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脉血流量增加或脉血流阻力增加均可导致脉高压。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其中肝内型如肝硬化最常见。本院对一年内来院23例肝硬化脉高压症病人采取了动脉栓塞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此病例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 标签: 门脉高压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保留胰,清除动脉干淋巴结手术方法来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胰联合切除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胰清除动脉干淋巴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6%;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7.6%和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和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保留胰切除动脉干淋巴结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 清除 脾胰 脾门 脾动脉干淋巴结 胃癌根治术 临床应用观察
  • 简介:区淋巴结属于进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手术必须清扫的范围."黄氏三步法"降低了腹腔镜下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难度,使腹腔镜下常规对进展期胃上部癌行淋巴结清扫成为可能.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为下极区域淋巴结清扫,超声刀沿胰尾处显露下叶血管,在根部裸化并离断胃网膜左血管,并离断1~2支胃短血管;第二步为动脉干区域淋巴结清扫,超声刀沿动脉干中部向方向清扫,并裸化中叶血管及2~3支胃短血管和胃后血管;第三步为上极区域淋巴结清扫,超声刀沿上极附近裸化上叶血管,并离断最后一支胃短血管,完成淋巴结清扫.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脉高压、亢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脉高压伴亢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均实施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观察80例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常规指标、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治疗后80例患者的外周血常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80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脉高压伴亢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外周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

  • 标签: 脾动脉栓塞 思他宁 门脉高压 脾亢
  • 简介:摘要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脉血流量增加或脉血流阻力增加均可导致脉高压。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其中肝内型如肝硬化最常见。根据肝功能情况及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术后随访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肝B超及胸片等了解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栓塞面积为40%~70%,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LPSE治疗后1、4、24、48、96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可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2年内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PSE是治疗肝硬化伴脉高压及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疗效可较长时间保持.部分栓塞术(partialspleen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功能亢进,国内外近20年来已有较多报道,疗效肯定。

  • 标签: 门脉高压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中上部胃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重要部分。结构及血管分布复杂,一定程度限制了保淋巴结清扫的应用。随着外科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保淋巴结清扫术逐渐受到认可及应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防控术中出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有望成为胃癌根治术的标准之一。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脉高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取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取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血细胞和肝功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更高,白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更低,两组对比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脉高压具有显著疗效,有助于提升患者血细胞水平,改善其肝功能。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脾切除 断流术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证候群,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目的 探讨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脉高压伴功能亢进的患者中的成像特点。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肝硬化脉高压伴有功能亢进的患者 60 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所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 3、 5、 7、 9 s 接受检查,比较两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P-Ll值和 P-L2 值)、图像质量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 51.12±11.21)、( 34.53±7.12) s,观察组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53.12±7.43)、( 64.19±6.36)、( 78.39±7.18)、( 55.13±6.68) Hu, P-L2 值分别为( 34.56±4.03)、( 38.21±4.39)、( 63.09±5.15)、( 49.31±5.0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4.59±1.25)、( 5.82±1.42)、( 7.69±1.79)、( 6.83±1.58)分, 7 s 与 3、 5、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后第 3、 5、 7、 9 s 的 P-L1 值分别为( 114.41±11.15)、( 91.09±8.21)、( 74.38±11.52)、( 54.02±9.61) Hu, P-L2 值分别为( 73.23±8.43)、( 52.12±7.09)、( 43.38±6.74)、( 38.13±6.47) Hu,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 8.69±1.02)、( 6.82±1.31)、( 5.97±1.23)、( 5.81±0.89)分, 3 s 与 5、 7、 9 s 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脉高压伴功能亢进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强化峰值的时间延长,且在到达峰值 7 s 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最高。 关键词:肝硬化脉高压;功能亢进; CT 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肝硬化脉高压症切除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80名接受肝硬化脉高压症切除术的病人进行研究。同时以随机的方式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最后将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静脉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静脉-肾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贲门胃底血液可通过胃短动脉流向静脉使该区域保持低压状态,预防再发消化道出血,不降低肠系膜上静脉压力等优点.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外科学 脾肾分流术 外科
  • 简介:目的:为了解脉高压症患者静脉壁的病理改变。方法:对15例脉高压症患者切除叶静脉壁进行了普通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外伤为对照,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15例脉高压症静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增生,13例叶静脉壁内皮细胞、窦IgG、IgA、C3、C4阳性,阳性率为86.7%;10例外伤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0.0%,且无明显的平滑肌肥大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改变。结论: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病理损伤可能影响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脾静脉壁 病理 组织化学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脉高压合并大、功能亢进患者行切除术后发生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脉高压病切除术(包括同时行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结果本科2000年5月至2007年12月肝硬化脉高压病切除术(包括同时行奇断流术)者共计108例,无1例出现术中或术后大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全程严密监测处理可减少和避免肝硬化脉高压合并大、功能亢进患者行切除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肝硬化 脾切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门脉高压患者在进行了切除术后的护理时进行血栓形成的预防的临床效果,并研究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为研究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16例因脉高压行切除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人,实验组8人。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联合血管预防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后血栓形成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脉高压 脾切除 血栓预防
  • 简介:摘要淋巴结转移是胃上部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腹腔镜下保淋巴结清扫(LSPSHL)能有效使淋巴结转移高危人群生存获益。然而,LSPSHL手术难度大,仍是胃上部癌根治术中富有挑战的手术难点,加之区解剖位置深在、血管错综复杂,若操作不当也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脾脏损伤和胰腺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在预防和处理LSPSHL相关并发症方面,首先应以预防为主,明确手术适应证,个体化选择LSPSHL获益人群,从而避免过度清扫所带来的风险;其次,在LSPSHL围手术期中,应提高对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在良好的术野暴露和正确的解剖层面中规范而精准操作,尽可能避免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所带来的风险,并掌握处理相关并发症的手术技巧和有效措施,从而提高LSPSHL的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脾门淋巴结清扫,保脾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部分切除、远端肾分流术治疗脉高压症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行部分切除、远端肾分流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6~12个月,彩超显示肾吻合通畅,残无增大,钡餐检查食管下段静脉曲张改善,血常规、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本术式的成功是保手术在门静脉外科治疗术式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 标签: 脾部分切除 远端脾肾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
  • 简介:文献表明,胃癌发病率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远端胃癌(胃体部和胃窦部)的发病率已有所降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发病率却增长很快[1].其外科手术治疗中动脉旁和淋巴结的清扫问题是食管胃结合部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癌 淋巴结清扫 脾动脉干 交界部 脾门 腺癌