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培养良好的情绪智力应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该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对初中生情绪智力进行测量,就情绪智力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为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提供了若干切入点,包括尊重差异、努力提升家校合作、关注学生生涯教育等。

  • 标签: 情绪智力 性别差异 家校合作 生涯教育
  • 简介:一、个案介绍小A,男,12岁,就读于某普通小学的六年级,与祖父母、父母同住。一年级刚入学,老师们就发现小A举止怪异。经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他的智商为57分,属轻度智力残疾。三年级开始习作,同学们习作都在起步阶段,小A非常努力,再加上老师"半扶半放"式的辅导,他的习作水平差异没有那么明显。

  • 标签: 优点单 习作障碍 智力残疾 学困生
  • 简介: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安徽省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人际关系的总体得分较高,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者在专业上差异显著(p〈0.05),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O.01)。2.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人际关系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3.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对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应。结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心理韧性 人际关系
  • 简介:近20年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出现"失语"、"缺位"、"告别理论"等诸多问题与倾向,这不仅遭到多方责难与质疑,也产生若干理论分歧。在本访谈中,一方面,熊元义认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绕开分歧,只有深入地解决分歧、才能真正推进文艺批评的深化——由此提出文艺批评的理论自觉问题。另一方面,熊元义着眼于对中国悲剧的研究,他将中国悲剧精神概括为:邪恶势力可以碾碎我们的骨头,但绝不能压弯我们的脊梁。身躯倒下了,灵魂仍然要战斗。力图将悲剧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实践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熊元义通过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现状的反思,指出我们需要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界民族艺术观的发展,恢复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批判力量。

  • 标签: 文艺批评 理论自觉 中国悲剧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探讨高校德育工作如何从实际出发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通过德育氛围的营造和加强历史教育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青年担当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任。

  • 标签: 多元文化 红色文化教育 历史教育 高校德育
  • 简介:"异化"一词经历了从宗教神学、社会学、哲学到心理学的历程,其内涵从最初的人神关系、人与权力的关系、人与劳动的关系,经弗洛姆之手深入到人心与社会的关系。弗洛姆娴熟地结合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的理论,运用异化的理论深入透彻地剖析了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异化,并在宏观上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案,在微观上援引宗教、艺术与爱的理论对人心的异化开出了救赎之方。

  • 标签: 弗洛姆 异化 异化心理
  • 简介: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的组织和社会都经历了一个从虚拟化到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也使虚拟政府作为一种生成中的政府形式而呈现了出来。当前,虚拟政府在组织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清晰的特征。就组织构图而言,在虚拟政府中,传统科层机构仍然存在,但其横向结构的重要性将超过纵向结构,从而更多地表现为一个分工—协作体系,而不是命令—控制体系。同时,任务型组织与行动者网络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虚拟政府在整体上更具灵活性与开放性。就规则分布而言,促进性规则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将大大增加,控制性规则则退而承担起一种保障性的角色,从而使虚拟政府的规则体系也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有机性。

  • 标签: 虚拟政府 行动者网络 任务型组织 控制性规则 促进性规则
  • 简介: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是一个充满歧见的论域。化解歧见,需要细致的知识性研究。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包括三个基本的维度:文化革命与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与伦理革命,文化革命与阶级革命。毛泽东对文化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三者的关系坚持辩证论,摒弃了经济决定论,承认文化和文化革命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决定的因素;将伦理革命视为文化革命的重要主题,将立场转换视为文化革命的先导条件,突出文化革命与知识分子阶级立场转换的关系;认为文化革命是阶级革命的特殊组成部分,突出文化革命的特殊性。1949年前,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在实践上取得了明显成果。但毛泽东文化革命理论本身的不完善性、潜藏的不确定性和特定情况下的偏向性,是使其产生理论和政策偏差、导向"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条件。

  • 标签: 毛泽东 文化革命 内在理路
  • 简介:11月2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以此庆祝该中心成立20周年。山东大学校领导方宏建出席会议并讲话。开幕式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回顾了中心的创建过程。

