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汉语大字》(以下简称《大字》)经川、鄂两省二百多位专家学者十余年的辛勤编写,从1986年起一至五卷先后出版发行了。这部字典的特点是:收字最多,计单字五万六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九千个;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今人的新成果;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在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体,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尽可能地注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小议 《广韵》 去声 《说文》 古入声
  • 简介:汉语大字》(以下简称《大字》)涉及的内容广泛,古今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编纂难度很大,加之有些尚未及系统整理,更增加了编纂难度。《大字》集数百位专家十余年之心血编纂而成;正由于出自众人之手,难免顾此而失彼,间有疏漏处。如释义不完整,或前后自相矛盾,或书证引用不当等。笔者在翻检过程中,遇有几处疑问,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大字》编者和有关专家参考。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考工记 释义 书证 义项 编纂
  • 简介:汉语大字》音义指瑕高小方一、注音方面。该书“注音分现代音、中古音、上古音三段”。重视历史语音,这很好。该书的注音工作是做得较为严谨的。当然,也还有些缺憾。(1)对《广韵》、《集韵》所列异读的取舍,仍有较大的随意性。(2)对部分汉字的“又读”、“旧...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广韵》 《集韵》 指瑕 引申义 多义字
  • 简介:以单节字作为释文,至今仍是大型语文字典采用的释义方式之一。文章总结了《汉语大字》以单字释义的一些成功做法,并对单字释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 标签: 字典 单音字 释义
  • 简介:汉语大字》收录了很多音义不全的未识字,这些未识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汉语大字》的使用和对古籍的阅读。本文依据佛经文献考辨了其中12个疑难俗字。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未识字
  • 简介:“通假”与“同源”是我国文字发展及其使用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两种现象有同有异,有本质区别。通假义与同源义亦有本质区别。但是《汉语大字》对这两种意义却一律用“通”词条来概括,似有不妥。工具书的目的是向使用者展示字(词)的储存义(理性意义),及其意义发展的脉络。因此,对于具有本质区别的通假义与同源义应区别待之。拟对《汉语大字》中“通”用法做一辨析。

  • 标签: “通” “通假义” “同源义” 《汉语大字典》 用法辨析 文字
  • 简介:汉语大字》在楷书字头下收列古文字字形时,未能完全遵守汉字单字历时认同的基本原则,因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具体归纳了《汉语大字》在收列古文字字形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字形 认同 指瑕
  • 简介:<正>历时十载,经鄂川两省编纂人员的共同努力,《汉语大字》(以下简称《汉大》)八卷终于全部问世了,这确是我国辞书界的一大盛事,可喜可贺。我参与编审《汉大》达五年之久,故每卷出版即由出版社馈赠一本,心中无限欣然。对这部书我极为珍视,特地将它置于案头,以供科研参考使用。由于《汉大》义项完备,释

  • 标签: 诗经 汉语大字典 小尔雅 武王 成王 毛传
  • 简介:文章对《汉语大字》引用《释名》声训的32条材料进行了考辩,纠正了《汉语大字》误用声训的错误。

  • 标签: 声训 《释名》 《汉语大字典》
  • 简介:<正>徐中舒先生主编.湖北四川两省联合出版的《汉语大字》,是迄今为止收字最多的一部字书。该书正文收字53723个,补遗收字955个,共计54678个。收入补遗当中的字,大部分为冷僻字、异体字、形误字。在这955个字中,编者明确注明音义未详的有28字,缺音者56字,缺义者1字,音义俱缺者10字,共计95字。此外,补遗中尚存在一些训释欠妥的字。今仅就笔者所知,对补遗中不释之字及训释欠妥之字考释如下。

  • 标签: 补遗 汉语大字典 误释 云光 音义 形误
  • 简介:<正>一《字汇·手部》:“按,考也,验也。”《正字通·木部》:“案,考也。通作按。”“考也,验也”者,考察、探求、验证之谓也。《现代汉语词典》载:“[按语][案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在书面语言中,“案语”和“按语”是并行不悖的。今以后者通行于世。按语作为书面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事出有因、按发有据、针对性强的特色。在内容上,作者对经过考察、探求和验证的事物可以旗帜鲜明地表露思想观点:或褒扬,或批驳,或补正,或勘误,或质疑,或商榷,或据以提示、说明,或由此生发而加以议论或评说,等等。在形式上,其特点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轻便自如,随意挥洒,不会让使用者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字汇 康熙字典 讹字 字书 案语
  • 简介:文章对《汉语大字》引用《释名》声训的30条材料进行了考辨,纠正了《汉语大字》误用声训的错误。

  • 标签: 声训 《释名》 《汉语大字典》
  • 简介:<正>关于“散”的本义及其本字,在现有辞书中都没有切实明确的阐释。我国新近编纂的《汉语大字》(下简称《大字》),在“散”字字头下,首先以引代释:“《说文》:‘散,杂肉也。从肉,(?)声。’王筠句读:‘散字从肉,故说曰杂肉。实是散碎通用之字,故元应取杂而删肉也。’林义光《文源》:‘散为杂,无杂肉之义……(古)从月不从肉,月即夕字,象物形,本义当为分散之散……经传皆用散。’”从以上引文看,《大字》编纂者对“散”字本义为“分散”之说是认同的。可是,《大字》在随后的义项排列中,却把

  • 标签: 本义 《汉语大字典》 麻皮 《说文》 “敝” 剥麻
  • 简介:<正>为了改变我国中外语文词典太少,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状况,经国务院批准,1975年5月23日至6月17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制定了规划,明确了任务,十年内完成各种语文词典160部。新编《汉语大字》是其中之一,由川、鄂两省共同承编。经过十年辛勤努力,胜利完成初稿编写任务,再经逐卷审订,分卷出版,于1990年底全套八卷出齐,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汉字 语文词典 楷书 初稿 制卡
  • 简介:<正>我国又一部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字》的编纂任务,是周恩来同志在一九七五年病重期间最后一次在国务院文件批示中下达的,这部字典由四川和湖北两省共同负责编写。该字典的四川第二编写组,由四川师范学院、西南民族学院、成都中医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单位组成,由《汉语大字》编委会的副主编冉友侨同志(我院副

  • 标签: 《汉语大字典》 后期工作 四川 写任务 语文辞书 共同负责
  • 简介:<正>书法是我国的独特优秀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香港中外出版社于不久前出版了新版本《中国书法大字》(林宏元主编)。编者搜集了大量碑帖墨迹,包括我国历代三百多位名书法家的真迹,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古文各种书体,首文四千余字,重文四万七千余字,全书共1,600页,

  • 标签: 香港 书法家 出版社 中国书法艺术 新版本 字典
  • 简介:又上一层楼的《中国草书大字》杨瑞昭行家眼里草书难识、难记、更难书;圈外人的感觉,草书像“张天师画符”,但好看。大家对草书都既有好感又知其不容易掌握。于是,历代研究、整理草书的人从未间断。关于草字的著作也就特别多于其它字体的著作。古人不辞劳苦地用翻临...

  • 标签: 草书大字典 一层楼 张天师 圈外人 草书礼部韵宝 出师颂
  • 简介:<正>1996年1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史学所和学林出版社,在本校逸夫楼贵宾厅联合召开了庆贺《金文大字》成功出版发行暨学术讨论会。来自上海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四十余人到会,对《金文大字》的编撰与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华东师大主要党政领导看望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并作了充满感情的讲话。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也与会并代表宣传部领导对《金文大字》的成功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祝贺。《金文大字》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史学研究所教授戴家祥先生带领几位助手,历时十五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出版发行 宣传部 专家学者 古文字学 表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