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层次分阶段教模式应用于泌尿教中效果。方法: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选择在岳池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泌尿教的实习生为调查对象,统计出58名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名,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教和分层次分阶段教模式,评价对比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实操和综合考核成绩均显著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分层次分阶段带教 泌尿造口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口护理工作坊"对肠口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临床教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的临床示范教的35例肠口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的"口护理工作坊"临床示范教的35例肠口患者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调查年度内本科室护理人员变化,对比两组示范教患者护理人员的肠口理论考核、宣教讲解能力、临床操作考核分数及护理人员对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考试、临床考试、宣教讲解评分分别为(94.37±3.21)分、(91.37±1.29)分、(94.53±2.52)分,均高于对照组(91.89±3.41)分、(90.49±1.37)分、(91.64±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评分分别为(91.37±2.59)分、(92.01±2.72)分,均高于对照组(89.51±2.69)分、(88.99±2.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应用口护理工作坊教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且该教模式易于护理人员接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造口护理工作坊 肠造口 预防 处理 并发症 临床带教
  • 简介:目的评估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瘘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120例膀胱瘘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588例和对照组532例,对照组采用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瘘方法,实验组采用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瘘法。对2组穿刺时间、术后血尿持续时间和漏尿例数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所需穿刺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血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间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漏尿例数做构成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导芯气囊导尿管耻骨上膀胱穿刺瘘方法优于套管针耻骨上膀胱穿刺痿,不仅可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方便。

  • 标签: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带内导芯气囊导尿管
  • 简介:摘要对9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联合末端回肠保护性口手术中采用皮瓣支撑和支撑棒支撑两种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皮瓣支撑组与支撑棒支撑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口旁疝及BMI≤24 kg/m2患者口渗漏次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开腹切口感染率、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BMI>24 kg/m2患者口渗漏次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用自体蒂皮瓣支撑末端回肠襻式肠口安全简单、并发症少,可以避免支撑棒的2次取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膀胱瘘术后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41例膀胱瘘术后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人数18例,满意率为90%,观察组的满意人数20例,满意率为95.2%,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瘘术后管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膀胱造瘘术 带管出院 延续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患者使用舒适实用型底盘护满意度的影响调查。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使用舒适实用型底盘护和常规护理,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34.58,p<0.01)。结论使用舒适实用型底盘护对提高口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舒适实用型底盘护带 患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口伤口专科护士临床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探讨了70名在我院工作护士的效果,护士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招纳入院,随机抽签分组后,一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指导,为普通组,一组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指导,对比两组护士教学效果以及职业认同感。结果:在专科理论知识以及专科技能考核方面,研究组较优,分别为(94.68±3.45)分、(93.82±3.21)分,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案例分析教学法 造口伤口 专科护士 带教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皮肤消毒方法对口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口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0例。实验组分两次消毒,首先在口周围消毒后用纱粒及手术薄膜将其密封贴好,再根据常规消毒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及范围消毒腹部,在肠口处改用碘伏消毒,纱布覆盖造口,缝合并固定纱布于皮肤。实验组的铺巾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2组手术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缝合皮肤前的切口周围皮肤进行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细菌培养结果、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术后切口感染率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在一般资料、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切皮前2组均为0,缝皮前实验组阳性例数5例,对照组22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2.14%,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1例,感染率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分次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口腹部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方法 造口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案例式教学(CBL)+问题式教学(BPL)应用在口专科护理教中的效果及对提升教质量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的56名护生,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2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纳入28名,采用CBL+BPL教学法),评价组间考核成绩、教满意度。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考核成绩、教满意度评分更高,P

  • 标签: CBL教学法 BPL教学法 造口 专科护理 带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际伤口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主导的一对一教在胃肠外科规范化培训医师伤口教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进行规培的36名医师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另将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规培的38名医师归为研究组,采用ET主导的一对一教。比较两组规培后胃肠外科伤口口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规培前后案例分析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另比较规培医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规培后胃肠外科伤口口临床理论知识[(93.45±5.28)vs.(90.11±6.39)]与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92.25±6.18)vs.(89.13±5.36)]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规培后案例分析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规培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规培医师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规培医师伤口教中采取ET主导的一对一教,可提高规培医师考核成绩,可提高规培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学效果,可提升规培医师的案例分析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综合能力。

