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正>张岱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著文认为,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除此之外,价值还包含对需要的层次和需要的主体进行评价的问题。从不同需要之间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来看,整体的需要高于个人的需要;从人所异于禽兽的特有的需要来看,精神的需要高于物质的需要。人类的价值应该就人类与其他物类的比较而言,自我的价值应该就自我与别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人类的关系而言。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真、善、美,其中真是认识的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关于个人的价值可分为两层意义,一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即能在一定方面满足社会的需要;

  • 标签: 个人的社会价值 需要的层次 张岱年 《中国社会科学》 德力并重 最高价值
  • 简介:欧阳康(《江汉论坛》1986年第7期)主体能力大致可分为个体能力、集团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基本层次。个体能力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力量。从内部的要素结构看,主体能力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1、'人本身的自然力';2、为主体所掌握

  • 标签: 主体能力 个体能力 对象性活动 江汉论坛 要素结构 中从事
  • 简介: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笔者通过探索,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合理分组——妥善安排班级小组数量,合理进行组间布局,规范操作组内成员安排,遇到特殊情况恰当处理;规范讨论——合理确定小组组长,明确小组讨论要求,澄清大组交流原则。

  • 标签: 心理辅导活动课 分组讨论 操作规范 原则
  • 简介:马克思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由,因而可以根据不同自由度来区分美的层次。以自由度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区分为两类: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其中自由劳动又可分为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和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这样,"劳动生产美"就具有了三个层次,一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美,二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三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美。

  • 标签: 劳动 自由 马克思
  • 简介:康德论述崇高是“绝对大”观点时展现出两条思路、三个层次.两条思路:崇高之大不是什么;崇高之大是什么.三个层次即康德认为崇高所说的绝对大不是数学意义上的大;崇高之大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崇高之大意在赞美人的道德力量之大.

  • 标签: 康德 崇高 道德力量
  • 简介:道德需要、道德层次与新时期道德建设陈小明一、道德需要与道德层次道德不仅是客观规范,而且也是人的内在需要。个人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为:第一,道德是使个人在社会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道德是运用社会舆论、良心等力量来影响人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社...

  • 标签: 道德需要 道德层次 新时期道德 道德建设 道德义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近十几年,我国重视并成功实施了人才战略,取得很大成绩。但创新型科技人才依然不足。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引进固然十分重要.立足国内培养也不容忽视。

  • 标签: 科技人才培养 高层 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 成功经验 战略性资源
  • 简介:<正>《周易》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著作,涵育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学术,同时也从思维的深层影响着现代世界哲学与社会的发展。《周易》之所以对中国乃至世界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在于它本身蕴含着的“动”的思辨和“变”的真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从这古老的哲学著作中寻求解释、寻找智慧、寻找到达彼岸的道路。《周易》把世界上千变万化、复杂纷纭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故《系辞》称“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易》伴随“阴”“阳”而产生的“动”“变”又寓于时位(时间和空间)的变通中。《周易》昭示于人们的,要“变通趣时”亦即说这种变动又要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乃指在时空交变之中,既要执常御变,又要御变求常,这便成为管理之学的不二法门。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有自身的历史过程。当它发展到

  • 标签: 周易 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 道家思想 哲学著作 阴阳五行
  • 简介:善于逆向思维的庄子在大众普遍追求“有用”的情况下,发现了“无用之用”。人们熟知“无用之用”这一命题,但很少关注庄子的“无用”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无用”——世人的“无用”,也即愚昧无知的无用;高层次的“无用”——神人的“无用”,即经过无用——有用——无用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之后的“无用”。只有达到了高层次的“无用”境界,才能够做到“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才能够在人世间左右逢源,进退自如。然而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要想准确地运用这一原则以确保自身安全,又谈何容易!

  • 标签: 世人无用 神人无用 一龙一蛇
  • 简介:实验教学训练是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一段时间以来,针对如何发展出适合国内各院校心理学专业实际情况的实验教学体系,国内有关院校的专家进行了颇具建设性的探讨。在本文中,作者介绍了一套心理学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梳理了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在内的三大实验训练层次,同时也探索了与各层次实验教学训练相配合的课程和评价体系。希望通过对该心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和讨论,有助于培养未来心理学创新性人才,缩小国内外在心理学实验训练广度、深度上的差距。

  • 标签: 心理学 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
  • 简介:以三套分别含有按照解题方法可以分为二类、三类、四类的物理学科问题分类实验材料,对济南市6所中学3个年级766名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分类表征层次的差异显著,呈现随年级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优生的水平明显高于学困生,学优生更多地倾向内在分类表征;随着分类任务的类别数量增多,更多学生倾向外在分类表征;不同性别学生的分类表征层次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物理学科问题分类表征层次学生的物理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物理学科问题 分类表征层次 中学生 学优生 学困生
  • 简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目前共有27人.平均年龄46.2岁。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17人,博士后8人(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形成了学历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和谐发展、富有活力的团队。

  • 标签: 高层次人才培养 教育心理学 博士生导师 辽宁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 简介:一、前言中国禅宗是佛教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汉传佛教的集大成者,也是最主要的特色。千古以来,历代祖师大德自身实践禅法的修行,一旦有所体悟,莫不是积极投入禅的教学工作.苦心陶铸锻炼弟子.以期弟子也能有所证悟,光大门庭,灯灯相传,使禅法传持不绝.

  • 标签: 教学工作 禅法 层次化 法师 当代 佛教发展
  • 简介: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变化乃至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本研究提出了“问题·分层·活动”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微观的角度呈现了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课一般化模式和操作路径的构建过程,以期为广大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直观、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样例.

  • 标签: 团体辅导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模式
  • 简介:胡塞尔与海德格尔都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和“图几法”感兴趣。康德在感性与知性的交接处,提出了“先验的想象力”来使两者的结合乃至两者本身得以可能。这种想象力能够构造出介于感性杂多与概念认定之间的“象”,而此类象中的大象就是原本的时间。出自此原时间的“图几”让概念能够与感性连接,从而在现象世界中实现出自己的知性客观性。

  • 标签: 时间意识 想象力 《纯粹理性批判》 记忆 历时 先验演绎
  • 简介: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农民工在户籍关系、劳资关系和土地关系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制度歧视和权利不足,导致其弱势地位具有持久性和遗传性,甚至其本身的劳动力再生产都得不到保障。本文采用CGSS2006数据,将农民工按职业分层,然后从对政府的信任感、社会冲突感和阶级行动意识三个角度探讨不同阶层农民工的社会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的社会态度是偏乐观的。但客观上处于底层的部分农民工在对政府的信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怀疑态度和社会批判意识;而当涉及冲突和抗争时,他们又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 标签: 经济转型 职业分层 农民工 社会态度
  • 简介:流行又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某一事物的崇尚和追求,达到身心等多方面的满足。流行的普及性及约束力,虽不及道德规范,但在某一流行所波及的社会成员中,人们所感受的压力足以导致一致性的行为心态。

  • 标签: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服装流行 人性化 时尚 生活方式 MNLT
  • 简介:19世纪的英国迈进城市化时代:工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崛起,而城市化又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使人们因财富和地位的差异而分化为不同的阶层,并推动了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反过来又对城市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英国城市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贫民窟与郊区”为典型特征的城市社会地理结构。

  • 标签: 贫民窟 郊区 社会分层 社会隔离 城市社会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