊断方式,其中影像检查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对于其具体临床应用状况现还未完全明确。本文中就甲状腺微小乳头采用超声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乳头状癌 超声诊断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冰冻病理技术在甲状腺乳头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方法:2019年-2021年期间,我院收治了100例甲状腺乳头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在100例患者中盲抽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石蜡切片诊断,其余5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冰冻病理技术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时间及诊断准确率展开对比。结果:冰冻病理技术的诊断时间低于石蜡切片检查(P<0.05),但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冰冻病理技术与石蜡切片两种方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时,均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临床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选择更适宜的检查方式。

  • 标签: 冰冻病理技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02~2022.09设置为研究样本采集时间点,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患者为研究样本资料,简单随机化分组,对比诊断干预办法,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参照组/40(常规石蜡切片诊断),试验组/40(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比患者临床诊断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甲状腺微小乳头检出率95.00%(38/40),参照组甲状腺微小乳头检出率100.00%(40/40),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甲状腺微小乳头漏诊、误诊率5.00%(2/40),参照组无漏诊、误诊几率。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诊断当中,实施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方法,有较好诊断效果,但在实际操作当中,仍存在一定几率漏诊、误诊问题,导致最终诊断效果不佳,对此,应当及时规范冰冻取材方法,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可积极提升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有效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术中冰冻 病理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银川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实性乳头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5例均为女性,年龄41-75岁,中位年龄64岁,平均年龄60.8岁,肿瘤直径0.5-4cm,平均1.8cm,5例乳腺实性乳头癌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灰白色结节状、界清、质中略软,细胞形态一致、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异型性较轻,部分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乳头结构不明显,实性增生的细胞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 其中4例体检发现,1例以乳头溢液就诊。5例患者免疫组化均强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部分病例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CD56)呈阳性表达,细胞核增殖指数(Ki67)约5%~15%,平均10.4%,5例巢内肿瘤细胞P63和SMMHC均阴性,2例巢周肌上皮部分阳性,3例外周肌上皮阴性。5例患者随访8~25个月,平均17.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是一类好发于老年人的特殊组织学亚型乳腺癌,免疫组化通常表达雌孕激素受体,部分病例可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组织学分级常为I-II级,分子分型通常为Luminal A型,生物学行为大多数为低度恶性,易误诊为非典型增生或普通型低级别导管原位,依据巢团外周有无肌上皮,分为原位型及浸润型,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必须诊断明确。

  • 标签: 乳腺癌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癌病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辅助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甲状腺乳头疾病进行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80名,按照病人在手术方案选择时的不同选择结果,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的病人使用开放手术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切除手术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研究组的病人则是在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使用腔镜进行辅助操作。最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治疗指标例如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颈部恢复活动的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据研究结果得出,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组发生概率为12.50%,常规组病人的发生概率为35.00%。结论:为甲状腺乳头癌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进行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使用腔镜进行辅助治疗操作可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保证切口小,美观性强,还可以控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腔镜辅助治疗;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癌病人在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辅助治疗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甲状腺乳头疾病进行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为80名,按照病人在手术方案选择时的不同选择结果,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的病人使用开放手术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切除手术和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研究组的病人则是在进行甲状腺全切手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使用腔镜进行辅助操作。最后对两组病人的各项治疗指标例如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颈部恢复活动的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据研究结果得出,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组发生概率为12.50%,常规组病人的发生概率为35.00%。结论:为甲状腺乳头癌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进行常规甲状腺全切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前提下,使用腔镜进行辅助治疗操作可以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以保证切口小,美观性强,还可以控制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腔镜辅助治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