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研究运用Weinstein编制、刘儒德翻译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学习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初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高中学生,初一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其他年级,高中阶段的年级差异则不明显;初中女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高于男生,而高中生性别差异则不明显,只在动机维度上女生高于男生;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策略水平高于成绩普通学生,而这种差异在进入初中或高中学段第二年开始尤为明显。本文对导致这些差异的年龄、性别和成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 标签: 学习策略 年龄发展 性别差异 中学生
  • 简介:深受拉普文学理论影响,瞿秋白提出了一些错误主张,但其文学理论同时具有对抗、纠正拉普文学理论的创新因子,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拉普文学理论错误的清算。

  • 标签: 瞿秋白 拉普文学理论 无产阶级文学 对抗 清算
  • 简介:目前对于学习策略,一直将其看作是外显的元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了策略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使用。在国内,有学者以“奇偶检查策略”为研究对象证明了内隐学习策略的存在及其的自动性特征。国内外对学习策略是否具有的研究都较少。本文先介绍学习策略的定义、策略无意识性研究与内隐性质的判定,再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奇偶检查策略”的研究和其内隐性质的判定做讨论,并在文末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文章可为国内学习策略的内隐性质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 标签: 内隐学习 学习策略 奇偶检查策略 奇偶效应
  • 简介:师生沟通的有效与否,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则学生的“心事”教师很难猜透,教师的“柔情”学生永远不懂。不过,由于师生之间在价值观、偏好、需求等方面经常会有冲突,在年龄、阅历方面又存在必然差距,沟通要想顺畅颇为不易。先跟后带,是心理咨询中用得较多的策略,许多咨询师借助这个策略,巧妙地和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来访者的个人成长。如果教师也能领会其中的要点,相信也可以改善师生沟通的现状。

  • 标签: 先跟后带 师生沟通 沟通策略
  • 简介:“何为知识”,“知识为何具有确定性”,“我们如何知道、相信和理解”知识,这些都是西方哲学古老却又常新的问题。其内在核心就是“知识确证”问题。在现当代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中,这个问题有语境论与非语境论两个主要立场。后者还包括了怀疑论、常识实在论、可错论、比较论、不变论和相对主义之间的争论。概言之,语境论主张知识在特定语境中是意义明确的,人们通过语境就可以理解知识,这也是正统知识论的主张;怀疑论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这种知识是不确定、不必然的;常识实在论认为常识直觉就可驳倒怀疑论;比较论认为知识是通过命题比较来阐明的;不变论认为知识不随语境变化;相对主义强调知识语句是在语境中被评价的,而不是在语境中被说出的。

  • 标签: 知识论 语境论 确证问题 决策 相对主义 怀疑论
  • 简介: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21世纪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要在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培育、关心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层面及尊重当代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找到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管理策略

  • 标签: 大学生 人文精神培育 管理策略
  • 简介:众所周知,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感情的具体展现。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我们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表达、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而忽略了写作教学中最关键的心智训练——培养健康的心理这一环节。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际,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 教学 小学
  • 简介:喜欢周国平已经很久了。近来偶读他2005年的一篇文章《我们的社会需要重视快乐的价值》之后感触颇深。作者在文中提到:“一个学生倘若在学校的学习中从未体会过这些快乐,在走出学校之后,他怎么可能向工作要求这些快乐呢?”2009年,上海市少工委发布了上海万名儿童快乐指数测定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本市儿童快乐指数人均3.35分,处于刚刚及格的状态,并且快乐指数随年级升高越来越低。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快乐简直就是人生中的奢侈品。可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青春为何不可以快乐地度过呢?

