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定点插入突变几丁质合成酶chsC基因,实现基因失活而构建几丁质合成酶chsC基因缺失烟曲霉突变体。方法构建杆菌二元载体pDHt/SK,利用杆菌介导的转化插入突变烟曲霉几丁质合成酶chsC基因,用潮霉素抗性基因筛选转化子,并进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结果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成功插入烟曲霉基因组中;经RT-PCR鉴定,烟曲霉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C表达失活。结论利用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可以定点插入突变并失活目的基因,此方法有可能成为烟曲霉基因转化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

  • 标签: 烟曲霉 根癌农杆菌 chsC基因 潮霉素抗性
  • 简介:摘要外毛(trichilemmocarcinoma,TLC)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恶性肿瘤。临床上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曝光部位皮肤,表现为小的肿块或呈菜花状,表面可有溃疡,发病相对缓慢,组织病理有其独特的改变且需与多种皮肤肿瘤相鉴别。本病例发生在腹部十分罕见。

  • 标签: 腹部 外毛根鞘癌
  • 简介:<正>1病例简介患者吴某,男,71岁。因"发现阴囊包块7个月余"入院。患者7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表面一花生米大小肿块,无触痛,自述当时无发热,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恢复后出院。3个月前患者再次发现右侧阴囊表面米粒状突起,并逐渐增大,9天前在当地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会诊回示阴囊外毛。今又见阴囊底部有一大小约2cm×1cm×1cm肿块,表面无明显红、热、痛,体温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病人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亦无会阴区外伤史或药物过敏史。体检:

  • 标签: 外毛根鞘癌 阴囊 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 细胞学 组织学
  • 简介:摘要外毛(trichilemmal carcinoma, TC)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外科治疗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复发,须重视首次外科手术治疗的彻底性。其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至2014年收治的23例T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T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合理的诊治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多组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消化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关于上消化道及其前病变与消化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核梭杆菌,口腔共生菌之一,也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数据库,对具核梭杆菌与上消化道及其前病变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发现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较旁组织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该菌种与前病变的研究亟待开展。此外,标本类型、检测方式、菌种亚型、致癌机制等多方向仍然有待探索。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与贲门前病变的相关性,为贲门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50例经上消化道内镜诊断为贲门前病变患者为研究组,同时纳入150例同期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多点位取可疑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pylori总体感染阳性率为74.00%,其中,萎缩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5.38%、79.17%、80.00%、57.14%;对照组中,H.pylori总体感染阳性率为30.67%,其中,萎缩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28.85%、53.85%、19.05%、15.79%;研究组患者总体感染率及各级别病变患者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贲门前病变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贲门癌前病变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9例食管术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中死亡18例,因家属放弃自动出院4例,治疗好转转出ICU7例。结论对食管术后病人取半卧位,加强口腔护理,做好各管道护理,加强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及无菌观念,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以更好的护理患者,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食管癌术后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护理 ICU
  • 简介:外毛(Trichilemmocarcinoma,TLC)是一种少见的毛囊漏斗部组织的恶性肿瘤,瘤组织主要向外毛鞘方向分化,临床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曝光部位皮肤,表现为小肿块或呈菜花样,易与鳞状细胞(以下简称鳞癌)、基底细胞及角化棘皮瘤等混淆。

  • 标签: 银屑病 多发性巨大外毛根鞘癌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克拉雷素、甲硝唑三联疗地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7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胃(或)胃贵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一1组43例,每次口服雷贝拉唑10mg、羚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均每日2次,2周为一个疗程;第2组44例,给药方式同第1组,中介疗程缩短为1周,疗程结束后继续每日口服雷贝拉唑10mg,持续1周。疗程结束达4吉时复查胃镜及HP。35便HP根除后6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结果第1组有3例因过敏性丰疹百退了观察,40便用于统计这分析。第1组和第2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0%和81.8%,十二指导肠溃疡和胃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8.6%。6个月的HP再感染率为8.6%。结论第1组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均略高于第2组,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有较理想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克拉雷素甲硝唑

  • 标签:
  • 简介:[摘 要]宫颈作为第四大恶性妇科肿瘤,有关宫颈的研究一直是妇科肿瘤的研究热点。其发病与HPV病毒的感染和阴道微生态紊乱具有相关性。乳酸杆菌是阴道微生态中主导菌群,可通过微生态机制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态。此外,在宫颈的治疗方面,乳酸杆菌也能通过调节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以及触发免疫反应抑制宫颈的发展。研究表明,相较于手术和放化疗,利用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宫颈,其副作用小,易于管理,对护理要求小。利用其微生态特性开发治疗性疫苗诱导粘膜免疫也是重要的研究趋势。故本文对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抗宫颈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乳酸杆菌制剂在宫颈治疗方面的主要应用,为宫颈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宫颈癌 乳酸杆菌 微生态 治疗性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汤辅助用于四联疗法初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参组人员一共为18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四联疗法联合幽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差异极小,P>0.05。结论针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幽汤联和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以提高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并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根幽汤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空泡毒素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是Hp菌株上最重要的毒力因子,其基因亚型多样性与胃癌及其前病变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新发现的Hp毒力因子(Omp和Hp0305)在胃癌及其前病变中均有表达,可能成为预测胃癌发生的分子标记物。此外,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IL-10)、ABO抗原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的基因易感性与胃癌及其前病变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对Hp毒力因子及人群遗传易感性与胃癌及前病变关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毒力因子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脾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部根治性手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清扫脾门淋巴结167枚,单病例清扫脾门淋巴结数为0~6枚,平均1.5枚。其中10例(9.1%)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脾门淋巴结在胃上部有较高的转移率和一定的转移规律,有清扫的必要性,术中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清扫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脾门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前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宫颈前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尿素霉检测法对48例患者进行检测,经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证实。48例患者均应用辅助抗生素(灭滴灵)进行治疗,研究4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和患者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宫颈前病变多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灭滴灵治疗能明显降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对宫颈起到治疗作用。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宫颈的重要因素,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能消除诱发宫颈的病因之一,消除潜在癌变诱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辅助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上消化道症状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其中对照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均呈阴性,而观察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呈阳性。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活检与H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p检出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检出率(17.5%),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差异较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与Hp感染及胃黏膜前病变问题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可互相作为依据进行诊断,对临床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上消化道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黏膜癌前病变
  • 简介:与手用不锈钢器械相比,镍钛机用器械具有良好的超弹性、形态记忆功能,因而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然而镍钛机用器械的分离也给临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改善其安全性,管预备器械不断发展创新,新型镍钛管器械也在不断涌现。本文从镍钛器械几何形状、运动方式、机械物理性能以及管预备混合系统4个方面介绍目前常见的以及新型镍钛器械特性。

  • 标签: 镍钛机用器械 根管预备 机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