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中心话题可以说是"俄罗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是和"俄罗斯思想"密切相关的,俄罗斯人希望从"俄罗斯思想"中找到民族的共识,找到自己的未来道路和精神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思想的一些传统流派获得了某种复兴,"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观点受到关注,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取向。

  • 标签: 俄罗斯思想 社会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价值观 民族文化传统 张丽
  • 简介:俄罗斯联邦的穆斯林人口超过2300万,占全国人口15%,成为俄罗斯民族以外的最大少数民族。而伊斯兰教是仅次于东正教的第二大宗教。苏联解体后的新俄罗斯宣布宗教合法化,历史悠久的俄罗斯民族绝大多数信仰东正教,而南方有十多个穆斯林民族,现今俄罗斯政府已批准重建了7000多座清真寺。

  • 标签: 俄罗斯联邦 伊斯兰教 俄罗斯民族 穆斯林民族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府
  • 简介:民主范畴在当代学术语汇中不可或缺。村会思想史对该范畴的使用和解释可谓五彩纷呈。现在数得出来几百种民主的方案和子类型。陔论断并非空穴来风,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和进程经历了历史维度的重大改变:从古典氏族时期的“人民政权”到当代政治决策的技术和程序。古希腊、岁马“多数统治”的思想和实践要旨是.为了共同福祉应由统治得最好的人来统治.而“差的”应该被摒弃出管理层。政治经验表明,一切症结都在于如何判断和分清良莠。

  • 标签: 民主发展 俄罗斯 当代学术 空穴来风 政治决策 人民政权
  • 简介: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引发国内外对于俄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前景的担忧。本文着重阐述了本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从能源依赖、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和政策角度,分析了其在2013年经济下滑的根源,论述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俄罗斯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增长与下滑的波动在所难免;俄经济模式的转换与现代化的发展,既是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又是俄在短期内所难以实现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增长态势 增速下滑 面临抉择 发展前景
  • 简介:东正教自它传入俄罗斯已逾千年。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它与苏联、俄罗斯的政教关系也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在今天的俄罗斯,东正教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宗教热。

  • 标签: 俄罗斯 东正教 宗教信仰 政治组织 政教关系 民族意识
  • 简介:一,穆斯林在当代俄罗斯的数量伊斯兰教在俄罗斯的北高加索、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乌德穆尔特、楚瓦什、西伯利亚、乌里扬诺夫斯克、阿斯特拉罕、彼尔姆、下诺夫哥罗德、叶卡捷琳娜州、莫斯科和彼得堡广泛传播。在当代俄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很多,约有40个。根据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在1989年在苏联居住着1200万穆斯株,

  • 标签: 俄罗斯 穆斯林 社会处境 清真寺 伊斯兰教 苏联时期
  • 简介: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宗教,也是许多地区历史上的传统宗教。苏联解体后,过去信仰其他宗教的许多人转而信仰伊斯兰教,如一些斯拉夫人、犹太人、西伯利亚地区的居民和一些偏北地区的居民,使得俄罗斯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教派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标签: 宗教机构 伊斯兰教 俄罗斯 社会功能 西伯利亚地区 苏联解体后
  • 简介:11月28—2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由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以及来自国际儒学联合会、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中国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以及以色列、希腊的23位学者参加会议,就一系列与时俱进的课题展开讨论,如儒家思想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传播、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与世界文化、儒家学说德治的感化教育作用等。

  • 标签: 俄罗斯科学院 国际研讨会 儒家思想 莫斯科大学 圣彼得堡大学 孔子学院
  • 简介: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的问题。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笔者认为,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的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故此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与希腊东正教的信仰认同对其国家认同构成张力。结论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的理论,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

  • 标签: 罗斯人 圣灵信仰 家族树 家族村社 东正教
  • 简介: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极度繁荣的国家,其装置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一直是各国艺术家研究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问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理论批评也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艺术理论批评推动着艺术的健康发展。当代俄罗斯主要有现实主义艺术、观念艺术,其艺术传播媒介的画廊、展馆也比较发达。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有有机批评学说,从19世纪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但是,总体来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理论批评仍是朝着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的,只有个别的批评家在现世生活中迷失自我,抛弃传统艺术审美观,但俄罗斯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很难被消解的。