  • 标签: 国际伤口造口治疗师 一对一教学 胃肠外科 规范化培训 伤口造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性教方式在胃肠外科实习护生肠口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胃肠外科实习护生80名,依据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40名(实习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和对照组40名(实习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对照组的实习护士延续传统的教方式即护师及以上高年资护士一对一教形式进行教,观察组实习护生采取医护合作性联合教与传统带教相形式相结合的教。对比胃肠外科两组实习护生经过一月的实习后的相关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以及两组实习护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相关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对教学方式满意度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性教方式,能够很好地拓展实习护生的知识面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其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并且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此方法可以再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护合作性带教 护理临床教学 肠造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口定位对口并发症及口还纳的影响 方法:对我科115例直肠癌预防性回肠口者进行病历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术前定位组,其中术前定位组由口治疗师进行术前口定位。对照组无术前定位。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口并发症及口还纳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术前定位组和对照组相比,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口门诊诊疗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口并发症及口还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口定位能减少直肠癌预防性回肠口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减少患者口维护频率,提高口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术前造口定位 预防性回肠造口 并发症 粪水性皮炎 造口还纳
  • 简介:摘要结肠口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用来改变粪便排出的通道。其目的有二第一可作为一项暂时性的措施,解决当时不宜切除的结肠梗阻、损伤、炎症病变或肿瘤等。待病变切除肠道的连续性恢复,再将口封闭还纳,恢复由肛门的排便,故称为暂时性结肠口。

  • 标签: 盲肠造口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合作性教方式在胃肠外科实习护生肠口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胃肠外科实习的60名护生按照实习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在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受传统带教,观察组30名在2020年3-8月期间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接受医护合作性教。将两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实习护生肠口教学中应用医护合作性教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护生综合素质。

  • 标签: 胃肠外科 肠造口 教学 医护合作性带教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接受肠瘘手术治疗的患儿口护理干预中,给予患儿改良式口袋粘贴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全年内收治的58例接受肠瘘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相关对象,所有患儿在术后需要接受口袋护理,将其均分成为传统组与研究组,传统组患儿接受常规口袋粘贴,研究组患儿则需要接受改良口袋粘贴处理,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患儿,且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要高于传统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肠瘘术后患儿的口护理当中,对口袋的粘贴方法进行改良应用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肠造瘘术 满意度 粘贴 造口袋 改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袋结合水胶体敷料在回肠口术后口维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7例在回肠口术患者,按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口袋进行口维护,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口袋联合水胶体敷料进行口维护。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口袋更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现口周围皮炎有11例,发生率约16.2%(11/68),对照组29例有15例,发生率约51.7%(15/29)。观察组输尿管皮肤口周围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对照组(P<0.05),更换口袋时间观察组患者为7.1±3.2d,对照组4.2±2.4d,观察组口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口袋联合水胶体敷料进行口维护可有效提升输尿管皮肤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提高口袋更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造口袋 水胶体敷料 回肠造口术 造口维护
  • 简介: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口袋产品多种多样.有进口的.国产的。进口口袋有施贵宝(美国)、康乐保(丹麦)、爱乐康(日本)等。另外还有一些配套的辅助用品如皮肤保护粉、防漏膏、腰带、过滤片、口腹带、剥离剂、口皮肤保护用品等。国产有保定、江西等地生产的产品。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肠口袋及皮肤护理产品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口袋质量不好或无法固定.会使患者经常面临粪便或尿液外漏的问题.受到损害的不仅是口周围的皮肤.也包括患者与社会、配偶甚至家庭成员交往的自信心和勇气。

  • 标签: 肠造口袋 用品 皮肤保护 护理产品 康复过程 家庭成员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结肠口患者出院早期口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 64例我科 结肠口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实验,治疗时间在2017年 1月~ 2018年 3月期间,将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为观察组( 32例)和参照组( 32例)两组。参照组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和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8%、 31.25%(需重新计算),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 对结肠口患者出院早期实施个性化早期口护理达到了十分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造口患者 出院早期 造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