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里贝特是人类意识和自由意志的实验研究领域的一个先驱性神经科学家。里贝特的意识研究关注的问题包括:(1)心—身问题;(2)无意识意识中的计时;(3)自由意志和有意意志的因果作用;(4)意识体验的统一性。里贝特为解决意识体验的统一性和因果作用构想了有意的心智场(ConsciousMentalField,CMF),但CMF实验检验不可能获得肯定结果,因为在CMF的界定中存在一个先验矛盾。这个矛盾是科学物质论与二元论混合的产物。

  • 标签: 里贝特 意识 有意识的心智场 自由意志 意识体验的统一性
  • 简介:一男孩来到宠物店,要买一只鹦鹉。在那儿,他看到一只鹦鹉左脚拴着一条红色的带子,右脚拴着一条绿色的带子。他问店主这两条带子是做什么的。店主回答道:“啊!这是一只受过高级训练的鹦鹉。如果你拉红色的带子,它说法语;如果你拉绿色的带子,它讲德语。若我同时拉两条带子,会怎样呢?”好奇的顾客问道。“我会从枝条上面掉下来,你这个傻瓜。鹦鹉尖叫道。

  • 标签: 回答 法语 德语 红色 绿色 训练
  • 简介:很多家长发现,家里四五岁的小孩儿净说大人话,明明没教过他的词儿、事儿,孩子似乎“无师自通”,从说话用词到语气神态都像足了爹妈,甚至学会了成人世界的“看人下菜碟儿”。其实,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孩子的这些行为大部分是从家长的“口无遮拦”中学到的,家长以为孩子听不懂、记不住的“随口一说”,着实影响了孩子日后的成长,也为自己明日的教子种下麻烦。

  • 标签: 孩子 说者 成人世界 家长 中学 教子
  • 简介:对我们来说,在有机会得到宝贵人身的时候,努力寻求内在的方法达到心的平静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生活
  • 简介:笔者在现场聆听了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此后又认真学习和研读这个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邓小平 历史 《讲话》 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
  • 简介:按照通常流行的观点,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水岭。实际上能否科学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分水岭。

  • 标签: 哲学基本问题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分水岭 唯心主义
  • 简介:在长篇小说《施蒂勒》(Stiller)中,马克斯·弗里施(MaxFrisch)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它让我迷惑不已”。①弗里施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善于思考的读者为了替自己操心,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伦理问题:“我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什么呢?”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一直都认为能够对此给出令人满意的建议。然而,时至今日,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再也无法自信地就个人甚或集体的生活设计问题给出指导性的答案。

  • 标签: 后形而上学 生活 回答 长篇小说 伦理问题 设计问题
  • 简介:“人是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中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然而,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了这一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中的“世界理解”概念是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的关键。不仅如此,这一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对这一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的回答的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中实践维度的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 标签: 卡西尔 “人是什么” 符号形式 世界理解 康德 世界概念
  • 简介:青铜饕餮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观赏它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是原始社会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品味它的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原始人们对那个“血”与“火”交织年代炽热情感;咀嚼它的意味,我们看到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腥风血雨与沉重的沧桑.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一种浑厚凝重的美.它美在形式,美在形象,更美在意味.然而,这美的“有意味的形式”更是来自原始的积淀,艺术的积淀,生活的积淀.

  • 标签: 形式 形象 意味 积淀 青铜饕餮
  • 简介:在当代英美道德哲学领域,"友谊"是各大流派的哲学家都关注的问题。当代学界普遍认同的真正的友谊是以对方自身为目的,因对方自身之故爱对方。既然友谊的本质是利他,人为何要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投入呢?这一问题在当代英美哲学界被表达为友谊的"正当性"问题。当代主流学界试图以"价值"回应该问题,但是却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当中,价值论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哲学预设本身。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友谊理论为依据,托马斯主义以友谊活动本身的道德性为友谊正名,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价值论"更有说服力。由此,在当下重温阿奎那的友谊理论,对当代学界探讨友谊的"正当性"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 标签: 友谊 正当性 价值论 阿奎那 托马斯主义
  • 简介:基于意识的经验事实提出意识三定律。第一定律阐述意识的神经四要素。第二定律说明意识涌现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第三定律给出意识体验强度与相应脑区激活水平之间相关性的心脑关系式。

  • 标签: 意识 定量研究 神经四要素 心脑关系式
  • 简介:该研究的实验材料为单字和双字词,利用字表方式呈现。被试为小学六年级的3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和差各选15名。实验结果为,(1)对单字材料,被试既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了有意的复述,又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了提取抑制:对双字词材料,被试只有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提取抑制,而没有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有意复述;(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有意遗忘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 标签: 有意遗忘 编码 提取抑制 学习成绩
  • 简介:一、引言在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从离门三米远处笔直地走向门边,并要求他第一步走一米,第二步走1/2米。

  • 标签: 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 心理实验
  • 简介:这是发生在学生中间的一个真实的事情:一天晚上,品学兼优学生王某某晚自习结束离开了学校。在回家的路途中,上了一公共厕所,此时厕所内只有他一个人,一会儿,又进来一背包的人,那人把包挂到厕所的墙上就蹲了下去。由于光线微暗,两人都

  • 标签: “慎独”意识 社会公德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 简介:<正>(一)《意识脑》作者斯梯芬·罗斯,1938年生于伦敦,曾在剑桥皇家学院学习,历任牛津大学、伦敦皇家学院学术委员,现任瓦尔顿公开大学生物学教授。斯·罗斯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研究大脑专家,在伦敦期间曾协助创办大脑研究学

  • 标签: 大学生物学 脑研究 牛津大学 意识 伦敦 罗斯
  • 简介:《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6期)一、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这种反应特性要成为信息须具备两个条件:1.信息不能脱离物质和能量而单独

  • 标签: 反应特性 动态性 还都 中才 外部世界
  • 简介:意识形态批判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一方面,当今社会存在某些状况与社会支配形式依然需要意识形态批判;另一方面,现有意形态批判理论呈现出一些悖论性特征,它不再能满足批判社会现实的需要。要恢复意识形态批判需要对意识形态批判本身进行理论上的重构。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上的需要,作者在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的两个悖论性特征入手,从内在批判的视角对意识形态批判进行了理论上的重构,尝试着为意识形态批判打开一个领域,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复兴提出充分理由。

  • 标签: 意识形态批判 外部批判 内部批判 内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