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突出抓好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六项重点任务,使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 标签: 农业现代化 结构 改革 供给 文件 中央
  • 简介:介绍了江苏省泰兴市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了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并总结了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措施:用好各项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畜牧企业;正确引导工商资本对畜牧业的有效投入;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

  • 标签: 畜牧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 简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对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大气污染意义重大,但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首先要过收集关,即如何将散乱在田间地头的秸秆,特别是南方小水田地区的秸秆收集、打捆、运输是必须要解决的前提。

  • 标签: 打捆机 结构性能 秸秆综合利用 自走式 作业 草捆
  • 简介:论述了植物茎解剖结构在应对干旱环境时的不同响应机制,即贮水、保水、加强输水以及失水后保护机制,这些机制协同作用,对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非常重要.同时简要归纳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干旱 茎解剖结构 适应性
  • 简介:近年来,接连发生的“速成鸡”、“禽流感”、“福喜肉”等负面事件,对中国家禽业的影响注定是巨大的,而每每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有农贸市场活禽接触史,更使传统活禽交易模式的弊端暴露无遗。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避免家禽业重蹈乳业覆辙,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升级,转变消费观念,降低活禽消费比例,大力推广冰鲜鸡消费已是大势所趋。

  • 标签: 消费观念 成鸡 冰鲜 “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 农贸市场
  • 简介:该病为一种病毒性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发生水泡和伴有大量流涎,故亦称“流涎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死亡率可达50%。文中就对兔传染水泡口炎的诊疗做一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兔传染性水泡性口炎 诊断 防治
  • 简介:家畜不同的病变有不同的处理机制,应对家畜局部和全身组织病变的分析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家畜病变后应当结合家畜的病变性质,病变的位置和病变的表现,对症下药,才能最终解决家畜复杂病变带来的后果和经济损失.

  • 标签: 家畜 病变 对症下药
  • 简介:传染肠胃炎和流行腹泻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两种疫病,两者有类似之处,如果不注意的话,很有可能出现诊断错误,进而影响到后续治疗的现象.事实上,传染肠胃炎与流行腹泻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为此,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疫病的区别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标签: 传染性肠胃炎 流行性腹泻 鉴别
  • 简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展开有益探讨。

  • 标签: 土壤 无机肥 有机肥
  • 简介:本刊讯(钟家成,特约通讯员谢合平)宜昌市夷陵区柑桔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夷陵区农业部门坚持发展优质宽皮柑桔不动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繁苗木、抓示范、兴特色等有效措施推进柑桔品改,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 标签: 宜昌市夷陵区 效益 结构 果业 湖北 宽皮柑桔
  • 简介:生态安全,是直接关系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需要全人类携手并肩共同应对的重大难题之一。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持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和艰巨,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和必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

  • 标签: 生态安全 训练体系 结构分析 森林警察 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政治局
  • 简介:当前,森林猪养殖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共赢的典范。笔者通过对我国南方森林猪养殖业发展的必要进行探析,从生产、技术、社会和生态等视角论证了南方森林猪养殖业发展的可行,并结合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森林猪 养殖业 食品安全 绿色发展 生态效益 对策
  • 简介:本实验筛选出30个虹鳟Oncorhynchusmykiss微卫星标记在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leucomaenis养殖群体中表现出多态,并利用这30个标记来评价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32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3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106-454bp,标记的等位基因数(No)为2-1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35-7.161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94-1.000,期望杂合度(He)为0.121-0.874,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6-0.846。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参数平均值分别为4.767、3.006、0.423、0.568,及0.524。统计结果显示:白斑红点鲑养殖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24≥0.5)。经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表明白斑红点鲑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仅11个微卫星标记显著偏离了遗传平衡,其中OMM1112、OMM1130和OMM1231等6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缺失(P〈0.05),而OMM3006、OMM3044和OMM3144等5个标记表现为杂合子显著过剩(P〈0.05)。本实验从近缘种中鉴定可用于白斑红点鲑遗传分析的共显性标记,评估白斑红点鲑种质的遗传多样,为该引进种种质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白斑红点鲑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 简介: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汪洋副总理在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会议强调,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必须掌握畜禽种业发展的主动权。要充分认识支持畜禽种业发展的重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畜禽种业,提高畜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 标签: 农业结构调整 畜禽育种 创新能力 种业发展 畜牧业生产 国际竞争力
  • 简介:对闽东沿海木麻黄更新地5种相思与木麻黄二代连栽林的生物量和林分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林分长势良好,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适应、速生性和抗逆性强,7年生林分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木麻提高64.85%、16.05%和13.51%;3种相思林分地上和地下部分结构都较好,相对冠长和根冠比均比木麻黄的小,抗风性和抗干旱能力较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和纹荚相思可作为闽东沿海防护林木麻黄更新或重建树种在适宜地栽培。