  • 标签: 犹太教 学术研讨会 历史与现实 多元宗教 山东大学 宗教研究
  • 简介:邓小平国格尊严论是邓小平政治伦理和国际关系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对国家主权、国家意志、国民品格、民族精神及国家地位的高度关切和科学总结。它不仅深刻揭示出国格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关系,而且深刻揭示出了社会主义中国国格尊严的内在机理和价值内核,凸显了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旗帜对于中国国格尊严的意义。邓小平的国格尊严论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尊严理论,是对毛泽东国格和民族气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均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 标签: 邓小平 国格尊严论 理论贡献 现实价值
  • 简介:邓小平理论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很多理论工作者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80年代前后围绕着改革开放而形成的理论名称问题进行探讨,直到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才正式将这一理论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对于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的研究应当以事实为原则,不轻易搞定性处理。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关乎中国未来的旗帜、方向问题;是对邓小平、也是对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造的充分肯定;是对现实和未来发展连续性所作的思想理论上的保障。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概念 形成过程
  • 简介:作为一种生态文化理论的生态文明理论,可依据环境政治分析的不同视角而划分为三个亚向度或层面:一种“绿色左翼”的政党意识形态话语、一种综合性的环境政治社会理论、一种明显带有中国传统或古典色彩的有机性思维方式与哲学。相应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还是一种系统性的生态文化理论,都蕴涵着深刻的绿色变革指向或要求。当然,这种生态文明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现有的绿色认知与实践水平的反映——我们这种认知与实践的先进性和普遍性都是有限的,我们将已有认知与不断改进的认知付诸实践的潜能也不是可以自动实现的,而是有条件的,而且有些条件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

  • 标签: 生态文明理论 绿色变革 绿色左翼 环境政治 中国
  • 简介: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其持有的资格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自愿交换;第二,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生产和销售的风险,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对劳动工人的剥削;第三,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公有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工人可能自愿选择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里工作,因此不能认为工人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中受到了剥削;第四,违反奇配正义持有原则的再分配等于强迫劳动,是一种剥削,并由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主义倾向。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予以回应。

  • 标签: 马克思 诺齐克 剥削
  • 简介:通过社会认同研究的历史脉络,厘清了社会认同研究的理论成就,总结了社会认同研究的最新特点。社会认同理论开创于泰弗尔,拓展于特纳,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认同理论以社会认同、社会范畴化、社会比较、社会结构等为核心构念,建构起自己的核心构念与理论逻辑,并发展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多元化,具体化,实用化构成了当前社会认同研究的新特点。

  • 标签: 社会认同 理论成果 最新特点
  • 简介:“趣味”概念是近代美学的一个主导性概念,由其所引发的美学问题对近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启者,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曾对与“趣味”相关的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阐发出“趣味”概念的先验基础。

  • 标签: “趣味” 多角度分析 《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美学 近代美学 美学问题
  • 简介:老予和庄予是道家的创始人,是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是春秋末期人,与孔子处在同一时代,而年岁比孔子稍长。孔子还曾向老子问过礼。庄子大致和孟子同时,是老子阴柔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强调道的自然、自由本性。如果说老子强调“法自然”,从事物运动规律上来立论;那么庄子的重点在事物的本性上,他强调任自然。

  • 标签: 法自然 思维方法 道家 自由本性 代表人物 先秦时期
  • 简介:心理理论是一种对不可观察的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并基于此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的能力。个体拥有同情利他,适应文化环境,能自己对自我及他人内心归因,与他人合作、竞争、操控他人等能力,少不了心理理论的作用。所以培养心理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总结以往培养心理理论的方法,讨论其不足,提出另一种新颖的方法——行为同步法。介绍音乐和舞蹈与其的关系及实施方法,行为同步怎样影响心理理论的机制,以及其对心理理论及相关领域的影响。最后,讨论一下行为同步研究的未来研究走向及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启示。

  • 标签: 心理理论 干预 行为同步
  • 简介:以马克思的终身论敌蒲鲁东的所有权理论为主线和出发点来理清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观点是研究马克思所有权学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和一个值得重视的立论视角。以蒲鲁东的所有权理论为批判对象,阐述了其成名作《什么是所有权》中的所有权法权批判观点和《贫困的哲学》中的所有权经济矛盾体系,其中包括以正义为批判原则审视所有权、说明所有权的形而上学、所有权的非经济起源论、解释所有权实现形式即地租和利息的社会现象学,并进一步呈现了蒲鲁东在批判和说明所有权之后所要求建立的互助制构想。结合原文本忠实解读马克思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态度,深入透视马克恩的所有权理论,主要体现在揭露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非彻底性、伪科学性和改良性,通过对蒲鲁东所有权理论的批判开显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真正的批判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之所在。

  • 标签: 蒲鲁东 所有权 《什么是所有权》 《贫困的哲学》 马克思的所有权理论
  • 简介:在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讨论中,一个被质疑最多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马克思本人是否赞成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讨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说,以道义合理性为根据论证社会主义应当取代资本主义是否与以历史必然性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相冲突?

  • 标签: 正义理论 马克思 辩护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本研究从认知视角入手,采用被中介的调节研究设计,探讨农民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通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过程,以及创业榜样和创业效能感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榜样负向调节农民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关系,同时农民工的创业效能感在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创业效能感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越强;除此之外,农民工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中介了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榜样及创业效能感的交互作用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为中心的农民工创业意向形成机制模型。

  • 标签: 农民工创业意向 一般自我效能感 创业机会识别能力 创业榜样创业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