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分支变异的情况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5例合并有主动分支变异的主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手术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支架释放失败。4例手术成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分变异形式多样,术前仔细评估是正确处理主动部病变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弓 分支 解剖变异 支架
  • 简介:摘要腔内治疗主动疾病时,重建主动分支后可向近心端延长近端锚定区,确保手术成功。腔内重建主动分支的主要方法包括复合手术、平行支架技术(烟囱或潜望镜技术)、体外开窗技术、原位开窗技术、分支支架等。目前,各项技术共同存在,各有优势。未来的主动分支重建,将以安全、有效、便捷的完全腔内化技术为发展趋势。

  • 标签: 主动脉弓疾病 复合手术 平行支架技术 开窗支架 分支支架 分支重建 腔内治疗
  • 简介:<正>正常人由主动(arcusacrtae)的上缘(或凸侧)发出营养头、颈和上肢的血管,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truncusbrachiocephalicus)又名无名动脉(a、anonyma)、左颈总动脉(a、carotiscommunissinistra)和左锁骨下动脉(a、subclaviasinistra)三大分支。然而在动脉的演变过程中,却存在变异,关于主动分支起始变异情况研究,在国内外文献中曾有不少记载,如在国外,有Quine(1844)、Brodie(1888)Abbot(1892)、sheperd(1899)、Banchi(1907)、DeGaris(1923)、Cairney(1925)、宫下公平(1935)、William(1935)和Anson(1940)等作过报告及详尽的分类。在国内,先后有胡振之(1952)、詹樾、谢陶瀛

  • 标签: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分支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国内外
  • 简介:摘要双主动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四对主动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先天性主动畸形。该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常压迫气管食管,严重时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心导管造影等影像学成像技术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气管软化,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将对双主动的胚胎发育机制、分型、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双主动脉弓 血管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胸主动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治疗降主动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在治疗涉及部病变时,需通过各种技术重建分支血流。原位开窗术是目前一种比较实用的重建分支动脉的技术,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本文就主动部原位开窗技术的现状和焦点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原位开窗技术 主动脉弓 针刺 激光 腔内修复术 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夹层)动脉瘤重建主动分支血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截止2018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应用“原位开窗“技术腔内修复主动部病变(夹层/动脉瘤),同时保留上血管血供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的262例胸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4%,平均随访时间为16.85个月,共13例患者出现术后支架内漏(Ⅰ型内漏10例,Ⅱ型内漏3例),术后内漏总发生率为8%,30天病死率和随访期手术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44%和0。结论应用“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分支血管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胎儿主动及其分支异常模型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主动及其分支异常胎儿11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图像。采用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大血管及其分支的三维重建图像标准镶嵌语言(standard tessellation language,STL)格式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大血管及其分支3D模型。与常规超声对照研究,分析各型胎儿主动及其分支异常3D打印模型的特征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建模并打印出大血管及其分支模型。3D打印模型在显示主动及其分支异常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提供高质量成像的解剖学细节,直观显示大血管位置、分支起源及走行,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环的空间关系。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胎儿主动及其分支异常模型切实可行,3D打印模型能直观展示其特征性改变,可为产前阶段准确判断血管环类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3D打印 胎儿 主动脉弓异常
  • 简介:目的应用DSA技术评估主动形态及其分支变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272例接受主动及全脑血管DSA患者的DSA资料,评估主动形态及分支变异的发生率。结果4272例患者中主动形态及分支正常3925例(3925/4272,91.88%),主动形态及分支变异347例(347/4272,8.12%)。变异类型:左颈总动脉(LCCA)与头臂干(BT)共干起自主动(175/4272,4.10%);左椎动脉(LVA)直接起自于主动LCCA与LSA之间(97/4272,2.27%);右颈总动脉(RCCA)直接发自主动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RSA)(35/4272,0.82%);RCCA、LCCA、LSA直接起自主动,迷走RSA起自降主动(10/4272,0.23%);RCCA、LSA直接起自主动,RSA与LCCA共干起自主动,RVA起自RCCA(4/4272,0.10%);右椎动脉双起源于RSA(4例/4272,0.10%);RVA起自右侧颈内动脉(4/4272,0.10%);上自右向左发出RCCA、LCCA、LSA、RSA,迷走RSA,LVA缺如,伴原始三叉动脉(4/4272,0.10%);镜像型右位主动(13/4272,0.30%);右位主动,LSA起自上Kommecell憩室(1/4272,0.02%)。结论通过DSA评估主动形态类型及分支的变异情况对介入诊断及治疗和某些胸部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主动脉 解剖学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缩窄(Coarctation,CoA)矫治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例婴幼儿主动缩窄矫治术后的护理资料,分析和总结该手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存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婴幼儿主动缩窄多合并心内畸形,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发生出血、反应性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优良的术后监护及护理能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弓缩窄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60-02
  • 简介:目的探讨升主动主动斑块脱落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采用Duplex彩色超声扫描仪探测4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升主动主动。结果258患者做了颅外颈动脉Duplex,其中45例同时检查了升主动主动,探测到16例有斑块,占35.5%。升主动的狭窄率为20.0%±1.6%,主动的狭窄率为12.0%±2.3%。结论升主动主动斑块脱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斑块 脑梗死 临床关系 狭窄
  • 简介: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覆膜支架在重建StanfordA型主动夹层部的临床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共12例Stan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采用术中主动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5~62岁,平均52岁。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手术成功,平均心肺转流时间(190±42)分钟,平均心肌阻断时间(110±30)分钟,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2±13)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6±13)小时。术后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出院后3个月复查示支架位置正常,升主动部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未见造影剂外渗。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简化手术操作,可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夹层安全、有效的手段。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分支支架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左侧入径治疗累及主动段的食管癌手术特点。方法:连续观察51例累及主动段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经左侧入径。手术切除41例,占80.6%,其中颈部吻合38例,主动上吻合3例;手术探查10例,占19.4%,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外侵,侵及主动及支气管等局部重要结构。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17例发生20项并发症,占33%,经治疗恢复。结论:累及主动段食管癌周围结构复杂,与其它部位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相比,切除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强调术前评估、术中注意局部解剖和术后加强管理。