  • 标签: 相思树种 闽东沿海 生物量 林分结构 根冠比 相对冠长
  • 简介:近年来,我镇在畜牧业转型中,养殖户充分利用荒芜土地、山林牧草、农作物秸秆等资源,调整结构,转方式,纷纷由过去单一的猪禽养殖,转为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对山羊生理特点不清楚,对山羊抗病机能不明白。

  • 标签: 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 草食畜牧业 防治 农作物秸秆 调整结构
  • 简介:2013年9月调查了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鉴定出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7目、12科,其中软体动物门10种,占总物种数的52.63%;环节动物门4种,占总物种数的21.05%;节肢动物门5种,占总物种数的26.32%。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截口土蜗Galbatruncatula及斯蒂齿斑摇蚊Stictochironomussticticus,而红旗泡水库周边水域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椭圆萝卜螺Radixswinhoei、划蝽Sigradistanei及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秋季红旗泡水库及周边水域底栖动物的密度分别为(150.4±152.88)ind·m^-2和(229.33±192.89)ind·m^-2。红旗泡水库的Ma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及Simpson多样指数均低于周边水域,而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周边水域,说明红旗泡水库的底栖动物生物多样低于周边水域,但均匀度较高。红旗泡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主要是杂食者,而周边水域主要是捕食者。

  • 标签: 红旗泡水库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功能群
  • 简介: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根本目标是为人体提供营养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大幅上升,营养需求特殊,需求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农产品加工产业供给侧结构进行了对应调整,但改革力度极小、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产业发展受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专门为特定患者加工配制而成的食品,可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因此,大力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对助推农产品加工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平衡供需关系、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 标签: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农产品加工产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 简介:黄羊传染胸膜肺炎是由丝状霉形体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传染强,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其临床以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或纤维素性炎症,死亡率高为特征。笔者诊治了一例,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治疗,存栏146只黄羊,共发病44只,治愈40只,死亡4只,治愈率达90.9%,现将该病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丝状霉形体 淮土 综合防治方法 诊疗情况 接触性传染病 纤维素性炎症
  • 简介:土壤吸附是农药在环境中归趋的关键支配因素,也是支配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和生物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除草剂敌草胺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持久和生物有效以及吸附与土壤持久、蚯蚓生物有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采用批量平衡技术测定的敌草胺土壤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表征(r〉0.99),土壤有机质含量(P〈0.01)是影响敌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其次为黏粒含量(P〈0.1)。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较长,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降解速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加快,半衰期(t50)在61.3-97.6d之间;微生物对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影响显著,微生物降解是敌草胺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的主要途径,灭菌处理后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2.09-3.65倍。蚯蚓Eiseniafoetida对敌草胺的吸收和生物积累也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平(P〈0.05);敌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与其半衰期(r=–0.885,P〈0.05)、生物积累因子(BAF)(r=–0.796,P〈0.05)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应回归方程分别为t50=94.210–3.535K_f和BAF=0.264–0.014K_f,表明吸附系数可用作模型参数来评价敌草胺在土壤中的持久和生物有效

  • 标签: 敌草胺 土壤 吸附 持久性 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