  • 标签: 艺术理论批评 当代艺术 绘画 文学 社会现实
  • 简介:苏联和俄罗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从20世纪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研究、评价因两党、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义革命理论、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受政治、党际意识形态的干扰明显,要予以清醒、理性的对待。

  • 标签: 苏联 俄罗期 毛泽东 研究现状
  • 简介:2007年11月21日至26日,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邀请,俄罗斯穆夫提委员会谢赫·拉维尔·盖努特金主席一行访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2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盖努特金一行。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希望两国伊斯兰教界进一步加强交往,

  • 标签: 委员会 俄罗斯 访华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 人民大会堂
  • 简介:俄罗斯学者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新评说刘淑春俄罗斯《近代史和现代史》杂志1995年第3期发表了俄罗斯科学院比较政治学和工人运动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罗·雅·叶夫泽罗夫的一篇文章,题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神话与现实》。文章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重新作了评价。该文...

  • 标签: 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 《帝国主义论》 俄罗斯学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2014年12月1O日至12日,俄罗斯联邦穆斯林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和俄罗斯穆夫提委员会主办的俄罗斯第十届世界伊斯兰论坛在该国首都莫斯科召开。来自亚洲和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宗教领袖、知名学者和宗教人士应邀参加了论坛。100多名代表围绕“宗教的使命及其信徒在面对当代挑战中的责任”的主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中国伊协副会长刘克杰一行2人参加了论坛。刘克杰副会长在开幕式当天作了题为“中国的宗教团体与政府合作,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工作为例”的主旨发言。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俄罗斯联邦 论坛 世界 管理委员会 宗教事务
  • 简介: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渐进甚至曲折的过程,应当结合本国实际,辩证地对待本国的制度遗产,注重营造新制度运行的环境,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认为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虽然取得了局部成效,但付出了过高的成本和巨大的代价,犯了理想主义错误.普京试图建立具有权威主义色彩的国家政权和强有力的国家调控体系,是一种现实主义选择.

  • 标签: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俄罗斯 制度变迁 普京 叶利钦
  • 简介:这篇文章主要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俄罗斯的文化全球化、消费社会以及时尚产业的发展进程,探究了文化全球化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全球化对新型大众文化符号的分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时尚娱乐产业的发展在现代俄罗斯的特点;以及市场化过程与传统文化异位这两者在现代社会系统中所产生的特定影响。

  • 标签: 文化全球化 时尚产业 经济社会学 俄罗斯社会
  • 简介:任弼时走上革命道路之初,俄罗斯研究会无疑是对其影响较大的一个革命团体。俄罗斯研究会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湖南长沙发起组建的最重要的革命团体之一。年仅15岁的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无论在思想认识或实践行为上,与过去相比,均有显著不同。任弼时分析中国的社会与现实问题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剖析,在思想上逐步成熟,在实践行为上也开始马克思主义化,从一个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任弼时 俄罗斯研究会 上海外国语学社
  • 简介: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的邀请,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为名誉团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常务副主席)胡伟任团长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于9月18日至25日对俄罗斯进行了友好的访问。代表团成员共94人,有共青团组织负责人、国家公务员、青年企业家、宗教界人士、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大学生。我有幸作为代表团唯一的一名宗教界人士,参加了此次访问。

  • 标签: 代表团 中国青年 中央 国家公务员 宗教界 共青团组织
  • 简介: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修昔底德《战争志》所记述的“弥罗斯对话”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政治议题。本文详细阐释这场“对话”所呈现的正义诉求与公平、安全、利益、希望和羞耻的多重纠葛;认为弥罗斯人所代表的斯巴达式“神圣”信仰与雅典式“人的自然”信念之间的对峙达至一个最高点,而雅典人在国际政治中始终是“自然之必然”的践履者。

  • 标签: 正义 神圣 自然之必然
  • 简介:[受访者简介]亚历山大·布兹加林(Алексадр.Бузгалин1954—),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左翼社会思想评论家,前苏共二十八大中央委员,'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主席,《抉择》杂志主编,领导了一系列左翼政治运动,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左翼运动组织者和召集人,俄罗斯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又称'后苏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奠基者和核心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经济研究和经济哲学、全球化转型进程、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和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战略 苏联解体 文化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