  • 标签: 主动脉弓 食管癌 手术 并发症 冶疗 肿瘤
  • 简介:摘要主动腔内修复术为难以耐受开放手术的主动部夹层和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救治机会。主动部发出重要的头向分支动脉,腔内修复中需要重建。主动的特殊解剖形态、搏动性高速血流,以及较长的腔内操作入路等增加了腔内修复的困难。传统的去分支技术是重要的辅助技术,结合烟囱技术、近端开槽和开窗技术等,可部分简化部腔内修复操作。而针对主动部特点设计的新的专用腔内移植物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开窗及分支设计是专用腔内移植物的两个基本设计策略,而分支设计更多地被新器械采用。腔内移植物设计的创新理念包括模块化与一体化设计,内嵌分支与外分支设计,单分支与多分支设计等。目前,复杂的分支动脉重建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实施。制定严密的手术计划,进行有效的团队配合,主动腔内修复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并在更大人群中验证。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手术 假体和移植物 主动脉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升主动及全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及全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及全主动置换1例,升主动及全主动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及全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假体置入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三血管观对胎儿主动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超声诊断主动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胎儿作为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对三血管观存在的异常声像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0例胎儿中主动异常的有 51 例,占比 72.86%,肺动脉分支异常有19例,占比 27.14%;在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三血管肺动脉分支切面中胎儿主动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 14.29%、62.50%和 23.21%。结论:在胎儿主动与肺动脉分支异常的超声诊断中应用三血管观意义重大,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三血管观 主动脉弓 肺动脉分支 胎儿异常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主动部手术中停循环温度及脑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以"主动" "主动" "脑保护" "脑灌注"和"aorta" "aortic arch" "brain protection" "cerebral perfus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2篇,其中包括3篇中文文献和39篇英文文献。对主动部手术脑保护措施中停循环温度和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深低温和顺行脑灌注是目前临床主动部手术中应用较普遍的脑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脑保护效果;同时,众多研究显示中低温和逆行脑灌注同样安全、有效。结论低温联合灌注保护策略正逐渐成为主动部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主流形式,但对于温度、灌注方式等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主动脉,胸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脑灌注 停循环,深低温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