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300 个结果
  • 简介: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左右,在美国纽约郊外,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时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准备上楼时,凶手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且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了纽约社会的轰动,

  • 标签: 分散 责任 电话报警 纽约
  • 简介:所谓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平时提到的副作用,多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注意防范。正如辩证法所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医生在长期医疗宴践中发现,药物正作用和副作用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对副作用,也不必总是持怀疑、否定态度:有些药物的有些作用,在某种疾病上可能是副作用,

  • 标签: 副作用 治疗剂量 长期医疗 药物 疾病 辩证法
  • 简介:LL-37是发现的人类唯一的Cathelicidins家族成员,也是人体内唯一的双亲性α螺旋结构的抗菌肽。近年来,很多实验证明了LL-37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免疫调节、抗肿瘤和影响疫苗作用等多功能效应。目前耐药菌不断产生,人们不断试图寻找抗生素外对抗病原体的方法。抗菌肽LL-37即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一大热点,人们对LL-37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本文就其结构特点、生物学作用特点、机理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LL-37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多学科联合查房的新型模式在临床上的实施效果。方法由医护共同查房,聘请相关科室专家,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医护以不同的角度,对每位病人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保证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到位。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病人对医护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医护多学科联合查房拓宽了查房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护关系,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医护 多学科 联合查房 临床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哮喘患者能更好的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预防,合理正确的使用药物,达到长期控制哮喘的目标。方法对36例哮喘诊断志愿参与者纳入自我管理干预督导活动,发放有关哮喘宣传教育资料,记录登记既往哮喘发作及住院次数和急诊就医情况。结果36例既往均有住院史一年1~4次,参与干预后无一例住院,而急诊就医仅两例,比参与前显著减少。结论通过干预督导达到了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地因住院的误工,明显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对哮喘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哮喘 干预督导 效应
  • 简介:摘要碳光谱用于治疗外创等疾患可快速激活生长因子EGF,控制炎症和感染,修复创面,修复受损的神经,对治疗这类疾患有显著的生物学意义。结果;在小范围的临床研究中看到,碳光谱的治疗适应症很广,有着广泛的的物理治疗前景。结论;碳光谱有着多重生物效应,是治疗外创控制炎症感染的有效手段,是这一领域的新技术亮点。

  • 标签: 碳光谱 激活生长因子 愈合创面 多重生物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导乐分娩,探讨已阴道分娩(自然分娩)产妇和助产士对临产妇的帮助对产时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待产妇,在产前产时由已自然分娩产妇不时地传授分娩体验,给予现身说法的帮助,同时由助产士陪伴,对临产妇产程进行严密的动态观察。结果本组病例总产程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结论临产妇在产前时经过已自然分娩产妇现身说法的帮助及助产士的指导,使待产妇能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增强分娩自信心,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产妇 助产士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不能坚持饮食治疗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饮食知识和个人行为的干预效应。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和自身对照方法,对9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入院时与住院一周后发放调查表。结果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后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知识明显提高(P<0.05)。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治疗和个人行为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被检者X射线吸收量。方法应用防护设备,合理选择爆光条件。结果有效使用防护品可以减少非检查部位X线的吸收剂量。合理的爆光条件同样可以减少X射线的吸收剂量。结论医疗照射已成为公众所受辐射的最大人工来源,不合理的医疗照射可能会给人体带来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而如何有效地预防它和降低它,可为人类造福。

  • 标签: X线辐射 防护保护 扫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结果护理风险的来源包括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结论针对护理风险的来源逐项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罗库溴铵临床上用于胆汁淤积患者的药效。方法选择没有神经肌肉疾病且肾功能正常、采取全身麻醉等待肝胆手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A组)患者20例,本组中患者肝功能正常,属ASAI一Ⅱ级病人,肝功能障碍组(B组)患者20例,本组中患者有明显的梗阻性黄疽肝功能障碍,属ASAⅢ级病人。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未服用对肌松产生影响的药物。采用NMT检测仪对患者的神经肌肉传递能力进行监测。记录注射罗库溴铵后两组患者的肌松时效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分别为(63土19)s、(70土21)s,P>0.05,无明显差异;A、B两组患者的临床时效分别为(41土16)min、(67士29)min,比较之下,B组比A组时间长,P<0.05;A、B两组患者的恢复指数分别为(9.4土2.0)min、(10.9士2.5)min,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梗阻性黄疽肝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肌肉注射罗库溴铵后,药物的起效时间不会产生很大变化,只是其作用时效会有所延长。

  • 标签: 罗库溴铵 药效学 胆汁淤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关藤对U937细胞凋亡效应与调控及周期改变。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通关藤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以RT-PCR法检测bax、bcl-2、p53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10、20、40、8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3.33%、86.20%、76.42%、56.75%,10、20、40、8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的凋亡率为5.67%、7.51%、13.49%、21.61%,10、20、40μL/mL通关藤对U937细胞染毒24h后bax/bcl-2的比值为1.35、2.58、4.45,p53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57、2.36、3.57。结论通关藤能抑制U937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Bax/Bcl-2的上升,及p53的mRNA表达的上调有关。

  • 标签: 通关藤 U937细胞 细胞毒性 Bax/Bcl-2 P53
  • 简介:摘要目的用等效(吸收体)滤过板研究不同KV摄片时选用何种性质及厚度的滤过板发挥最大的作用。方法用不同KV值进行曝光分别测量原发剂量、滤过剂量,并对结果进行计算比较。结果在不同KV摄片时,使用不同性质及厚度的等效滤过板结论滤过板使用应随摄片KV的变化而改变。

  • 标签: 不同KV摄片 滤过板性质和厚度 摄影部位或摄影条件的设置方法 受检者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联合VerifyNow-Aspirin与尿11-脱氢-血栓烷B2测定,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周的冠心病患者264例,年龄33~86(65.31±10.23)岁,其中男147例(55.7%),女117例(44.3%)。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100mg/d)241例,低剂量组(25~75mg/d)23例。采用VerifyNow-aspirin系统测定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残余活性(用ARU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并记录入选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以ARU≥550为切割值定义阿司匹林低反应性(ALR)人群,标准剂量组人群中ALR发生率为8.6%(23例)。ALR人群尿11-DH-TXB2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0.73pg/mlvs2.51±0.49pg/ml,P〈0.05),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r=0.18,P=0.04)。女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ARU升高的预测因素(均P〈0.05),但其组间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人群残余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同时伴有尿11-DH-TXB2升高(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而VerifyNow和尿11-DH-TXB2对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互补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残余活性 VerifyNow 尿11-脱氢-血栓烷B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于火热亢盛、迫血止溢、目赤暴痛、热毒疮疖处方中,抑菌中药材配伍前后的抑菌效应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先测定各抑菌中药材的抑菌性,再对处方中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几种中药材进行配伍,同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处方中黄岑、大黄、黄连、甘草配伍后,对细菌抑菌的总体效果相当于几种药材的平均效果;对霉菌的整体抑菌作用,只达到几种药材中,抑菌性最低药材的抑菌效果;对酵母菌的总体抑菌作用,相当于几种药材中,抑菌性最强药材的抑菌效果。甘草的不同配比,对整个配伍的抑菌效果无明显作用。结论该处方中抑菌中药材配伍后,细菌抑菌作用无明显变化;霉菌抑菌作用具拮抗作用;酵母菌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 标签: 中药材 抑菌性 配伍的抑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