  • 标签: 高中 快乐学习 策略
  • 简介: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诸多实践或现实问题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可以作为我们总结和反思2013年研究工作的一条线索。

  • 标签: 西方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 专业研究 传统形而上学 述评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本书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宗密的哲学思想,即依十种史料对宗密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宗密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宗密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宗密 哲学思想 思想背景 三教会通 学术资料 思想家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外的偏见测量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起始阶段、外显问卷测量阶段和内隐测量阶段。

  • 标签: 偏见 偏见测量 偏见来源
  • 简介:胡塞尔现象学和玄奘唯识学都是对意识或心识的卓越研究。耿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了这样两个结论:意识一般之三分结构、过去之特殊现实性。但是他对玄奘唯识学中四分说的性质的理解可能并不准确,这导致他依据三分说来质疑唯识三世说。玄奘四分说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发生学描述,陈那三分说才是意识结构描述。唯识学三世说可以在发生学上借"自缘返缘"结构得到完满说明。

  • 标签: 现象学 唯识学 耿宁 双重意向性 自缘返缘
  • 简介:凭什么他的活儿比我轻?凭什么非要我加班?你有什么本事做我的上司?诸如此类的"凭什么"是否会在你的职场生涯中闪现?如果有,你就该注意了,"逆反"已经浸入了你的情绪。总有怨气,也许是因为你觉得怀才不遇,或是你把它当成一种个性,但结果总会给人留下自大、不服管教的坏印象。逆反就像职场中埋的地雷,绕不过去,会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了你的前途。

  • 标签: 逆反情绪 职场生涯 怀才不遇
  • 简介: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方面的译介要早于英语世界的毛泽东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的律诗《长征》的英译,引发了英语世界学者对毛泽东及其相关研究的兴趣,并逐渐成蓬勃发展之势。本文从毛泽东的诗词译介、《毛主席语录》的英译、毛泽东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的译介以及战略理论的英译这四个方面对英语世界的毛泽东译介情况做了详细的梳理。

  • 标签: 英语世界 毛泽东诗词 《毛主席语录》 战略理论 译介
  • 简介:汉代淄川国是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齐地(今山东地区)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汉代的历史与政治,特别是对研究汉代诸侯王国的历史地位及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博弈有重要作用。且汉代淄川国也是当时齐地乃至整个汉帝国文化极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传《易》之田生、杨何,《韩诗》“长孙氏之学”创始人长孙顺、《公羊春秋》任氏学创始人任公,及因通《公羊春秋》而荣登相位的公孙弘都是淄川国人。因此,对汉代淄川国的研究不仅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历史意义重大,对研究山东地方史及汉代齐地文化亦会产生重大影响。

  • 标签: 汉代 淄川国 历史 文化
  • 简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政策和策略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提出了如何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的依据,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战略策略 创造性发展
  • 简介: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出与趋近或者回避有关的决策并且执行相应的反应。我们会凑近鲜花享受它的芬芳,却小心翼翼地躲开正在布网的蜘蛛。在实验室情景下以往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即正性情绪引起趋近反应,负性情绪引起回避反应,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研究者对趋避的操作性定义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权威的操作定义,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趋避方式,这也导致实验结果无法对比分析,但大多数研究都是运用推拉杠杆作为趋避的操作定义。

  • 标签: 具身 趋避 杠杆 情绪 小人任务
  • 简介: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面鲜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世纪以来国外毛泽东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研究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局限性,提出启示及建议,以期为提升国内毛泽东研究的科学性、掌握毛泽东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有所裨益。

  • 标签: 新世纪 国外 毛泽东研究 述评
  • 简介:文化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争议之辨。首先是“有文化”与“是文化”之辨。“文化即是人化”是近些年来人们在文化研究中渐成共识的一个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风险,即文化的泛化。广义的文化论将人类的创造物或属人的存在物中的“有文化”转换成“是文化”,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其次是文化有无优劣之辨。答案是肯定的。这一观点有着逻辑的根据:文化是生成的,任何文化总是在人类的历史实践中发展着的,因此文化是可比较的,有比较就有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历史与现实的理由,比如工业文化优于农耕文化。最后是文化与意识形态之辨。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与现实 历史实践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